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四十七、无所适从

东路金军从东京城外撤离后,宋钦宗的心情有些放松起来了,脸色看上去也有些和悦了。可是,他一想到粘罕率领的西路金军此时仍在河东地区,特别是在太原城下与宋军交战,他的心情又郁闷起来。遥望西北天空,他觉得仿佛有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自己的心口上。

这天,宋钦宗召集宰执大臣们在福宁殿开会,商议解决金人西路军问题。商量了半天,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派遣签书枢密院事路允迪和工部侍郎滕茂实,去往河东地区,代表朝廷去向粘罕说明,两国已结城下之盟,请他立即停止进军。

路允迪同时还肩负着另一个特殊使命,即去往太原府,向守臣张孝纯与王禀传达宋钦宗诏令,大意是:朝廷已决定将太原府割让给大金,令你们立即停止抵抗,完成交割事宜,以巩固两朝之好。

此时,太原城仍在张孝纯与王禀的掌控之中。太原城从去年十二月十八日被西路金军包围,切断内外联络,至今已接近两个月,仍顽强坚守,岿然不动。

西路金军原来的计划是,攻占太原后,迅速南下夺取洛阳,控制这一中原战略要地。一方面阻击宋朝精锐西军对东京的增援,另一方面防止赵宋皇帝从洛阳奔逃去四川。同时出兵东进,与东路军在东京城下会师。

由于太原城久攻不下,严重拖延了西路军的进军步伐。粘罕的指挥特点与斡离不有所不同,他喜欢遇城必可,而斡离不则善于出其不意,长驱直入,长途奔袭,遇到坚城选择绕过。而粘罕不可能放弃太原城,在他看来,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二月初,粘罕任命银术可担任攻城主帅,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围攻太原,自己则率主力按计划南下,奔向洛阳。此时,粘罕已进军至河东南部的高平(今山西高平)一带。然而,宋朝朝廷对这些情况均一无所知。

路允迪和滕茂实离开东京的第三天,即二月十五日,朝廷才接到河东路泽州(今山西泽州)奏报:大金国相粘罕领兵侵入南北关,已攻破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占领高平县(今山西高平)。南北关即今天所说的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长治东南部,南太行的东麓。据说,粘罕领兵通过南北关时,曾仰天长叹说:“关险如此,而使我过之,南朝可谓无人矣!”

宋钦宗闻讯,大为震惧,他担心西路金军渡过黄河而南下,再来围攻东京城,于是急忙召集宰执们开会,商讨对策。宰执们也很惊慌,不知所措。耿南仲不断埋怨李纲,指责李纲说:“李纲不该将城下之兵全都派遣出去,不该北上追赶东路金军,结果搞得现在城内又无兵可守,让朝廷再次陷入被动局面。”

李纲不慌不忙地解释分析说:“既然斡离不率军撤退,朝廷自当遵循旧例,派遣大兵护送。当初,也没料到粘罕军队会南下而来。请大家不必惊慌,粘罕领兵前来,说明他还不知道两朝已议和,这并不要紧。如果他知道两朝已议和,自然会退兵,不可能强渡黄河。再说,粘罕南下,必然会沿太行山西侧行军,此地道路崎岖难行,大队兵马很难短时间内通过。而且,我已调遣统制官郝坏领兵三万屯守河阳,控扼险道,决无他虑。”

吴敏和耿南仲见李纲如此自信,也不好与他正面争论。散会后,他们密奏宋钦宗,在宋钦宗支持下,他们暗中派人持金字牌疾速北去,命令马忠和范琼等诸将,火速领兵回返京城。

当时,马忠和范琼已领兵追到河北邢台与赵县一带,与金军也就是二十里路的距离。金人闻听宋军在背后尾追而来,不知道有多少兵马,有些恐惧。斡离不得知情况后,命令部队加速前进。

马忠和范琼打算与金军干上一仗,正准备组织用兵之时,忽然接到撤兵诏书,让他们感到很可惜,无不扼腕而叹。虽然有些不解,有些不情愿,但军令如山,必须执行。于是,他们停止追赶,按原路撤回。

李纲听说此事后很是吃惊,他当即入宫,面见宋钦宗,据理力争。李纲质问宋钦宗:“臣听说,陛下已下诏,令马忠和范琼等领兵返回?”

宋钦宗点点头:“是吴少宰与耿尚书建议的。”

李纲怒气冲冲地说:“调兵遣将,乃枢密院的职责,陛下既然让我负责此事,可是,我却对此一无所知,这职责我承担不起,请陛下免去臣的枢密院职务。”

宋钦宗连忙安慰:“李枢密不可辞职,大敌当前,还需李卿统筹指挥,保家卫国。”

李纲说:“我李纲愿为社稷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军队调动,如果陛下任由他人所为,还要我李纲何用?”

宋钦宗想了想,问:“李枢密的意思是什么?”

李纲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请陛下重新下诏令,令马忠和范琼停止退兵,继续北上追赶金人。”

宋钦宗点头同意,于是“得旨复遣”。

此时,马忠和范琼已遵照撤军命令,往南回走了一半路程。忽然又接到复遣命令,他们只好又掉头北上,继续追赶。在滹沱河畔,他们又追上了金军。

然而,将士们已经知道,朝廷决策层对于向金军开战,意见很不一致。命令变来变去,且矛盾重重,这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执行为好。再加上骑马来回奔跑数日,将士们身体疲惫不堪,无法立刻投入战斗。于是,全军上下,“不复有邀击之意”,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金军离去而已。

按照城下之盟的约定,金军过黄河后,应将肃王赵枢放回。撤军第二天,宋钦宗曾特派王俅,到黄河南岸去迎接肃王。然而,斡离不过河后并没履行约定。肃王与其他人质一起,继续被扣留在军中,随军北上。

开始退师时,金军纪律还是很严明的。过黄河后,斡离不下令张榜,告诫全军,不得虏掠信德府(今河北邢台)。在金人心目中,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及其以北的土地,是宋朝答应割让给金国的,而信德府不在割地范围之内,一部分金人曾打算回军途中掳掠信德府,被斡离不严令制止。

撤军途中,金军偶然遇到几名传递公文的宋朝斥堠,从他们身上截获了一份文件。打开一看,乃是河北都转运使张悫发往磁州的公文,令磁州官员将寄存在那里的三十万两银钱封椿,不得支用。这三十万两银钱,是当初郭药师担任同知燕山府时,向朝廷索要的军费。当时,这笔银钱刚运到磁州,燕山便已沦陷,郭药师也已叛变。于是,这笔银钱便寄收于磁州军资库中。

斡离不得悉公文内容大喜,兵至磁州时,他令郭药师入城,向磁州守臣索要这笔银钱。

郭药师奉命入城,向磁州知州赵将之声称:“有一笔银钱存放在你处,那是朝廷当初发往燕山的军费钱,你应该交付给我。”

赵将之假装糊涂:“有这等事?我没见过这笔钱。”

郭药师早有准备,当即从衣袋中取出文牒,出示给赵将之。

赵将之见隐藏不住,正在踌躇犹豫不决时,郭药师脸色突然大变,厉声扬言道:“若不得银,则攻城取银!”

赵将之害怕金人攻城屠城,于是,就将这三十万银钱交给了郭药师。

金军绕过磁州,继续北上。斡离不本想按照约定,顺路交割中山府(今河北定州)与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当时,中山与河间都还在宋朝控制之中。中山府知府名叫陈遘,河间府知府是詹度,他们都坚决反对割地,决心与城池共存亡。

斡离不派人去联系陈遘与詹度,商议交割之事,但遭到陈遘与詹度的严词拒绝。斡离不大怒,下令用武力攻取中山与河间,但多次攻城均告失败。金人大为恼火,于是,肆意掳掠四周各县,其中深、祁、恩、冀等县,深受其害。

东路金军在中山、河间一带进行扫荡之时,西路金军则继续南下,已占据太行,俯瞰河津。

面对新形势,二月十六日,经过宰执会议讨论,宋钦宗对军事部署又做出了新的安排:一、种师道增加太尉官衔,继续担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驻军滑州,防卫黄河;二、姚古增加检校少师官衔,继续担任河东路制置使,统兵救援太原;三、种师中继续担任河北路制置副使,统兵以增援中山、河间诸府。

同时,宋钦宗还令仓部郎中黄锷随军北上,负责安排钱粮等后勤保障。

这天,黄锷与河北都转运使张悫一同来到磁州,向知州赵将之索要寄藏在这里的三十万两银钱。赵将之回答说:“前几天,郭药师自京城撤军,驻军在城外,他手握都转运使文牒,已取之矣。”

张悫一听大怒,当即就要处斩赵将之。在黄锷劝说下,赵将之这才免于一死。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