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领着二姨家的三岁大的儿子过来参观我的处『女』航时,让他口水直流,羡慕不已,一名小屁孩,居然在没有外人的指导下,制造了一只能跑的小船,那种美滋滋的感觉,非常得意。
可能是从不读爱迪生这类伙计的书太多的原故,因此就迷恋上搞点小制作,这让老爸不无遗憾地说:“你要是出生在家境好一点的家庭,你一定能成为科学家。”他的话让我有些飘飘然,当然,因为要参加高考,当科学家的宏大理想,早就稀释在日日夜夜的月考中考会考的题海中了。
但有一信念却在滋长,事在人为!70年代,一名相当于白痴的儿童,既然不懂什么叫工程学,什么叫电路,什么叫浮力,依然能捏造成一只自由自在游弋的电动船,为了理想,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一一克服?只要愿意去做,坚持去做,一定能行!
(在这里将儿时的一点糗事,放在这显摆,请不要介意哈!)
我一直都喜欢阅读,小镇上只有唯一一间供销社开办的书店,还兼卖文具物品,里面的书特别少。孩童时,就向老妈要上2分钱,呆在出租小人书的摊档上痴迷地看连环画,老妈一般要找我吃晚饭,就会到那捉我,当时有个梦想,我几时能拥有这一百多本花哨的小人书就好了,它们如同香喷喷的蛋糕,洋溢着诱人的媚力。
稍大一点,就将家人给的早餐钱1角钱集攒起来,等到了1元钱,就去书店里买书,回家藏在小房间,如饥似渴地翻阅。当时老妈每月的工资只有18元,我有时看到有好书,就会唌着脸向老妈开口,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叶一叶地翻开包裹着零钞的手帕,从中理出几个分币,几角钱,凑成1元交给我,我屁颠屁颠直冲向书店,不用半小时就换成一本新书。
那时大部份家庭都经济拮据,老妈还如此将一家的伙食费挤出来,让我去买书,这让我特别感激她的理解和大度,老人家小学都没读完,但能如此支持儿子的爱好,这样的亲情让我每每回想起来,总会热泪盈眶。
因为有家人无私的关爱,作文在学校时,可能写得还算通顺,经常成为语文老师在全班朗读的范文,或者张榜贴在学校的橱窗中,这便会更激励个人的目标,向这方面积极发展。当我高中毕业后,闲暇时,就试着写几篇个人感觉良好的大作,不揣深浅地向一些报刊投稿,做着文学青年的玫瑰梦,结果是可想而知,8分钱的邮票费了不少,经常跑到邮电局去涂信封上的浆糊,但一封封鸿篇巨制都石沉大海般打水漂,连水花都没掠起,这多少会打击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将豪华的作家梦放在一边,继续为找个包分配工作的铁饭碗求学不缀,那时的明月,是那样的朦胧青涩,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带着吉它,还有几本诗集,慢步在田垅上,在虫蛭的唱和声声里遥想未来。
有一天,一位高中时的同学遇见我,闲谈时提及:“你还不错哦,我在报纸上读到你写的文章了,那个名字是你吗?”他还不能相信,我的涂鸭之作会成为铅字,我也大吃一惊,因为好久都没有动笔堆砌文字,当我心灰意冷时,我上街道买来一份报纸,从第一版仔细地搜寻,那的确是我的名字,这让我兴奋激动,我至今还记得那片拙文的名字[[生日]],刊登在[[沙市日报]]的副刊上,那一年我20岁,不久,我就收到稿费的汇款单:30元,这是我的二百个中文字的零售价!也许是我发表的第一个作品。那时,我觉得一片天空向我敞开,壮志重新拾回来了。
那时没有互联网,发表文字大多借助纸质媒体,从这个开端,当我无所事事时,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向一些刊物投稿,记得刚到珠海当“盲流”那一阵子,实在是百无聊奈,每天下班后就关在出租屋里,一连写了5篇稿子,它们的归宿分别是:[[喜欢玫瑰花的女孩]],
[[CALL机之累]]都发表在[[珠海特区报]],[[围棋]](好象是这个名)发表在[[广州日报]];[[房东老人]]这篇,我是到一个朋友家去玩,无意中发现一张报纸,拿起来浏览,奇怪,这不是我写的东东嘛?原来当作废纸垫在菜碗下,因为居无定所,就没有收到稿费和样稿,但这让我多少高兴了一阵子。
我在此写这些关于创作的往事,并非在卖弄个人这类雕虫小技,不过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当我有心想去做一件事,并决心让它成功时,我会用1年,5年,10年甚至于更长久的时间,坚持不懈去耕耘,或许,我付出了百分的努力,结果只有六成的收获,但还有四成,那可能就是机会!或者,我的成绩单不及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做过这份试卷,对于人生,我并没有交白卷!我,用自已的行动,证明,我能行,我不是饭囊!我想到,我说到,我就能做到!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保证。
当然,我没并没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可能是个人还是比较浮躁和肤浅,虽然一本杂志上的编辑在编者按上写到:XXX的文字,篇篇都够得上发表的水平,因为要提携新人………………
因为能做到,并不意味着,我会在这条路上要攀附多高的位置,有时,用玩一把的心态,对待自已,或许更让人活得轻松开心。
当我离开学校,毕业老师说,你要继续发展,一定能成为文学家之类的话,恍如旧收音机播出的动听老歌,但我让他的期待落空了,当我一个人为每天的稻粮谋时,吃了上顿,还要想明天的饭票在哪里的时候,我那有时间坐下来吟风弄月,发古人之怨?我得在繁忙的流水线的空档冲向厕所解放膀胱,冲向已排成长龙的饭堂,端着钵子打着没有油星的饭菜去填塞肚皮!我的诗情画意,早已被南国的热浪冲到九霄云外,现实,立足现实,设法改变个人的现状,这才是我的最爱。
(以上文字可能有自吹自擂往自已脸上贴金纸的嫌疑,请有选择性地阅读,如因此引起不良后果,纯属巧合,一笑了之)
买车记
因为工厂的业务需要,我们会不定期去客户那看样品报价,还有从朋友开的工厂拉模具回来,刚开始,在唐家的村口租车,跑一趟三乡,车费需120元,有的司机大佬还不屑做这单生意,最后联系到一名小靓仔,只开90元,这让我特别开心,做点小生意,能省就省。于是一个多月,都固定请他拉货接人,但毕竟他是做出租生意的,有时他赶不回来,而我们就只能干着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我们试模,晚上一干活,不知不觉就拖到晚上11点,而这时,技术人员就没有公交车回家了,一次,两次,请人家坐的士,但次数多了,这个费用也特别高,并且夜深人静的,有些的士还不愿载客,这让我们特别狼狈,权衡以上利弊,我打算为工厂添加一台交通工具,刻不容缓。
外面的经济形势比较低迷,而在这种状态下还增加消耗品的投放,的确也让我犹豫了几天,但综合评估成本等因素之后,我还是决定去做,有些东西,总是要投资的,早买早用,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对我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