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宋徽宗是否真有在镇江复辟的梦想?蔡攸、童贯、朱勔等人是否真有扶持宋徽宗恢复皇位的企图?此事好像并没有直接证据。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他们相聚在一起,对地方政府连续发号施令,而且还截留地方勤王军队,拥有自己的武装队伍,这不能不让朝廷大臣怀疑,不能不让宋钦宗心怀不满。

宋钦宗对此疑虑重重,多次向宰执大臣们表示:“朕自道君在外,我食不安!”

宋钦宗的这种不安,可做两种解释:一是担心太上皇安全的不安,二是担心太上皇复辟的不安。

从宋钦宗连续降旨,要求太上皇执行“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决定,要求太上皇践行“除教门事外,余并不管”的承诺来看,第二种解释比较符合实际。

这时候,太学生陈东又上奏说:“今日事势之急,殆有甚于夷狄者。况夷狄之兵,皆由群贼误上皇所致,今又挟上皇于危急之地”。“江浙之变,萧墙之祸,不可不虑!”他请求立即派人前去诛杀贼臣,他认为太上皇下达的那些命令,其实都是童贯、朱勔等贼臣所为。这些贼臣仍在太上皇身边作威作福,继续蒙蔽太上皇。朝廷必须当机立断,将他们全部除掉,不然国家将面临分裂的危险。贼臣不除,国无宁日。

宋钦宗觉得陈东言之有理。他考虑再三,决定选择宋焕作为突破口。宋焕是蔡攸的小舅子,属于宋徽宗朝代的旧臣,此时仍然担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要职,掌管财政大权。宋钦宗下诏免去其发运使职务,令其回京。同时决定,派遣聂山去往镇江担任发运使,并密令聂山对童贯、蔡攸、朱勔等人“密图之”。

聂山接受任命后觉得,即使秘密处死童贯、蔡攸等人,也需要有一个合法手续,他请宋钦宗给他下达一份诛杀六贼的诏书,并希望率领开封府使臣数十人一同前往。宋钦宗皆同意。

正当聂山一行人准备妥当,就要出发之际,李纲这天因事来到福宁殿上奏,偶然得知了此事。李纲认为,这样处理非常不妥,急忙向宋钦宗建议道:

“此数人罪恶,固不容恕。然而聂山之行,恐朝廷如此措置不当。昔日,唐肃宗欲掘李林甫坟墓,李泌劝谏道:如此处理,明皇会怎么想?肃宗抱着李泌之颈哭泣曰:思不及此。假使聂山之所图果然成功,则惊动道君,陛下仍会产生忧虑;若所图不成,为此数人所察觉,他们一旦挟道君于东南,或者要求到剑南任职,陛下将何以处之?”

宋钦宗猛然醒悟,急忙问:“那怎么办?”

李纲回答说:“立即停止聂山之行。陛下可下诏,显责童贯、朱勔之属,同时降诏蔡攸,令其劝道君远离此数人,早回銮舆,则可以不劳而事定矣。”

宋钦宗于是下旨,令聂山放弃计划,停止行动。

接着,宋钦宗派刑部尚书蒋猷去迎奉太上皇,并传达圣旨。蒋猷,字仲远,润州金坛县人(今江苏镇江),是元丰八年(1085)进士,历仕五朝,曾任监察御史、正少卿和吏部、工部、刑部尚书等职。他这次出发的主要任务是,前去传达宋钦宗特诏,贬黜童贯。

此时,宋徽宗已离开镇江北上,到达淮阴。蒋猷在淮阴拜见宋徽宗时说:“贯得罪天下,愿黜远之。”

宋徽宗表示同意,令蒋猷立即宣诏。之后,宋徽宗督促童贯赶紧去往贬所池州。可是,童贯以保护太上皇为由,迟迟不肯走。

这时候,宋焕已返回京城。当初,宋钦宗召宋焕还朝,主要目的是想让聂山去接替宋焕,去秘密除掉童贯、蔡攸等人,同时也想将宋焕召回后即行惩处。后来该计划虽已取消,但召宋焕回京的命令并没取消。

宋钦宗原本打算处分宋焕,现在忽然改变主意,又想利用他,打算派他回到太上皇身边去,让他作为自己与太上皇之间的传书人与调解者,让他去劝太上皇回京。

接连两天,宋钦宗在福宁殿里与宋焕进行密谈。三月四日,宋钦宗重新任命宋焕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令他从速再往东南,“奉书行宫”,护送太上皇还阙。

三月初五日,宋焕离开东京南下。宋钦宗又任命门下侍郎赵野,担任太上皇行宫迎奉使,令他做好迎接太上皇之准备。

宋焕深知肩负重任,不敢懈怠,出京后一路疾驰。三天后,到达符离(今安徽省宿州)。此时,宋徽宗在蔡攸、童贯的保护下继续北上,已到达虹县(今安徽泗县)。宋焕在停泊于淮河岸边的一只船上,见到了宋徽宗。宋徽宗列举宿州知州林篪,拒不执行行宫“圣旨”等数十事,一边流泪,一边质问这是为什么。宋徽宗以为,这一定是朝廷下令,不准地方官府接受行宫的“圣旨”。

宋焕连忙解释道:“当时,都城城门关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地方守令之罪,盖不容诛,但朝廷怎么会干预呢?”

听了这话,宋徽宗心头的愤懑才稍微纾解了一些。

宋焕见童贯依然跟随在宋徽宗身边,便问道:“臣出京师时,闻童贯已贬居池州,今犹未行,何也?”

宋徽宗解释说:“胜捷兵隶属于童贯,不知应交付何人。”

宋焕建议道:“可交付宇文粹中主管,以范讷为副。”

宋徽宗点头表示赞同。可是第二天,宋徽宗又对宋焕说:“童贯掌控胜捷军多年,若突然罢免,胜捷军发生变乱,奈何?”

宋焕分析道:“童贯平日败坏军政,西北之人怨入骨髓,今日斥去,才可以安抚胜捷军军心。所谓生变之语,不过是童贯自我解说罢了!”

宋徽宗无言以对,只得令童贯离去。童贯于是接受朝廷处罚,离开宋徽宗去往池州。

童贯走后,宋焕与蔡攸一起陪同宋徽宗继续北上。到达南京应天府后,宋徽宗提出,要在此暂停一下。他让宋焕先回京,向皇上报告,说太上皇即将还朝。

三月十五日,宋焕临行前宋徽宗又召见他,并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手诏,诏中说:

“予夙心慕道,托神器于嗣圣,丕承天命,善无所喻。然有恭谢,难即燕安。舟御东来,重烦有司,卫兵仅满三千,庶事草创,固可知也。及边吏弛备,胡骑犯阙,行宫邈在淮、泗。而都城尽闭,道路隔绝,深自为念,恐贻嗣圣之忧,故留浙兵以自卫。至于止粮纲,截递角,皆私忧过计,恐资寇尔。缘此三事,奸人乘间造言,缘饰形似,遂致朝廷之疑。每见台劄,名敕州县,而实及予躬。兴言及此,不觉流涕。

比缘嗣圣遣宋焕赍书至行宫,遂得交通父子之情,话言委曲,坦然明白,由是两宫释然。胸中无有芥蒂,重惟宗庙再安,虽赖大臣翊赞之功,至若使父子间欢然,略无纤毫忧疑者,焕竭力为多也。传言,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若张仲在周,而宣王有成功,信孝子锡类之效矣。焕周旋两宫,庶几古人有足称者。因书其事,以赐宋焕。”

在这份手诏中,宋徽宗重点解释了自己当时向东南地方发布三道命令的原因,感谢宋焕为消除自己与皇上之间的误解,所作出的耐心细致的解释与调和。

同时,宋徽宗还让宋焕捎给宋钦宗。宋徽宗在信中多处评说朝廷需要改革之政事,并批示:“道君太上皇后当居宫中,出入正阳门。”又批示:“吴敏或李纲,可令一人前来。”

三月十六日,宋钦宗看了宋徽宗信后,“莫晓其意”,心生狐疑,搞不清太上皇到底是如何打算的。于是,他将信交给宰执大臣们传阅。大臣们看后,也都搞不清太上皇回京后到底作何打算。

耿南仲说:“现在社会上传言说,自从童贯被贬,胜捷军中便不断传出恶言恶语,似乎在酝酿一场政变。京城各界人士闻听太上皇将还朝,也都惶恐不安,担心太上皇可能要复辟。太上皇在信中提到了许多政事,并明确要求太上皇后居住宫中。这些信号,希望引起陛下注意,希望陛下对此有所防备。”

宋钦宗心中惶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