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研制战车
李纲离开东京城的第二天,即六月二十八日,御史中丞陈过庭上奏,弹劾西军将帅姚古。他说:
“姚古虽世家本将,其实乃畏懦之辈,素无战功。他之所以能登将坛,持节钺,是因其善以名马宝货,奔走于童贯之门。自太原被围以来,姚古提重兵于威胜、隆德一带,逗遛数月,未尝寸进。种师中以忠勇自奋,苦战于榆次,而姚古却违期不应,遂致种师中失利而殉国。此姚古可斩之罪一也。
朝廷命姚古解围太原,然而,姚古所部未有一骑一卒敢进入南北关。自种师中失利,姚古便退师威胜。士兵们叩马恳诉,愿共同守御,姚古却领兵连夜遁去,致使威胜之民,扶老携幼毙于道路,哭泣之声振于山谷。此姚古可斩之罪二也。
姚古既退师,其部将又妄言于众曰:国家已割太原与金人,我辈可以南归。于是,役夫只搬运粮草与器甲,其余若干物资,皆委弃而去。此姚古可斩之罪三也。
兴师之初,有十五名勇士直入隆德府,缚获伪隆德府守官,兵不血刃而得一郡。然而,姚古掩盖其功,不如实奏报,致使此十五人,只得赐帛而已,士气由此沮伤,抱戈不战。此姚古可斩之罪四也。
伪隆德府守官,自言先世乃汝颍间人,深有效顺之意。缚至军中时,姚古若能仿效韩信之释放李左车,李愬之释放李祐那样,则太原之围自此可解。然而,姚古贪冒功赏,献囚于朝,用心不忠,安能成事?此姚古可斩之罪五也。
姚古军中妇人,不可胜数,因而人无斗心,士气不振。此姚古可斩之罪六也。
姚古欲退师,然而无端由,忽有统制官焦安节厉声而前曰:敌骑逼近,何为尚留于此?姚古既不能斩焦安节以慰众心,又听从其言,率众宵遁。此实乃姚古之谋,假手于焦安节。此姚古之可斩者七也。”
陈过庭奏罢,又有大臣奏道:“姚古随行官兵尚有数百人,现在城外,伏乞圣慈下令,先将他们遣散,或者拘留他们,然后再对姚古进行惩处,以免生事。”
然而,宋钦宗并没采纳陈过庭的建议,只下旨给姚古降职处分:责授节度副使,广州安置。
此时,西路金军主要将领粘罕、希尹与余睹,东路金军主要将领斡离不、挞懒与阇母,他们六人正在西京大同山后的一块草地上,一边凉快,一边秘密开会,讨论如何处理与宋朝的关系问题。是战还是和,他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李纲受命出征后第一站先到达河阳(今河南孟州)。河阳是洛阳以北的一个军事重镇,李纲在此停留了十余日。他在这里训练士卒,修整器甲,并前去祭奠了皇室陵墓。李纲在给宋钦宗的奏疏中说:
“臣领兵经过巩县、洛阳,拜祭了陵墓,不禁落泪。想到祖宗创业守成达二百年,传到陛下,正逢艰难之时。强敌入侵,中国实力衰弱,这确实是陛下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时。希望陛下仔细考究祖宗之法,一一加以推行,重用君子,斥退小人,稳固国家根本,以图中兴,上以慰九朝先祖之灵魂,下以作为亿万生民之依靠,能如此则是天下之大幸。”
然后,李纲又领兵北上,进驻怀州(今河南焦作)。
自出师以来,李纲向全军约法三章:一、士卒不得扰民,抢夺妇人钗子者,立斩之;二、捡拾死者遗弃物者,施行脊杖与黠刑;三、逃亡捕获者,皆斩。
三条军纪,简明扼要,便于操作,非常好使。从此“军律颇肃,无敢犯者”。
李纲认为,在平原上进行大规模野战,步兵很难战胜骑兵。而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装备,非战车莫属。金人最擅长以铁骑奔冲,我军若没有战车相配合,很难取胜。
为扭转宋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李纲下令张榜,广泛征集战车制造方法。此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大,闻讯前来贡献战车草图的人很多,总制官张行中也献上了一份战车车图。
李纲都一一展看,其中对张行中的战车车图尤感兴趣。张行中于是向李纲详细介绍了一番他的造车之法、出战战法以及布阵之法。
首先是造车之法:先制造两根带有双轮的长杆,推杆则轮转。然后在两杆之间,用横木相连接,再在横木上架设一个巨弩。巨弩上外罩以皮篷,可抵挡敌之矢石。皮蓬上绘以神兽之像,弩矢从神兽口中发射而出,神兽之目可用以望敌。战车下方装上铁甲,以保护士兵之足。战车前方,上下两层,各装设长短不同的枪刀,每层各四枚,上长而下短,长者用来攻击人,短者用来攻击马。战车两旁装有铁钩,不作战时,可用此钩连结其他战车,以结成战车军营。
其次是战车出战战法: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二十五名,其中四人负责推动长杆使战车前进,一人登车望敌发射弩矢,其余二十人手握盾牌、弓弩、长枪以及斩马刀,排列于战车两旁。每旁有十人,排列成两行,每行五人。站在最前排的是盾牌兵,其次是弓箭手,最后是刀枪排。
遇敌后,若敌兵在百步之内,则用盾牌做掩护,弓箭手进行发射;若敌人逼近,则弓箭手退后,刀枪排冲上前,用长枪刺人,用短刀砍马;若敌兵后退,则推动战车,联合起来,鼓噪而进。若遇险地,则停止前进,令骑兵从两翼出发,追击以取胜。
最后是战车布阵之法:每军两千五百人,其中五分之一即五百人是将佐、卫兵以及后勤辎重之属,其余两千人分乘八十辆战车。可排成方阵,每面二十辆战车,车车两联,而步兵就在车与车的间隔中行进。前排战车可向前进攻,后排战车可向后进攻,左右战车也可各自往外推进。敌人若攻左右,则可抄其后路。随敌人所攻方位不同,而变换防守之法。前后左右,可产生多种变化。而将佐、卫兵与辎重之属,皆处于方阵之中。此方阵,也可根据地形,变化成圆形阵或曲形阵。行进时,则按次序排列阵势;休兵时,则各车相互连接,围成营地,不必再挖沟堑、筑营垒,营地形成最为简便,而且完固。
听了张行中的介绍,李纲认为这份战车图很有价值,决定采纳。他立即上奏朝廷,建议依照此图制造战车。他在奏疏中说:
“金人以铁骑胜中国,非战车不足以制敌,其原因有三:一、实战表明,步兵不足以抵挡骑兵驰突;二、使用战车,则骑兵驰突可防御,战马不如战车坚固;三、若不用战车,我军步兵多胆怯,见敌骑便溃散,虽有长技,不得而施用。若用战车,不仅步兵得利,而且我骑兵可隐蔽于后,寻机而出战。同时,使用战车,不仅让步兵有所依,施展其力,而且可使部伍有束,不得而逃。由此可知,战车可以制胜铁骑之理明矣。”
李纲希望短时间之内,朝廷能制造出千余辆战车,下属各军可用两个月时间来学习演练。等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防秋之兵集结完毕,便可谋划大举进攻之计。李纲心想,那时候,我军战车结阵以行,金人铁骑必皆退遁。
宋钦宗对李纲的建议也很重视,很支持,令兵部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依照战车样图进行试制。样车试制出来后,宋钦宗又指示兵部,将这辆战车样品运送到怀州,让李纲组织军队试用。
李纲亲自指挥士兵,将战车样品推到野外进行演练。可是,由于战车车体很笨重,行动起来非常迟缓。士兵们很有想象力,他们形象地称这辆战车为“鹧鸪车”,因为鹧鸪鸟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最终,这辆花了不少钱研制出来的战车样品,因不适用野战而被废弃。
李纲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