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十一月十日,宋钦宗下旨,将刚刚出任鼎州知州的邢倞除名勒停。因为邢倞在担任管伴使时,轻信金使赵伦所言,建议朝廷写密信联系耶律余睹,鼓动其复国。现在,宋钦宗终于意识到这件事办得很愚蠢,给金人出兵南下提供了借口。宋钦宗以为,金人进兵,祸始邢倞,必须严惩。

这天晚上,东京城夜空上忽然坠落了一连串流星,大者如杯,目击者众多。有人夜观天象,推测金军可能已经渡过黄河,再次围攻京城的悲剧可能即将发生。于是,城内浮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不少市民连夜离开东京,去往东南江浙一带避难。

第二天,唐恪、何栗等宰执听说后认为,黄河天险有十几万大军在日夜把守,金军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轻易过河。他们立即给开封府下令:

“朝廷已命将守河,为捍御之计,而京都细民逃往东南者甚众,摇动人心,深为未便,令开封府以法约束。”

二十九、似有感悟

陶宣干从平阳府逃出后,一路跑回怀州,打算向折彦质汇报情况。可是,折彦质这时候已离开怀州,领兵去往河阳。陶宣干于是又赶往河阳,终于见到了折彦质。

陶宣干向折彦质汇报说:“金人遣使讲和,果然是假的。使人尚未归还,他们就于十月初十攻破汾州,二十四日攻陷平阳。从进攻平阳的情况看,气势很嚣张,有大举南下之意图。要想阻遏其攻势,并非易事。”

折彦质问:“何以为计?”

陶宣干略加思考,回答说:“应速申奏朝廷,请求朝廷支持。官军兵马如不可用,当速招募民兵。如河东陕西人,他们皆欲报父母兄弟妻子之仇,皆可用也。给他们每人支一百钱,二升半米,仍优加犒赏。黄河诸渡口,应火速渡人。河阳浮桥是军马往来,以及河东一带逃难百姓必经之路,宜速建造。我判断,金军半月之内必将至此。”

折彦质问:“据你看,金军真能到这里吗?”

陶宣干不假思索地说:“据我看,他们将到达京都城下,亦未可知。”

当天,折彦质来到河阳县城北一带视察河防情况。从十一月初九开始,连续三天,关报日急。十一月十一日,陶宣干得知怀州已失陷,于是去向折彦质辞行。折彦质说:“两日来,边报颇急,用舟渡人很费力。”

陶宣干问:“浮桥如何?”

折彦质说:“六、七天过去了,浮桥还未架好。”

陶宣干很不以为然,摇了摇头,感慨地说:“岂有大将军下令造浮桥,数日不成之理?何不追究建桥官责任,略与处置?”

十一月十二日早晨,折彦质见浮桥还没架好,下令处罚建桥官。负责建桥的官员有三个:一个铃辖和两个都监。铃辖被打了三十棍子,两个都监各打了五十棍子。当天中午,浮桥即建成。

这时,黄河北岸河滩上已有五、六万人在等候过河。其中有军人家属,有逃难百姓,也有官员车乘,如同蚂蚁一般,黑压压的一大片。

人们见浮桥已架好,于是一齐拥上前去,争先抢渡。有很多军人家属妇女,被挤落到河滩的浮沙上,须臾之间皆陷没。有个妇女举着手臂间的金缠给人看,号呼求救,可是没有一人敢向前靠近。不一会儿,那妇女便陷没于泥沙之中,无影无踪。

十一月十二日,娄室领兵抵达河阳附近的黄河北岸。此时,折彦质已率军退出河阳,退至黄河南岸,与李回带来的五千骑兵相汇合。金军在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两军隔河扎营。

此时,粘罕驻扎在怀州。他对先锋军渡河很不放心,先后派出十几名探马,打探宋军河防情况。探马们陆续回来报告说:“南兵甚盛,未可轻渡。”

粘罕于是召集诸将来怀州开会,讨论渡河战役问题。会上,有人建议先休整几日,然后再战。娄室不同意,说:“宋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军中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

众将皆赞成。粘罕采纳其建议。

这天晚上,黄河北岸的金军战鼓咚咚咚咚响了起来,持续敲了一夜。黄河南岸的宋军担心金军利用浮桥进攻,于是放火将河阳浮桥烧掉。

这时候,在黄河北岸的河滩上,尚有宣抚司属官二三百名,地方官员多名,以及众多逃难的民众,还有战马约一万匹,都没来得及过河。望着横亘在黄河上空的熊熊火光,两岸哭声一片,撕心裂肺。另外,还有宣抚司许多金银缣帛,也没来得及运到南岸去。仅抛弃在河阳黄河滩内者,大约就有一百余万贯。

第二天黎明,娄室听说黄河南岸的宋军已不见了踪影,于是派银朱孛堇率领三千人马,与已投降的威胜军原知军张克佐一起,从清河界出发,前去探寻渡河之路。

银朱孛堇与张克佐来到黄河边上,发现河水并不太深,于是率军涉水而过,悄悄在宋军营寨之后扎营。

此时,折彦质手中虽然号称有十二万兵马,但大半是收拢过来的太原解围战的溃军,还有一些是新招募的民兵。这些人都似惊弓之鸟,战斗力可想而知。对于自己队伍的这些情况,折彦质是了解的。他得知金军在背后扎营,以为金军已完成渡河,于是,急忙率领中军往南撤退。其他各军见主帅已撤,皆不战而溃退。

李回闻听金军已过黄河,也急忙往南而逃。他跑到孝义桥(今河南巩义市)时,留下将士在此捍敌,自己则率领部分亲兵沿着山路逃至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大敌当前,李回竟然在颍昌府与官员们进行宴饮。随行官吏与将兵们深感愤怒,欲寻机杀掉他。

十一月十四日早晨,金军骑兵主力来到河阳黄河北岸。只见河岸上到处插着黑旗、黄旗与白旗。金兵将河阳城内的居民从城中赶出来,令他们挖掘陷落在河滩内的各种金银缣帛。

此时,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对于黄河失守情况尚不知晓。十一月十三日早朝时,有臣寮上奏说:“当年,王机守雁门,和诜守雄州,薛嗣昌帅太原,詹度帅河间,皆滥受赏功,以助成今日之患。他们皆应受到惩处。”

宋钦宗于是下旨,追回和诜武功大夫官职,与王机一同除名勒停,送往高州(今广东高州)编管。詹度责授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团练副使,安置于郴州(今湖南郴州)。薛嗣昌已死,其生前官职全部剥夺。

又有臣僚上奏,建议:“金军上次兵临城下,扎营结寨于牟駞冈。为防金军再次驻扎于此,应立即下令,水淹牟駞冈。”宋钦宗准奏,令都水监立即着手办理。

现在,宋钦宗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阻住金军南下,避免其再次兵临城下。这也是朝廷当前所面临的头等大事,是事关朝廷安危的最严重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满朝文武官员皆束手无策,无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宋钦宗见状,只好决定,按照十一月八日众大臣的集体表决来办,即“割地以舒难”。宋钦宗任命知枢密院冯澥为告和使、徽猷阁学士李若水为副使,令他们与王云、马识远一起,再次出使金军,去拜见粘罕和斡离不,办理交割三镇地界事宜,请求金军停止进兵。由于形势日益紧迫,宋钦宗令他们务必于次日出发。

第二天即十一月十四日,冯澥与李若水遵旨离开京城。当天晚上,他们到达中牟(今河南中牟)。这时,有当地人向他们反映情况说:“已有敌骑渡河。”

随行人员听说后皆很害怕,建议立即回京报告皇上,然后另换一条路走。冯澥问李若水:“当如何?”

李若水神色严峻地说:“守边防河将士闻风逃遁,若奉使者也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也?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今日敢有回者,行军法!”

其实,这时候金军还没到达这里。只是有些从黄河南岸溃逃的宋兵,在这一带骚扰百姓,当地人误认他们是金兵。

此后,冯澥与李若水每天一边行走,一边向朝廷奏报一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请京城早做安排防备。

这天,冯澥与李若水巧遇从河阳逃出来的陶宣干。李若水问:“敌军来势如何?”

陶宣干回答:“观其事势,所图不小。”

李若水又问:“今在甚处?”

陶宣干回答:“已开始渡河矣。”

李若水又问:“他们若欲过河,有船栰否?”

陶宣干回答:“浮桥已烧尽,恐怕他们将拆屋木作船栰。”

李若水又问:“粘罕来否?”

陶宣干回答:“不知。”

李若水又问:“今朝廷一一答应其所请,他们能否撤兵?”

陶宣干反问:“答应何事?”

李若水回答:“割让三镇。”

陶宣干摇摇头,说:“这恐怕不能满足其要求。”

冯澥问:“金人杀使人否?”

陶宣干想了想,回答:“自古戎狄无道,但何尝杀使人?”

李若水坦然一笑,说:“某舍得一死,无足计较者。”

陶宣干建议李若水和冯澥两人分开走,他说:“李副使可先走,冯枢密可后来,傍晚可行。”

于是,李若水骑马先走,傍晚时冯澥乘轿随后。他们继续迎着金军,朝河阳城方向走去。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2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