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月十七日,陶宣干到达平阳府。他将那些沿路招集的军兵交给经略安抚使林积仁,并向他传达了折彦质的意见。林积仁听后,依然坚持认为:“平阳城决不可守。”

陶宣干说:“今日情况与过去有所不同,现太原已失,平阳府升为帅府,领导捍卫一路地区,所以,必须尽力守住。近日皇上亲自下旨,甚是丁宁。今漕司与宣抚司亦步亦趋,自然也会全力支持。金军还未至,自己已不作守御打算,何也?”

陶宣干了解到,城中还有百分之四五十的人没有出城。他觉得,如果组织得力,守住平阳府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所以,他再三向林积仁陈述守卫平阳府的重要意义。

林积仁最后表态说:“甚好,来日与都监一起到城上去看看吧。”

陶宣干随后又去谒见刘锐,说:“听说,将军现在手里已有若干兵马。离开宣抚司时,折宣抚亲口答应我,将马上派军马前来增援。”

刘锐说:“我手中兵马,加上张思政的军马,共有万人,但已有不少差往各处。”

第二天,陶宣干随同两名都监登上城墙,查看守备情况。都监向他介绍说:“城墙周长二十四里,敌楼战棚共有一百五十余座。但是,自从被刘嗣初、耿守忠焚毁后,都没进行修建。毡只有五百余领,只够挂搭四门敌楼之用。按照百步守城法,守卫二十四里城墙需要三万人,而城内军兵现今只有三四千人,远远不够。”

陶宣干问:“敌楼战棚被毁后,为什么没及时进行维修?”

两都监回答说:“少匠人,缺材料。”

陶宣干又问:“何不出高价,从百姓中召匠人?昨天我来时,在赵城、霍邑道路中,看到汾河水岸边有不少抛弃的官中牌篾,何不取用?”

两都监回答说:“搬运太费力。”

陶宣干说:“现今再去赵城霍邑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城中树木,应赶紧采伐以用。若还不够用,就拆除官员空屋以及民居空屋。对于民居空屋,等战后由公家出资重修返还。应赶快下令施行。”

两都监又说:“我们已下令给诸县,让他们抓紧备办,可是至今诸县仍不当一回事。”

陶宣干说:“将延误公事的情况写成报告,连同这些县官姓名,一并申报宣抚司,立即查办。”

十月二十四日下午,陶宣干又去谒见都统制刘锐。刘锐说:“刚刚得到回牛岭关报,金军已开始进攻回牛岭。”

陶宣干问:“都统是否遣兵增援?”

刘锐说:“统制司现管军马一万余人,其中四千步兵和五百骑兵已派往回牛岭把守关隘,二千步兵派往隰州,现城内只有四千步兵和五百骑兵。金人来后,岂不要接战守城御敌?哪还有兵马去增援。”

陶宣干说:“刚刚得到府州(今陕西府谷)知州折可求的求援信,书辞恳切,要求郝仲连提兵三二千前往救援。他说,丰州(今陕西府谷北)及其二寨已被金军攻破。根据探报,金军欲进攻府州,府州极是危急。”

刘锐说:“我处军马现在太少,根本不够用,哪还有力量去增援?再说,郝仲连是宣抚司派来担任平阳府路副统制,本司不敢给他下令,须报告宣抚司才行。”

陶宣干说:“都统应多方擘划措置,事不可缓。”

第二天一大早,陶宣干又去谒见林经略。林经略说:“今日偶然得到朝廷进奏公文,说我应该落职,到边远地区的小地方负责税收。如此来看,我已是罪人,我现在就该交割离去。”

陶宣干说:“经略从何处得到的公文?若只是大臣进奏,通报信息,未得朝廷正式公文,岂可随便交割离任?请仔细考虑。现在正当边事之际,如果擅离职守,朝廷怪罪下来,恐怕更加不便。”

林经略说:“刚才得到关报,金军已击破回牛岭,守军昨夜已撤至赵城县。现在,金军恐怕已过赵城县。”

陶宣干说:“昨晚谒见刘统制,才听说金军在回牛岭。今晚已到赵城,其行军速度可真够快!”

陶宣干说完,回头问林经略身旁的僚属:“这里距离回牛岭多远?”

他们回答说:“一百九十里。”

陶宣干说:“过一会儿,我将拜别经略出发。”

林经略问:“将往何处?”

陶宣干回答说:“我的公事已完毕,准备回宣抚司。”

陶宣干回去略微吃了几口早饭,又来到府衙,准备向林经略辞别。忽然看见林经略身穿戎装,正在索要马匹,似乎要外出。陶宣干问:“经略准备去哪里?”

林经略回答说:“刚才又有关报,金军离此只有三十五里。”

陶宣干问:“刘统制知否?是不是应遣兵把截掩击,不可让他们直接冲来。”

林经略说:“据报,刘统制领兵出城,复又入城,不知为何,已派人去问。公现今便走吗?”

陶宣干回答道:“现今就走。”

陶宣干离开府衙,急忙朝城南门而去,同时派随行人员去城北催促行李,打算一起出城。大约过了两盏茶的时间,忽然听见街道上行人说:“金人已至城下。”

不一会儿,陶宣干的亲随任忠押着行李来到南城门,对陶宣干说:“出不去了,金军已至北城下,有一人携带着一卷文字,站在濠河边对着城上喊,叫人过去对话。”

陶宣干对任忠说:“你只管看押好行李,可就近找一个安全地方安顿下来,我亲自登城看看。”

陶宣干登上城墙一看,只见城外大约有三四百金军骑兵。往远处一望,只见尘土飞扬,不断有骑兵驰奔而来。

到下午五六点钟时,大约已有万骑金兵,立马于护城河边上。其中,有个手握一卷文书的人,对着城上大声喊道:

“大王让我招安你城中官吏军民,有文字在此,放下绳索来,取上城去。我问你们,降还是不降?你们若不降,大王领人马从绛州掩杀而来,看你们能走到哪里去。”

城上人皆不回答。

那人又问:“你们如何不做声?今都来攻打你城也。日已晚,且去也。再给你们一夜时间商量,来日此时城已破也。”

随后,金军陆续撤退,去东北方向四五里处安营扎寨。

此时,城内军兵渐渐登上城墙。可是,百姓与州府官吏没有一人上城。

陶宣干找到刘锐,对他说:“若林经略不上城,何以率官吏军兵?”

刘锐说:“我已派人去请,可是不见人。”

陶宣干说:“待我亲自去请。”

陶宣干骑马来到州府,只见衙门中静悄悄的。陶宣干问一个看门人:“林经略在否?”

那人回答说:“已登城。”

陶宣干马上回到城墙上寻找,可还是不见其人。他又来到城西,向来往的军民打听:“可曾见到林经略?”

有人回答说:“他身穿白布衣,独自从此擦城下去矣。”

陶宣干见林经略已弃城而逃,于是急忙找到两都监和一监务,对他们说:“三公不要走,我们可共同守卫城池。”

陶宣干随即下城,来到街巷中,挨家挨户招人。可是,待在家中的非老即小,或妇女辈,壮男全都逃出城去了。

最后,城内军民全都上城,但由于人手不够,只能守御东南两面城墙,而西北两面城墙则无人守御。

尽管军民都登上城墙,但还是有人趁乱擦城逃跑,斩了十几个人,仍阻止不住。到了夜里,守卫东南城墙的人,擦城而逃跑者已有十之三四。到四更巡城时,城上守卫者已去之殆尽。

陶宣干在南门守至五更时,忽然有个随行人员来报告说,刘统制打算从西门出城。陶宣干急忙赶至西门,可是刘锐已出城而去。陶宣干于是也出城而逃,刚走了大约十五六里,便听到金军开始击鼓攻城。又走了二十五六里,天刚放亮,金军追兵从后面赶来,将受惊而逃跑的百姓、车乘以及四百余骡马,全都截住。路上逃难的居民妇女扶老携幼,有人因走散而大声呼叫,声音凄厉,令人耳不忍闻。

当日,因为平阳府官吏皆弃城而逃,留在城内的居民开城投降。

至此,宋朝在河东仓促设立的东西两路帅府,即隆德府与平阳府,皆被金军攻破。由此可看,宋朝在河东的防御非常脆弱。这里有帅臣的畏敌怕战等主观原因,如平阳府经略使林积仁之流。但也有兵员不足、粮草匮乏等客观原因。

例如,回牛岭险峻如壁,宋军本可以控扼此地,打一场胜利的阻击战。然而,因为粮食缺乏,士兵每日只能吃到两升豌豆或陈麦,所以皆不愿卖命。士兵们笑着说:“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

金军刚到回牛岭下时,仰望陡峭的山顶,官兵们皆说:“他们若用箭矢和巨石自上而下攻击,我们将损伤严重,这可怎么办?”金军在山下犹豫不决,迟迟不敢发动进攻。

然而不久,山上的宋军竟自动散去。金军于是轻轻松松地跨越回牛岭,向平阳府挺进。

平阳府失陷,标志着宋朝河东地区的防御已全线崩溃。

十月二十八日,从平阳府等地溃散到绛州(今山西新绛)的军兵,联合本州军兵,在城内放火,制造混乱。城内官吏居民,皆往城外逃跑避难。

知州李弼传闻讯,乘坐轿子弃城而逃。给他抬轿子的是绛州衙兵,他们将李弼传抬出城后,抛下轿子,又跑回城内去抢夺金银财宝。李弼传一路步行,逃往高乐(曲沃)。

只有市易务官吏史秉义没跑,他觉得反正已无法逃脱,索性拿起枪刀杀死和捕获了十几名溃兵,兵乱这才逐渐平息。

溃兵们之所以选择在绛州放火作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军资仓库,存有许多金银财宝。这里有漕司库存金银缣帛粮斛约三百万,河东漕司每年的收入都存放于此,另外还有童贯用来平定货场的匹帛,两类合计一百六十万。现在,所有库藏宝物皆被溃兵洗劫一空。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2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