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平阳府失陷
十月十八日,种师道回到京城。因病情严重,他无法入宫觐见。宋钦宗得悉后,特派内侍带着御医前往种师道家中进行慰问。
当日,宋钦宗令范讷接替种师道担任检校少保、宁武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此时,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的是,原宣抚使司参谋官折彦质。
折彦质最初是跟随李纲来到宣抚司的。他曾以宣抚司勾当公事身份,与制置副使解潜一起,从威胜军出兵北上救援太原。在南关,与金军血战四天,最终兵败而回。
种师道接替李纲后,提拔折彦质为宣抚司参谋官。回京前,种师道又向朝廷推荐折彦质任宣抚副使。从种师道离开宣抚司到范讷上任这段时间内,宣抚司的日常事务实际上由折彦质负责处理。
这天,宣抚司干办公事陶宣干从外地回到怀州。两个多月前,他受李纲所派,去往汾州张灏军中监斩统制官冀景,并到汾州介休县王以宁军中传达李纲的命令。李纲令王以宁开赴威胜军,与范世雄合为一军。
陶宣干后来写了一篇《河东逢虏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在河东各地奔走时的所见所闻。
十月初六日,陶宣干来到宣抚司,向折彦质详细汇报了一路见闻。他说:
“九月初三日,金兵攻破太原。有乡兵自太原逃出,来到孝义县,对我说:城破之日,城中尚有万余人。官员及家眷、军人、富民的缣帛,全都被张孝纯下令焚毁,只剩金银。张孝纯与其子被俘,军民皆瘦弱疲困,官员家眷皆投濠河自尽,死者不知其数。途中,又听说金人遣使讲和。我觉得金人并非真想讲和,只不过是以此迷惑我们,这只是他们的奸计而已。可是,所过州县皆信以为真,皆相互庆幸,防务全都松弛,宣抚司必须赶紧下令,要求各州县严作提备,并申奏朝廷。”
折彦质说:“我也恰好正在想这些事。”
陶宣干又说:“我所过州县,无军马,无粮食,无器械,叫他们怎么守也?宣抚司应当急速将人马物资拨付军前。另外,好几个地方有溃散军兵哨聚作乱,如温泉县,应立即派兵平定。汾州回牛岭一带地势险要,可急速修筑堡寨,以为防御。”
折彦质说:“公近日从边上回来,对边事尽知仔细。又是将家子弟,所论甚好。有数事,欲再烦公外出。近日得到圣旨,令宣抚司极力守御平阳府及汾州一带。平阳府今已提升为汾、隰县等路帅府,隆德府已提升为威胜军、泽州等路帅府,怀州仍主管安抚使司公事。知平阳府林积仁不作守御打算,都统制刘锐自恃朝廷所派不听指挥。我想劳烦公再去一趟平阳府,告诉林积仁,朝廷今已升平阳府为西一路。这样,他的责任就与担任知州时完全不同。万一平阳府失陷,那失去的就不是一个州府,而是一个帅府。可他至今仍坚持不作守御打算,这究竟是为什么?至于汾州、平阳调拨军马及守御安排事宜,公可与刘锐商量办理。”
宣抚司随即出具正式公文,差遣陶宣干再去平阳府处理公事,并考察汾州一带的防御情况。
对平阳府情况以及知府林积仁和都统制刘锐,陶宣干都不陌生。九月十九日他路经平阳府时,曾亲眼见到村落之间的道路上,有许多牛畜与车乘,还有许多居民妇女官员宅眷等,扶老携幼,一路奔走。呼号之声,蔽川而下。
陶宣干问:“你们从哪里来?”
他们回答说:“金人已攻破汾西县和灵石县,我们来自赵城、霍邑县一带,避难至此。”
当晚,陶宣干进城,先去谒见都统制刘锐,刘锐乃西军名将刘仲武之子。刘锐向陶宣干介绍情况说:
“李宣抚已被召回朝,种安抚前来接替,但种公因病重回京,于是折参谋升任宣抚判官,代理宣抚使事。李宣抚未上任时,宣抚司没人管事,诸帅以及制置司统制官呈报的边关机要文字,五六天内竟无人做出裁决。我现在虽然被任命为都统制,但并无人马。汾州副统制张思政人马,现又不知所在。现今我只有统制官李安的人马,步兵一千一百人,马八十余匹。汾州制置司又下令将他们派往回牛岭把守关隘,又不属于我管。如果万一金军来攻,何以抵御?”
陶宣干从刘锐处离开后,又去谒见林积仁,他对林积仁说:“金人兵马不久就将杀来,城里至今不做防备,何也?”
林积仁说:“城上敌楼,今春皆被叛贼刘嗣初、耿守忠焚毁。目前城内无军兵,无粮食,无器具,如何可守?”
陶宣干说:“如此说来,已不作守备打算了?”
林积仁说:“平阳乃残破州郡,实不可守。”
陶宣干建议说:“既如此,可在城南门派官坚守。另外,可先安排妇女老小出城,留下青壮年在城中,以节省粮食。金人不来则已,万一来攻,可以迅速处置。”
林积仁接受建议,让虞候传令两都监,打开城门放出妇女老小,留青壮年在城内。
现在,陶宣干一回想起平阳府的这些情况,心里就充满忧虑。他知道不久之后,平阳府就会失陷。可是,军令不可违,明知平阳府是险地,自己也不得不遵命前往。
针对平阳府及周边地区实际情况,陶宣干在临行前专门写了一份劄子申奏朝廷,提出了七条建议:
一、凡缴纳金人首级者,应及时行赏。而现行政策是,作战不统计斩敌首级情况,要等边事平息后大家一起受赏,这样做不利于调动杀敌积极性;
二、对缺少军器的州县,应赶紧调拨支援;
三、对统制官与战士的犒赏,应改为七日一次;
四、召募有武勇使臣和战士守城,由制置使司安排食粮;
五、请给付两面军旗,用于招集溃散军兵,每招集五百名,应减二年磨勘;
六、应迅速调拨军马增援前线;
七、对缺少钱粮的州县,应赶紧组织运粮送钱。
两天后,朝廷采纳了陶宣干的两条建议:一、令宣抚司对缺少军器情况进行统计,从现有有军器的州县调拨使用;二、给了陶宣干两面军旗,令他招集溃散军兵、有武艺的使臣以及勇士,并给他配备各十名招募人员。
十月八日,天色刚亮,陶宣干一行人从怀州出发,当晚在狼车(今山西泽州拦车村)住下。陶宣干随即派发公文与专人去往隆德府,请姚、李二位漕官负责办理钱粮。十月初九晚到达泽州,在城外马铺住下。第二天一早进城,谒见泽州知州高世由。
三天之内,陶宣干在泽州招集了溃散军兵一千三百余人。时值深秋,可这些人全都赤身露体,疲弱不堪。陶宣干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一起带往平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