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四十九、又起内斗

东京城外的金军虽然撤走了,但城内民心仍不太稳定,人们仍然心有余悸,担心金军还会卷土重来。因此,城内繁华之处的大部分商铺,都没开张营业,市场与人气都十分冷清。为安抚民心,让社会尽快恢复正常运转,这天,京城四壁守御使司遵照朝廷命令,发布了一项特别公告:

“契勘金人已过黄河,中外民心已渐安贴。访闻在京金银物帛质库铺户,尚怀疑惑,未肯依旧开铺,妨阻商旅交易。自出榜之日起,各令复业开铺。”

目前,朝廷实权掌握在少宰吴敏手里。吴敏曾经是主战派,曾与李纲政见一致,但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转而赞成支持李邦彦为首的主和派。他对李邦彦免去太宰一职,且狼狈不堪地离开朝廷,很是同情,甚至有些打抱不平。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替李邦彦说几句公道话。

二月十六日,吴敏给宋钦宗呈上一份劄子,要为李邦彦洗雪罪状。他在劄子中说:“二月初五日,太学生上书,聚众很多,以至于槌破登闻鼓。当时,军民并无忠义之心,幸亏没发生祸乱之变。李邦彦曾劝谏上皇罢去不急之费,又曾援立圣明朝廷,派遣李邺等出使大金,也终赖其力。但邦彦为人畏慎太过,缓于事机。愿陛下明诏,以解众惑,使邦彦之为人稍白于天下,然后复起邦彦,还其相位。”

宋钦宗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命令内侍将吴敏这份劄子张榜,向社会公布。公布不久,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论者纷纷指出:吴敏与李邦彦其实是一党,也应该立即下台。

首先向李邦彦与吴敏开炮的是太学生沈长卿。沈长卿参加过二月五日的学潮,有亲身体会,也有说服力。他在奏书中首先回顾了一下当时伏阙上书的情景,强烈批驳吴敏所说的“当时军民并无忠义之心”的谬论:

“吴敏为李邦彦辩奸、慝暴、白功,大书文榜,揭之通衢,行道之人莫不嗤笑。臣闻邦彦自布衣时不敦士检,放僻邪侈,无所不为。挟倡优于酒肆,逞颜色于庭闱,其淫言媟语,往往流传人间,有不可闻者。其后一时遭遇,旋致显位。而阿谀顺旨,偷合苟容,坐视奸邪之臣开边致衅,曾无一言规救人主,此乃持禄养交、冒利忘耻之徒耳。而吴敏竟然以功状揭之于市朝,欺罔文法,愚弄天下,未有若此吁可怪也!

且宰相乃天下之属望,任相不贤,则天下之人得以议者。唐朝杨绾任相时,崔宽为之毁第观,黎干为之减驺从,郭子仪为之彻声乐。当时公卿大臣,犹畏惮之如此。今李邦彦身为宰相,而百姓遮道嫚骂,甚于奴隶,疾走省闼,掩关自遁,其为辱亦甚矣。臣闻司马光为相,天下儿童走隶,亦皆称颂。若李邦彦果为贤相也,则天下之人当自知之,当自服之,何必因吴敏言而后明哉!

假使如吴敏之言,以为李邦彦畏慎太过,缓于事机,则李邦彦亦不过苏味道、卢怀慎之徒耳。以其辅庸主且犹不可,何况辅佐陛下成中兴之治乎?

臣闻吴敏乃蔡京父子上客与密交,奔走蔡京门下浸有年矣。而李邦彦与吴敏,如左右手也。今日,吴敏之所以要为李邦彦强辩,正欲植党自固。因为李邦彦去职,使吴敏感到在朝廷有些孤立。探究吴敏之心,本非为朝廷论宰相,实为自身所谋耳。向使陛下不能独断,而信吴敏之言,复用李邦彦,则奸臣侵渍,事必有大于此者,诚可为寒心也。….”

沈长卿不仅将吴敏与李邦彦划为一党,而且还将吴敏与蔡京父子扯在一起。这样一来,吴敏的政治前途可就很危险了。

几天后,太学正吴若,也上疏评论吴敏和李邦彦:

“吴敏文饰奸言,庇邪党罪,以惑陛下,臣实骇此。臣恐士大夫方附吴敏之炎,莫敢言者,臣不顾身为陛下别白。

…自古人主急于论相,而于今尤为急;宰相难于称位,而于今尤为难。臣窃闻,陛下之所以让张邦昌为相,是因为其曾面折童贯。夫童贯奴材,罪盈恶著,面折其短,谁不能为之?而陛下以此让张邦昌为相,则论相之术殆疏矣。夫张邦昌器识局促,畏避保身,决不能为陛下整顿颓纲,众人往往能言之,臣不暇论。

今陛下又以吴敏为相。吴敏才气必不在张邦昌之下,然而,士论指为蔡攸死党。前日建请上皇逊位,乃蔡攸钩探先旨,安排吴敏为之,希望吴敏为相后,庇其宗祸。臣开始闻听,未以为信,及今日见吴敏救李邦彦劄子,则信不疑矣。何以言之?吴敏称李邦彦辅佐上皇,自前岁以来,罢易宰相,更革政事,定山东河北之寇,皆出其力。此非徒救李邦彦,乃是为救蔡攸而作铺垫也。

吴敏又言遣李邺出使金人军中,终赖其力。呜呼!大概吴敏以为四海之内不复有知识之士,敢为此言,以欺陛下耶?李邦彦登禁从、入政府几年矣,考其进身,皆不以正见。政出多门,纪纲败坏,天怨人怒,盗贼繁兴。当竭尽四海之力,起燕云之师时,李邦彦身在政府,不能力谏,坐见土崩之势已成。

李邦彦等软懦,只知割地取赂金人,不敢御敌。初二日之战,李邦彦竟闻败而喜,故兵民叩阍以泄其愤。此乃陛下圣德感民,民愿效死以除国贼,以昭祖宗之休。而吴敏竟劝陛下,恢复李邦彦之职。实乃吴敏欲为宰相,而杜绝言路之兆也。…”

吴若不仅给宋钦宗上书,还给御史中丞许翰写信说,吴敏是蔡攸的死党。当初,吴敏建请上皇逊位,是因为蔡氏父子探得上皇有禅位旨意,让吴敏“投隙为之”。其目的是,让吴敏在朝廷谋得要职,以“庇其宗祸”。吴敏极力为李邦彦辩白,反映出其良苦用心,即曲救李邦彦,乃实救蔡攸也。

吴若与张邦昌有点亲戚关系,是张邦昌的姨家表妹夫。在宋徽宗时代,他曾经多次建议张邦昌向皇上劝谏花石一事,张邦昌不听,于是他希望张邦昌之妻劝一劝。张妻骇然说道:“吴郎风邪?何忽如此?”

吴若的确有些疯狂。他把呈送给宋钦宗的奏疏,以及写给许翰的信,全都向社会公开,人人传观,在京城各界引起了广泛议论。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