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五十四、迎接太上皇(2)

三月二十日,李纲抵达南京。但是,他当天并没能见到宋徽宗。宋徽宗派人来告诉他,二十一日再见面。宋徽宗为什么不与李纲见面呢?因为他在等消息。二十日晚上,太上皇后已顺利入居宁德宫的消息传来了,宋徽宗这才彻底放弃了去往洛阳的打算。

第二天,宋徽宗在幄殿内接见了李纲。李纲按照规矩先行起居之礼,然后,宋徽宗升殿奏事。李纲向宋徽宗奏报:“皇上思慕太上皇,欲以天下奉养。”

宋徽宗听后,流着泪说:“皇帝仁孝,四方所知。”接着,宋徽宗奖谕李纲说:“都城守御,宗社再安,相公之力为多。”

李纲再次拜谢,接着,从怀中拿出两份奏扎进呈。一份奏扎的大意是,“乞请道君早回銮舆,不要去毫社、西都,以慰天下之望”;另一份奏札的大意是,“自叙素蒙道君教育,擢用于国家艰危之中,得效犬马之力,欲乞身归田庐之意”。

宋徽宗看后,说了一些慰劳之语,忽然,话锋一转,问道:“相公过去担任史官,因何事去职?”

李纲回答道:“臣过去担任左史一年,以狂妄论列都城水灾,蒙圣恩宽斧钺之诛,迄今感戴。”

宋徽宗想了想,解释说:“当时宰执之中,有对公不友善者。”

对于东京城遭遇的那场大洪水,宋徽宗与李纲都记忆犹新。那是宣和元年(1119)五月,大雨数日,倾盆而下,城中发大水,高十余丈。李纲当时担任起居郎,他在奏札中写道:“阴气太盛,国家都汴梁百五十余矣,未尝有此异。今城面巨浸,湍悍峻激,东南而流,其势未艾,或淹旬时,因以风雨,不可不虑。夫变不虚生,必有感召之由,当以盗贼外患为忧。灾非易奭,必有消弭之策,望陛下断自宸衷,诏廷臣各具所见而采行其说,济危图安,以答天戒。”

宋徽宗看了奏札后很生气,当即下诏,很严厉地说:“都城外积水,缘有司失职,隄防不修,即非灾异。忠言谠论,未始不求,岂假天灾!”

不久,朝廷贬谪李纲去福建沙县监管税务。

时至今日,李纲仍坚持自己论水灾之观点,说:“臣昨论水灾,实偶有所见。自古无道之国,水冒浸城郭,天地之变,各以类应,正为今日兵革攻围之兆。大抵灾异变故,犹人之身病在五脏,则发于气色,形于脉息,善医者能知之,非有物使之,然气自运尔。所以,圣人观变于天地而修其在我者,故能致治保邦,而无危乱之忧也。”

听了李纲这番话,宋徽宗心里肯定不是一个好滋味。但他并没反驳,而是点头以为然。接着,宋徽宗又问起金人骑兵攻围都城的情况,以及都城守御之过程,李纲皆具实以答。

宋徽宗又问:“贼退师,方渡河时,何不邀击?”

李纲回答说:“朝廷以肃王在金人军中,故不许。”

宋徽宗说:“为宗社计,岂复论此!”

听了宋徽宗这话,李纲不禁在心里感叹道:“道君大度,陛下不可及也!”

随着话题增多,两人之间对话的气氛也越来越好。

宋徽宗解释说:“关于行宫止递角等三事,只因都城已被围,恐为金人所得知行宫之所在,非有他也。”

李纲回答说:“方艰难时,两宫隔绝,彼此不相知,有些事属于误会,解释明了即可。”

宋徽宗又询问朝廷近事,李纲逐一解释,说:“追赠司马光,只欲得民心。毁折夹城,只欲防奸细之类。皇帝仁孝小心,惟恐有不当道君之意者,每得御笔批问,辄忧惧不进膳。臣曾给皇帝打个比喻,譬如有一人家,尊长外出,而以家事付之子弟,偶遇强盗劫掠,须当随宜措置,及尊长将归,子弟不得不恐惧,然而,为尊长者,正当以其能保田园大计慰劳之,不当问其细故。皇帝传位之初,陛下巡幸,适当大敌入寇,为宗社计,政事不得不小有变革。今宗社无虞,四方以宁,陛下回銮,臣以谓,宜以慰安皇帝之心为主,其他细故一切,勿问可也。”

听了李纲这话,宋徽宗似乎有所感悟,沉默片刻,说:“公所言极是。朕只因性子快,问后即无事。”

说完,宋徽宗拿出玉带、金鱼袋、古象简,赏赐给李纲,说:“得知公来,行宫人皆喜,以此慰意,便可佩服。”

李纲极力推辞,宋徽宗不许,李纲只好收下。

三月二十二日,李纲扈从宋徽宗到鸿庆宫去烧香。鸿庆宫原名圣祖殿,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建。赵匡胤曾在商丘担任归德军节度使,那时商丘称宋州。北宋建国时,宋太祖认为宋州是赵家的发迹之地,于是建国号为"宋",并在宋州建造了这座赵家宗庙,称为圣祖殿。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宋真宗率众臣前来朝拜,诏号曰鸿庆宫,仍奉安太祖、太宗像。后来,宋仁宗又将宋真宗御容也安放于此。

两天前,李纲到达拱州(今河南睢县)时,看见朝廷派来迎奉太上皇回京的禁卫、宝辇、仪物等,都停留在那里不走,就随机应变,对他们说:“今奉皇上圣旨,让你们立即赶赴南京。”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