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因为拿着老板的工资,我对这块灰色收入兴趣不高,当然也曾犹疑过,我也不是不食烟火的圣人,谁不想打工的职场生涯中,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何况都是“显规则”,老板和员工,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但是,个人残存的一点职业操守还是按捺住私欲的膨胀,没有收这类蝇头小利,拿人家的手软,我不想让别人总是捏着我的软肋,那不成了人家豢养的鹰犬?这可能是我人格和道德保守的方面。

既然老板将全国的货物交给我负责,只要保证服务质量,价格是市场价格,不会畸高,让老板放心,我也就做到本份了。因此便一而再地谢绝阿亮的好意。

这位小兄弟欠我这份人情,憋得慌,最后只好请我吃饭喝酒了事。于是,我们从商人,成了无话不谈的酒友,然后深化为好朋友。

那时都还是单身汉,午夜的街边小摊上,两位年青人,一瓶一瓶的啤酒,就着一碟花生米,一盘卤菜,被我俩酣畅淋漓地消灭,然后醉眼迷离,搀扶着上卡拉OK里飙歌,或者跑到昔日情怀酒吧中摇摆,和一个个同样不愿清醒的美妹们打情骂俏,那是何等的青春洋溢和得意!

疯累了,玩困了,我们结伴晃到他公司那间集体宿舍,一头一尾同塌而卧。两个男人,不分彼此,坦荡相见。

“交3万元的押金,整个云南省就给你总代理。这边工厂的老板,我也认识,可以为你穿针引线。”

“这是好事,你帮我敲定下来就行了。”阿亮对我是百分之百的放心,毕竟是财会毕业的,为人有点谨慎。“对方给我们什么支持呢?”

“据对方许总说,给你发6万的货,卖不掉可以退货的。”

“哦,那你帮我签合同,我将款打到你帐户上,你帮我跟进此事吧!”阿亮直爽地说。

“这不行哈,细节还是得你把握,我只是帮你介绍,生意到底成不成,有多大的风险,我可不能打包票。是兄弟,我先将丑话说到前面。”我最怕为人家担保,或者被别人不设防地全盘相信我的真诚。并非不是我不实在,毕竟是生意,会有许多连我都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突发事件。而我不能辜负兄弟们对我的信任,这样,会让我背负沉重的包袱,反而因事情不顺畅,会增生负疚和误会。

因此,当好朋友想将担子全部托付给我时,我一般不会接纳,同时会提醒他们,经商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就算是一位能肝胆相照的亲朋良友得到的机会,也需用自已的头脑去思考,同时要有能承担的心理准备。世间,没有稳赚不亏的生意,除非是谎言和骗局。钱放在银行,都有可能贬值,那也是一种变相的亏损。

“你有空亲自来云信公司考察一下这个产品,我不能越俎代庖,但会为你参谋和作向导的!”

我将自已的意思向他说明,既没有夸大其词地粉饰引诱其上钩,也没泼冷水打击其想创业的积极性,不偏不倚地叙述一个项目,中庸淡定。对于阿亮来说,如果做得好,这可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对于厂方,撮合一位知根知底的当地“坐商”,能替他们效犬马之劳。三方都皆大欢喜,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以商为媒,唯利是图。我这位生意场上的掮客,从中没捞一分钱的好处,却不明究里地将好朋友扯进一个未知深浅的漩涡中,心底还洋洋得意,以为行善积德,做了件好事呢。却万万没有料到,让他们陷入一场经济纠纷中。阿亮到底遭遇了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让他对我这位曾经的哥们耿耿于怀呢?

我将阿亮想加盟的事向王工反映,并吩咐阿亮在昆明逛逛相关的销售市场,初步接触一下经销商。

“老板,有没空?许总请你过来谈谈。”王工热情洋溢地邀请道.

“好的。”我开着那辆别克熟门熟路地拐进云信工厂,在三乡镇某工业区内,两幢五层楼的超大面积,厂区内绿树成荫,铁栅栏上攀生着红艳艳的杜鹃花,环境拾掇得整洁清爽。

穿着湖蓝色工服的员工在忙碌着,那些朝气蓬勃的青春的脸上,麻木和呆滞,仿佛没有睡醒的憔悴,这可能是打工者的标准表情了,为了养家糊口而被迫驱使,成年累月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

那些曾经满腔热情,意气风发的大学毕业生,下嫁到车间,终日陪伴厮守着这些冰冷的机器,再澎湃昂扬的斗志也会被磨逝掉,只剩下对周日难得的休息和月底那点薪水的渴望和期盼。

上级装模作样的态度和盛气凌人地训斥,同仁们为了上爬或一已之私的勾心斗角,下属刻意的阿谀奉承或漠不关心;为了图表现,时常捱到办公室的人走光了,才悻悻地拖着孤独的身影而去;为了点加班费,时常熬得精疲力竭,两眼昏花,面带青菜色;为了吸引老板的眼球和争宠邀功,浑身解数地用尽心思。工作的那点事,就是烦心事,做不完的活计,麻木不仁的无奈,却又不得不继续捧着这只饭碗。每个公司大同小异,跳槽吧,跳来蹦去,还是老板手中的一枚棋子。

望着流水线上这些为着生存和未来挣扎的影子,我不禁唏嘘感慨,青春和激情,便随着机器转动的轮子,一同搅拌粉碎,在春节返乡的鞭炮声中,烟消云散。年复一年,青葱的年华染成了霜雪,儿女长成了父母,复制的下一代又潮水般涌进了工厂。繁忙的流水线,不仅批量制造出产品,也批量生产出打工奴。这便是命运和轮回吗?

让人不禁想起了一个冷笑话,一个放牛娃,老人问他有什么理想,他说,长大了生娃,生娃了再放牛。

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如果工作后能安居乐业,这样的工作是生活融洽愉悦的组成部份。但事实不是这样,为了苟且偷活于这个尘世,多少人戴着枷锁和镣铐在跳舞卖唱。房子判了有期徒刑的按揭,莫名其妙的高昂学杂费,变换着马甲的暂住证,户籍那祠堂般的高门槛,被精神病保护,被发贴跨省款待,被涨工资幸福,………………这些粘在外来工身上的标签,将一代又一代扔进万劫不复的轮回中可怜而可怕地循环。

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高三的教室中悬挂着励志语录:读书改变命运。大学毕业证揣进旅行包,挤进人才市场当作优惠买票进场面试的通行证。工厂里张贴着让人心惊胆怯的条幅: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多么现实的讽刺和落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代的忽悠。命运这么容易改变,那还叫命运?命运改去改来,成了革命一块砖,那里需要哪里搬;老板盘中的美味佳肴,想拣谁就是谁。

车间地上一尘不染,涂着绿色发亮的油漆,窗外明媚的阳光投照过来,晃着白光。雪白的墙壁上挂着一些图表和标语,管理规范,有条不紊。

我的发散性思维真是天马由缰, 不禁小小地庆幸自已转型成功,产品升级,暂时能人模狗样地,当起一个几十年前人人唾弃的小资本家。

“真是稀客,欢迎!”王工打断我的思絮,笑眯眯地迎过来,他面色蜡黄,精神萎靡不振。我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王工只是坐着一张普通的办公桌,还畏缩地挤在文员那一堆,而丽丽小姐的,却是张扬的大班桌椅,醒目地摆在董事长办公室的入口处。

我在广东创业的真实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uckyliu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在广东创业的真实故事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