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霍安国说:“我将给朝廷写奏疏,弹劾此人。现今怀州有粮食有器甲,不容易被打得破。到时候大家一起上城,划分地段,分别守御,共同抗敌。”

范仲熊表示赞成。

次日一早,范仲熊忽然听到门外大路上人声喧闹,有人喊叫道:“金人来也。”

范仲熊急忙派人出门打探,不久,打探的人回来说:“霍安抚已下令开了城门,人们争相出城。”

范仲熊决定亲自出去查看一番,路上恰巧遇到河内知县赵士傅。赵士傅问他:“金人来也,为之奈何?”

范仲熊反问:“何以知之?”

赵士傅说:“城上已送来了金人文告,说将领称作先锋都统勃极烈。”

范仲熊于是快步登上北部城墙,见霍安国正坐在城墙上阅读一份文告。霍安国说:“这份文告,是金人派一名投降的泽州书吏送来的,你看看吧。”范仲熊接过来看了看,前面数百字说大金有道中国背盟,接着说晋州、绛州等地都已投降,令怀州速降。

霍安国问:“如何回答?”

范仲熊想了想,回答说:“先到城下去见一下金人,再说吧。”

霍安国同意,派人陪同范仲熊一起缒城而下。

范仲熊刚下城,便走过来一个燕京人向范仲熊拱手行礼。接着,来了三十多名金军骑兵,骑在马上向范仲熊拱手行礼。范仲熊问:“你们出兵而来,究竟是何意?”

一个骑马的金人做了回答,但因语言不通,范仲熊不知何意。那个燕京人见状,急忙进行翻译,大意是:“南宋背盟,我军因此而来。我大金皇帝有一统天下之志,国相也是当今英雄。现今,我军已攻取太原、晋、绛等州,太原如此坚固都被我军攻取了,你们怀州何劳攻也?你回去告诉知州,让他持投降书,前来拜见大都统娄宿孛堇。”

这个金人又问范仲熊:“你是何身份?”

范仲熊做了自我介绍。那个燕京人又向金人补充介绍说:“他是《唐鉴》一书作者的孙子也。”

金人又问范仲熊:“你与范仲淹是什么亲戚?”

范仲熊回答:“不是什么亲戚。”

金人说:“你回去与州主商量好了,如果来日辰巳间还不出城投降,我们便攻打城也。”

范仲熊回城后,将情况向霍安国做了汇报,二人商量了很久。范仲熊的观点是,应尽力避免交战。他想来日再下城,亲自去见一见金军都统娄室。霍安国同意。

第二天一早,范仲熊又缒城而下,来到金军营帐,拜见都统娄室。

娄室问:“带来投降书了吗?”

范仲熊回答:“不曾带来。”

娄室又问:“何故不肯拜降?”

范仲熊回答:“我们彼此皆为臣子,须各自理会。假使大金派一个臣僚守一城,撞着别国兵马便以城降,你以为如何?若怀州没得到大宋皇帝诏令就归降,恐怕国相闻知,亦非所喜。”

娄室笑了笑,说:“说得是也,这样我就不攻打怀州了。”

范仲熊说:“虽然都统不攻打怀州了,可是,恐怕你们后边队伍不知,请给我一份文书。”

娄室说:“我大金国不使用文字,只一人传一箭,命令后队不要打怀州。”

娄室说完,即令人护送范仲熊回城。

霍安国听了范仲熊汇报后,立即将情况如实写成奏疏,派人送往京城,等待朝廷指令。

过了一天,霍安国闻听粘罕领兵从隆德府方向也朝怀州而来,于是再派范仲熊出城,前去迎见粘罕,劝其停止进军。

范仲熊再次出城,在距离怀州大约三十余里的西山脚下,遇见了粘罕。

范仲熊说:“两朝已结盟好,誓不相攻,没想到国相元帅竟亲自领军远至于此。我想,国相元帅必有与中国商量之事。大军所至,百姓未晓,如有所谕,请告诉我,我将报告怀州安抚使霍安国,请他上奏朝廷,皇上将另派亲信臣僚前来理会。”

粘罕说:“还有甚事需要理会?你南宋上皇,数年前遣人自海上与大金结盟,共灭契丹。当时约定九州土地人民归你南宋,子女玉帛归我大金。及至各自兴兵,你南宋并不曾收得九州,却是我大金取了燕山府。为这以前盟约,我将土地人民一齐交割与你,是我有大恩德于你南宋也。你既不感谢我,却还将营平两州户口都收在你南宋地界里。我因为见百姓父母妻子离散,情实不忍,遂派人送文书去向南宋取两州户口。可你南宋既不发遣,亦无回文,不肯依约办理,我们无奈只好兴兵。

那时,是我先兴兵而来。待我军兵临汴京城下,你上皇便不做皇帝,却叫太子为主。太子见我兵势浩大,害怕京城被攻破,遂派使人将三关四镇之地献给我大金。我信以为真,便领兵而回,还下令不让士兵掳掠,这是我又有大恩德于你南宋也。

然而,你南宋却又背盟约,密谕三镇坚守不附,又召天下兵援救太原,因此我今日再次兴兵,师出不可谓之无名。我本想将你南宋土地一并吞没,可因为大金皇帝有圣旨,让只以黄河为界。如此来看,你怀州应该属于我大金管辖之处,应该归降。我本想现在就进兵,可因州县须要人民,若纵兵多杀人民,则州县将变为空城。你替我告知怀州知州,让他早点来降,以保全家属与州县人民。”

范仲熊回答说:“大宋皇帝与大金皇帝最初结盟时,本州并不曾得到朝廷以黄河为界的文字,请你们派人至大宋皇帝处理会。”

粘罕说:“还何须派人去理会?如今,我大金兵马正准备前去打破汴京,活捉你赵皇帝也。”

范仲熊回答说:“如此,恐怕也非国相所望。况且彼此皆是大国,胜负未可知。假使情况最后真如国相所言,则非大金之福”

粘罕不解地问:“为甚却不是大金之福?”

范仲熊回答说:“如今我便一一分析给国相听听。若是赵氏为君,则大金可以确保岁币,赵氏必不肯再有不相承顺之事。若是废了赵氏,作为中国之地,必须要有中国人做主,若是有人趁机兴兵夺得皇位,则是创业之主,与大金既无盟约,亦无恩义,其必不肯将岁币交与大金,亦不肯割三关四镇。自此,岁岁用兵,几时能了结?不过,也可能有人对国相说,战争所获多于岁币。请国相仔细思量,此岂是忠言?战争所得即使再多,也被他人自行拿去。而国内因久用兵,民心怨恨,国相必然要对局势负责。所以,不如接受岁币,安稳为大。以仲熊所见,不如与大宋皇帝商量,将三关四镇归大金,每年再增添岁币,其余事宜,皆可商议。”

粘罕听后想了想,说:“也是。给我三关四镇,每年再给岁币二百来万。这样,你立刻派人去大宋皇帝处奏说,我且留军在怀、泽之间,等你回报。已出发在前的先锋队伍可能不知此事,我将陆续派人唤回待命,并令他们不得胡乱杀人。”

范仲熊当即回城,将金人回文交给霍安国,并向他做了详细汇报。霍安国当即派人火速去往东京,将这个情况奏报朝廷。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2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