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加巧干,不尚空谈!没有招就是招,只要能实用,做出成绩来就行。管它狗屁的经验之谈,成功宝典!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来颠覆那些陈词滥调。那些听起来,读起来比真理还真理的“百分之百正确”的说教,放手去干吧。
从个人的发展轨迹来看,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先从为别人打工,用一点微薄的工资来开力所能及的小店,在不同行业的小店铺中,摸索经验,积累实力,寻求机会.
然后将从小店滚动起来的一点原始资本,在商品房价格低迷的阶段,投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通过小店的锻炼,开始主动地有目的的进入业务行业,依靠大公司,以及个人的优良表现,获得该知名品牌产品的部分地区的经销权,通过做小生意这个核,不断地滚雪球,逐步让个人的资历产增加.
再然后,从代理别人的产品,领悟到一点经商之道,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尝试着开发自已的产品,虽然不太成功,但坚定了方向,将有限的资金购进机器,挤进工业制造的行业中去.从而完成由打工----开小店/摆摊----做贸易----做企业/实体.这个过程的跳跃.
而当做起工厂之后,开始物色产品,自主建立品牌和营销网络.以前是为别人去做,用人家现成的资源和平台.而如今,要开发自成一体的产销流程.
这些貌似在重复,或者称为"回到起点",其实本质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个阶段,也就是我现在正在写的部份.用键盘在写,也是在用行动去写.
为何说是真实的?因为,我并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没有说已经功成名就了,回过头来写回忆录,有的方面,会粉饰,雕凿,或隐瞒,或做作,或无中生有.这些,都不存在.我只是记载此时,进行时态的所想,所作所为,这个答题的每个步骤,而非直接给予大家一个答案.因为,我个人,也不知道,答案会如何?是对,还是错.成绩会怎样,其实,对于我来说,已变得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参与,是在行动,在向我想要的生活,在不懈地努力.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从找厂房,到购机器,到为朋友公司加工产品.......这一切,在我开始写这个贴子时,都没有发生,而到了今天,这些事,都已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也成为过去时了.
我想给予大家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你想要什么东西,那你就尝试着去做,也许是半年,或是一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你便会拥有,你的想法,就可能变成现实,而不仅仅是,让你美好的愿望,停留在脑海中,在时间的流逝中,淡忘.
晚上和一个开工厂的朋友吃饭,他说的话非常深刻,只有切身做过的人才能体会.工厂搞了近5年,如同一个无底洞,总是在投资,不断地扩大规模,还没有尝到过分红的甜头.这且不论,他还追加投入了几十万.
他的话,我能理解,在工厂的开创的前期,基本上没有分红之说.只有当不再增加机器,已购置了地皮建了厂房之后,良性循环差不多10年时间,再说每个股东分红提成的事,那也许较现实.
因此,做工厂,是个长期的长线的投资,同时是一个较稳定的项目,当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那就一帆风顺了.
唐家工厂这几天在忙着加班,周边的工厂生意都较火爆,听说都招不到工人,这真是奇怪,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到处是找工的人,现在连影都不见了?看来,不只是所谓的"民工荒"那么简单的事情,里面还有更多更深层的原因.为何南方就留不住这些勤劳的打工者呢?让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这些繁华城市的过客,而不能成为永久居民?这个问题不解决,终究会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一位城市,只有所谓的精英了,那这个城市就不再是现代意义的城市,而是城堡.为这些精英服务的,只有城堡内的仆人.扯远了点.
在广州的贸易也有好的开端,我将进一步扩大战果和地盘,改天上书店买张全国地图,挂在办公室,我将如何指点江山?把那些形成根据地的红旗,插起来.和当初我为别人跑业务一样,要占领山头,这个想法会实现吗?我会用多长时间,来实践这个想法?
当上面一步做到之后,我会开车到全国各地去串门,阅读祖国的大好河山.旅游和业务兼顾,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会不会实现呢?计划先放在这里了.
补贴上次租厂房,以及为此事打官司的事件.
以开小店的经验,告诉我,尽量少给房东打工,开一个工厂,同样的道理,三大块支出,房租,人工,原材料。起步阶段,没有大批的订单,搁在那,我们的订单,还是个未知数,而机器,还只存在于大脑中,而每个月,30天,一晃就过去,因此,物色一个能承担的房租费,作为立锥之地,这才是最紧要的,万一一年接不到一张订单,必须保证,我们还能呆在那,守得住阵地。当然,这种假设基本上不存在的。但最坏的可能情况,一定要先计划妥当。要能撑得住,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优秀分子!
想当年,开培训班,就是因为没有生意,为了交纳房租,跑了两次当铺,结婚的金戒子,也成了陪葬品扔进去了,所以,要想长期抗战,就得深挖洞,广积粮,有备无患。
不是有句话,手中有粮,心底不慌,对于创业,就要做到粮草充足,未雨绸缪。我不太懂资金链断裂这样的大道理,但有切身地体会,要维持一个生意及发展,需要真金白银作后盾去撑住,在关健时刻,一根稻草,就可让一具庞然大物垮掉。而真的到了那时,会雪中送炭的人是极为珍稀。
最后相中大布一处位置,是一个倒闭的制衣厂,前几年大约很红火,门前一对石头雕刻的什么动物,不太像狮子和麒麟,一溜铺面,但现在都用砖封住,以前经过这边时,曾经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对开的大门外,正对着排污渠,那里面流着黑色冒着泡沫的脏水,还漂着抛弃的卫生巾和各色的废胶袋。
一个精干的小老头接待我,他自称姓贾:“是你要租厂房?”我回答:“是,你这有多大面积的?电量有没120KW?”最关心电量的问题,因为到处打听过,注塑机耗电量特别大,如果厂区的电缆线太细,或者配电箱的负载不够大,都不太适宜做我这行业。“没问题,你要多大的面积都有,供电量,你也放心,我们有自已的配电房,可以提供1000KW!”
他满脸堆笑,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起,嗓门宏亮.看着这样一大把年纪,还干劲十足地跑前跑后,因此就相信他的话.
跟随他走进院子,里面非常开阔,矗立着5幢五层的楼房,有一幢7成新的,里面有几家工厂在忙碌,我相中它左边一幢的楼下,红色的外墙磁片,他对我说: “这里有300平米,刚好适合你们用,如果不够用的话,楼上还有两层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