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九、李纲挂帅(2)

内忧与外患究竟哪一个最危急?哪一个最紧迫?宋钦宗心里自然很分明。陈公辅将之比为四肢之病与心腹之病,显然很不恰当。

太原之围究竟能不能解?究竟怎样才能解?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人能直接正面回答,他们就知道争来吵去,这让宋钦宗心烦意乱,寝食难安。他希望解潜接管军队后能尽快出发,早传捷报。可是,直到六月十五日,宋钦宗仍没听到解潜出兵的消息。于是,他派出内侍赶赴隆德府,给解潜送去和一些赏军财物。他在信中说:

“朕以金人围攻太原,累时未解,令卿等率师援应。颇闻将士遇敌血战,冒犯锋镝,奋不顾身。非忠义所激,安能如此?朕闻之感叹!

敌军方猖,未即殄灭,一方之民,久困荼毒。国家抚养将士,固已有年。今日国家有急,非卿等尽命竭力,所向无前,安能使朕得宽忧?

但战者,危事也。今令卿等挺身冒难,以致创残,每一思之,尤感痛若。今降赐金一千两、金束带五条、金花战袍三十领,卿可用以激赏受伤与牺牲将士。将来论功,自节度使以下皆为赏典。若更有奇功,便加开府仪同三司。

朕自闻进师,寝食俱废。卿等其副朕怀,早建勋烈,身取富贵,泽流子孙。日伫捷音,更宜加勉。”

这封信内容诚挚委惋,令人感动,既反映出太原战事危急,也反映出宋钦宗五内俱焚的心情。

宋钦宗念念不忘解太原之围,时时有外患之忧。然而,臣僚们对外患似乎并不是很担心,他们普遍关注内忧,他们一直强调内忧大于外患。他们的思想逻辑是,若解决了内忧,外患则自然消除。

臣僚们所强调的内忧,主要是担忧宋徽宗时代的当权旧臣重新掌权。此时,所谓“六贼”都已死去,臣僚们将目光瞄向了白时中和李邦彦,这两人也是宋徽宗提拔起来的。虽然他们早已免去宰相,离开京师,但臣僚们认为,他们在任职期间犯下了严重罪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灾难,他们必须得到追究和惩处。

六月十六日,有大臣上奏说:“若宰辅用人得当,则圣上便能得到好计策,官府便能实行好政策,四邻各国则闻风而不敢入侵,黎民百姓则安居而乐业。如若不然,宰辅怀奸误国,则罪不可逭。

前太宰白时中与李邦彦,在任期间,尸位素餐,无能而无耻,傲慢而不逊。他们与王黼、梁师成、蔡攸相为表里,许多事未经圣上允许便予以施行。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更严重之罪恶。此前金师南下入侵,尚未至京城时,闻听陛下嗣位,既震惊又畏惧,已有回师之意。然而,宰辅不才,仓卒无谋。白时中请陛下去襄阳避难,李邦彦则请陛下割三镇之地。宰辅如此庸懦而又不忠,激起社会各界愤怒,都期望流放乃至诛杀之!

昔日章圣皇帝时,契丹举兵入寇。当时朝臣或请幸蜀,或请幸江南,只有寇准独主北伐之议,契丹畏惧,求盟而退。由此来看,白时中之罪大矣。及仁宗皇帝时,契丹傲慢,欲收回关南之地。当时富弼奉命出使,向契丹讲明利害关系,最后契丹不得不屈服。由此来看,李邦彦之罪大矣。

昔日与今日,其谋虽异,其罪则同。现在,这两人尚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身份,优游里第,典领宫祠,未正典刑。有识之士对此皆议论纷纷,愿陛下睿断,重加黜责,以为大臣误国之戒。”

宋钦宗知道,若不下旨处理他们,臣僚将会不依不饶地继续上奏。宋钦宗只好下旨,撤销白时中和李邦彦所担任的一切职务。

同日,蔡懋也遭到臣僚的揭批。臣僚指责蔡懋有四大罪状:一是谄附蔡攸,与蔡攸结为死党;二是京城被围时,他身为同知枢密院事,没提出一条正确建议;三是当下边事未宁,陛下尚且忧勤旰食,而他身为大名府帅,竟不恤民情,不忧边事,日用妓乐饮宴,以至军民怨愤,皆欲杀之;四是他曾以其父蔡确事迹妄加增饰,诬诋宣仁圣烈皇后,欺罔道君皇帝。

臣僚们希望皇上将蔡懋治罪,授以散官,投之于岭峤,永不放还。然而,宋钦宗并没采纳建议,只下旨免去蔡懋的大名府帅职务,另任宫祠之职。

臣僚们认为,皇上对蔡懋处理太轻。六月十八日,又有大臣上奏质问宋钦宗:“只落职于宫祠,岂足以坐诋诬欺罔二圣之罪哉?”

宋钦宗只好又下旨:“蔡懋降中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亳州居住。”

同日,尚书省呈上一份报告说,河北与河东有些地方官员,正悄悄往外转送家属。这引起了宋钦宗的注意,他觉得必须赶快刹住此风,于是批示道:

“朕所赖以共守祖宗疆土者,实惟郡邑之臣。近闻河朔河东,有守臣弗思体国,先遣家属,有一于此,民何望焉?朕念今岁之春,我实无备,故逃职之吏,逭其大戮。今边计鼎新,可以责其固守矣。法不可驰,恩不可再,五申三令,诛将必行。咨尔有众,体予至意。”

转眼间,李纲答应出征的日子到了。六月二十五日这天,宋钦宗赐宴于紫宸殿,众大臣集体为李纲送别。接着,宋钦宗又赐御筵于琼林苑,亲自为李纲饯行。赏赐慰劳,可谓优渥。

第二天,李纲以宣抚司名义下令:犒赏军队,准备出征。李纲想,自己是一介文人,初次担任宣抚使,手下武将恐怕不服。因此,出征前必须将宣抚司军威树立起来,而最好的立威办法便是杀人祭旗。可是,杀谁呢?

这时候,恰好姚古受命还阙,其手下部将乐州都统制熙河路军马使焦安节,随同来京。李纲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将焦安节召至宣抚司,历数其罪状:在威胜军散布谣言,“虚传贼马且至”,动摇军心;劝姚古退师隆德府,又劝姚古遁去,致使“两郡之人,皆惊扰溃散。”为严明军纪,以壮军威,李纲下令,将焦安节处斩。全军见状,一派肃然。

六月二十七日,李纲率一万两千人马从京师出发,向河东进军。种师道抱病送李纲出城,回家后叹曰:“兵可忧矣。”

李纲出发前,仿效诸葛亮,向宋钦宗呈上了一份出师表,表中说:

“畿甸、汜水关、西都、河阳皆形胜之地,然而城壁颓圯,当亟修治。今虽晚,若并力为之,尚可及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圣圣传授,以至陛下。适遭艰难之秋,金人入侵,中国势弱,此诚陛下尝胆思报、励精求治之日。愿深考祖宗之法,一一推行之。进君子,退小人,毋以利口谝言为足信,毋以小有才而未闻君子之大道为足使。益固邦本,以图中兴。上以慰九庙之灵,下以为亿兆苍生之所依赖,则天下幸甚。唐恪、聂山乃小人,而陛下却一心信任,如此下去且将误国,故于此申言之。”

宋钦宗阅后,提笔在劄子上批示了四个字:“铭记于怀”。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2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