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十二、救援太原

七月二十六日,即金使萧仲恭等人离开东京后第三天,宋钦宗又接到了太原守臣张孝纯的紧急求救奏疏,说太原城已弹尽粮绝,全城军民誓与城池共存亡。宋钦宗阅后,当日即给李纲、刘鞈、解潜、张灏等前线将领下达诏令,命令他们立即出兵,解围太原。诏曰:

“金贼攻围太原,一百五十余日,其势危蹙,惟兵与食最为急务。而朝廷于此二者,措置殊未有方。每于警奏,不过督责诸将俾令进师,既不益兵,又无见粮,安能使之必战?既战又安能使之必克?进师屡衄,其弊盖出于此。朕每一念,疾首痛心,寝不能安,食不知味。

今闻黠虏筑垒临城,控扼要害,援师不可进,粮道不得通,势益危迫。卿等宜究心悉力,广加询谋,益兵置粮,不吝爵赏,以劝用命,明其政刑,以威不恪,须尽速解太原之围。若稍有误事,不惟卿等负朕倚注之意,朕于负荷之重,亦岂敢委法以徇私于卿等哉!”

当初,关于如何解围太原,诸将曾在隆德府开过一次会。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宣抚使的李纲并没参加这次会议。河东宣抚副使刘鞈率部将张俊、苗傅参加了会议。诸将在会上约定,七月下旬,各路分头并进。

现在,诸将领见皇上诏令语气如此之严厉,谁也不敢怠慢,第二天,即七月二十七日,分别组织出兵。刘鞈从平定军出发,真定府总管、都统制王渊从辽州出发,解潜与折彦质从威胜军出发,张灏与折可求从汾州出发。四路军马分别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向太原城进军。

在南边战线上,娄室只派轻兵守卫南关,将强壮兵马隐蔽起来,并告诫守将说:“解潜自威胜军北上,必先占领南关。待他到后,我军则伪装败退。”

解潜领兵出威胜军北上,果然不出娄室所料,取道南关,直奔太原。南关是由南而北,进入太原的必经之地。解潜随军携带着大量粮食,计划运到太原城里去支援太原守军。

解潜先派人去南关打探一番,回报说只有轻兵守关。解潜令大军前进,夺取南关。

金军见宋军来攻,于是按照计划假装逃跑。解潜不知金人诡计多端,以为金人真已逃遁,于是派人回去将粮食陆续运了过来。这时候,金军主力就隐蔽在附近,但他们很能沉住气,他们并不急着进攻,他们要等待最佳出击时机。

不久,粮食基本都运来了,装载到一辆辆马车上,解潜令所有士卒赶车上路。这时候,金兵主力突然冲了出来,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宋军迎战不利,遂弃粮而溃。

这次救援太原,从六月初开始准备,可以说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组建了以李纲为首的宣抚司领导班子,明确了各路兵马的指挥将领。各军也开展练兵,军旅甚威。河东百姓对此也很支持,他们很高兴地说:“太原要是解围,河东就安全了。”

宋朝几乎动用了全部的机动兵力,有许多士卒来自江、浙、闽、蜀等地。这些士卒与北方战士相比身材矮小,似乎羸弱不可战。他们整日在野外练兵,累的腰弯腿瘸。当地人有时在路上碰到他们,问:“你们是干什么的?”他们回答说:“救太原兵也。”

当时,许多人认为,金军在太原城下人数并不多,他们到处建立营寨,其实都是虚的,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如果诸路大军同日进发,金人肯定无法应对,我军必定取胜。可是,若各路进军参差不齐,则胜负就难说了。

李纲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要求各路大军务必于七月二十七日准时出发,向太原进军。可是,当时各路将领都直接受朝廷指挥,事皆专达,进退自如。李纲这个宣抚使徒有其名,并不能直接指挥军队。李纲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把情况说清楚。这并不是要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要让皇上知道实情。于是,他在奏疏中说:“宣抚司虽有节制之名,特文具耳。节制不专,恐误国事。”

宋钦宗接到李纲奏报后,对于如何回复李纲,犹豫不决。当时,东京城里连日大雨不止,有人对宋钦宗说:“天降大雨,乃阴气太盛之故。”宋钦宗马上联想到李纲,觉得阴气太盛,是不是因为授予李纲的兵权太重?他将此想法告诉徐处仁。徐处仁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李纲只不过一书生耳。夷狄,才是中国之阴。今太原兵围未解,不以此为忧,而忧李纲乎?”

宋钦宗这才心里释然,于是降旨,要求各路军马听从宣抚司指挥。可是,诸将领根本就没把李纲放在眼里,各军仍直接向朝廷奏报,接受朝廷指挥。

这天,李纲得知解潜初战不利,在南北关遭金人突袭,粮食尽失,他心头不禁一震。接着,又获悉刘鞈在寿阳(今山西寿阳)与金军主力遭遇,兵败而溃退。李纲预感到,这次救援太原,成功的希望仍很渺茫。

解潜虽然在南关一带丢掉了军粮,但兵员损失并不太大。他下令各军抓紧时间收拢溃散之兵,他打算集中兵力守住南关,在此与金军较量一番。

让解潜最为担心的是,官兵们都有一个临阵脱逃的老毛病。怎样来治理这个老毛病呢?这让解潜有些煞费苦心。他忽然想起兵法上有一个说法,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受此启发,解潜想出一招对策,就是将防御堡垒建筑在深沟大壑之前。这样,当敌人进攻时,官兵们后退无路,只能选择死守。解潜还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的阵法,将兵营建在背水之处,以激励官兵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解潜心想,面对金军这样的强敌,只有殊死作战,才有获胜之可能。

在战前动员大会上,解潜郑重告诫诸将说:“大战在即,是祸是福,皆握于自己之手。迎敌者,赏及子孙;退走者,诛及妻子。如立奇功,定有高爵。”

解潜希望以此鼓舞士气,严明军纪。

然而,对于这些赏罚政策,三军将官们根本听不进去,皆不以为然。他们在下边小声议论说:“过去,童宣抚也曾有此言,可实际上怎么样呢?明明是战死者,往往被上报说成是逃跑;而对于奔溃者,则立赏招安。今日之令,也恐怕是空话罢了。”

不久,战斗打响了。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2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