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演变
聚集在宣德门外广场上的人群,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还是不见解散。大约下午三四点钟,太学生们听说金人又开始攻城了,于是一起涌到登闻鼓院,想要擂响登闻鼓,向朝廷报警。
登闻鼓安置在宣德门南街西廊里,守御登闻鼓的卫士对太学生们说:“此地距离禁中较远,你们在这里擂鼓,皇上不一定能听见。你们不如往东华门擂鼓,那里距离禁中很近,皇上肯定能听见。”
众人于是一齐用力,抬起登闻鼓就往东华门走去。后来,他们干脆将鼓放在地上,推着向前滚动着走。数万民众,也跟随着陈东等太学生来到东华门外。太学生们激情高涨,猛烈击鼓,震天动地,声彻九重。因用力过猛,竟将登闻鼓给击碎了。
宋钦宗令开封府尹王时雍出去,抚谕劝导太学生。王时雍率领一群卫兵,气势汹汹地来到东华门。他首先令数十名士兵贴身围住陈东,又命刽子手数人不离陈东左右。接着,他声色俱厉地对着太学生们说:“胁迫天子,可乎?为什么还不退去!”
太学生们毫不畏惧,回应道:“以忠义胁天子,难道不比以奸佞胁之好吗?”
在太学生们回答的时候,民众潮水般的矯hong王时雍跟前涌来。王时雍见情形不妙,害怕被捉住殴打,急忙转身逃走。
此刻,宋钦宗正徘徊在福宁殿里。听着东华门外一浪高过一浪的喧哗声,心里非常不安。他又令殿帅王宗濋亲自到东华门去巡视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王宗濋率领一群殿前禁卫兵,骑着马,在东华门一带巡视了一番,感到事态很严重,遂立即回去向宋钦宗建议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应答应他们的要求。不然,必将生变。”
宋钦宗一听要生变,有些惊慌,随即下旨,宣李纲入宫觐见,并令耿南仲出去告知民众。耿南仲又匆匆来到东华门,对众人说:“已传旨,宣李纲觐见矣。大家散去吧。”
李纲在浴室院里惶惧不安。对于外边正在发生的暴乱,他很震惊,也很担心。这事因他而起,但事态局面绝不是他个人所能控制的。对皇上的宣诏,他一再推辞。然而宣诏者络绎而至,不断逼迫他,催促他。不得已,他只好骑上马,走出浴室院。
李纲从东门街浴室院出来,经过御街驰道,然后直趋东华门。东华门前仍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们拥挤在一起,几乎无法通行。在禁卫兵保护下,李纲从东华门入宫。在福宁殿旁边的小阁子里,见到了宋钦宗。李纲上前泣拜请死,宋钦宗亦泣涕不已。
宋钦宗下旨:“恢复李纲尚书右丞职务,并兼任京西四壁守奭使,蔡懋免职。”
李纲极力推辞,宋钦宗不许。宋钦宗说:“请李卿马上去东华门、右掖门,安抚军民百姓,平息事态,恢复正常”
李纲领旨出来,直接来到东华门。众人见到李纲后,皆呼叫道:“右丞且与百姓为主!”
李纲向众人挥挥手,说:“纲已在此,马上就要登城矣。大家不要忧虑,请马上回家,照管好家中老小。”
众人见李纲的确已恢复职务,于是渐渐散去了一些。可仍然有一些人不肯散去,他们喊着:“见到种师道复职,我们才肯走。”
李纲于是回去禀报宋钦宗。宋钦宗立即派人去城外西军,督促种师道立刻入城觐见。不久,种师道乘坐轿车而来。众人走近车旁,打开车帘子一看,果然是种师道,于是大声喊道:“果然是我公也!”
人们一边欢呼,一边用手加额,长揖而退。人群逐渐散去后,东华门及宣德门外残留在地上的大量垃圾,直到第二天才清理干净。
为躲避百姓的围追殴打,太宰李邦彦跑进宫中后,躲藏在内西角楼西侧的启圣院里,久久不敢出来。直到听说人群已散去,他才来到福宁殿向宋钦宗建议说:“陈东以布衣胁迫天子,不可救!”
李邦彦对陈东等人可谓恨之入骨,他想借宋钦宗之手,除掉这些疯狂拥戴李纲的太学生。
宋钦宗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不同意屠杀太学生。他说:“尽管发生了暴乱,尽管残暴的行为令人发指,但陈东等太学生伏阙上书的初衷,是善意的,他们是无罪的。”
李邦彦见皇上不支持自己,感觉情况有些不妙。他明白,皇上肯定又要重用李纲。而李纲一旦掌权,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向宋钦宗请求致仕。一方面,他想试探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用退休求得自保。
宋钦宗不批准致仕,只同意免去李邦彦的宰相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太一宫使。宋钦宗心里清楚,李邦彦是主和派代表,李纲是主战派代表,二者已经水火不容。现在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启用李纲,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又要回到主战的轨道上去。对此,尽管宋钦宗没明讲,可李邦彦已心领神会。
宫门外广场上已空无一人,但李邦彦仍很害怕,仍担心被众人追逐殴打。当晚,他离开皇宫回家时,乘坐着一顶妇人专用的小轿,还将黄裙轿帘垂下,以防被人认出。
四十三、李纲复职
这天夜里,京城突然又发生多起血腥事件。一些“浮浪不逞之徒”,趁着混乱扰攘之际,劫掠内侍十余家,杀死杀伤内侍数十人。大约有上千人参与了此次劫掠,他们不仅抢走内侍家的金帛,还将他们家中藏有的武器装备弓剑之类,也都拿走。他们将金帛留给自己,将弓剑之类交给官府,想以此立功受赏。
宋钦宗获悉后很吃惊,当即给李纲与种师道下诏说:
“士庶伏阙上书,愿用李纲、种师道,朕已亲览,深谅尔等忠义,已令纲、师道传宣抚谕。若再乘时恃众,乱行殴打,令纲、师道以军法从事。”
宋钦宗要求将这份诏书,在京城各大街路口张榜公示,若再有暴行发生,定要严惩不贷。
李纲迅速落实,并责成有关部门加强城内巡逻,一旦发现暴行立即正法。
对于稳定城内治安,李纲并不担心,他最惦记的是城防问题。复职后不久,他便登临城墙,巡查防务,慰问官兵,鼓舞士气。他下达的军令,与蔡懋恰好相反。蔡懋曾下令:“金人靠近城墙,不得擅自发砲射击。”有些军兵不服号令,发现金人靠近便点火开炮,发射床子弩。结果这些士兵皆获杖刑,被打得皮开肉绽。官兵们对此心生愤怒,可又不敢表现出来。李纲则明确宣布:对敌开炮请自便,击中敌人者有重赏。这道命令赢得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二月初五晚上,守城的宋军将士,向城外猛烈发射霹雳炮,痛击聚集在咸丰门(即五丈河水门)外的金人队伍。金人皆惊呼而退,转眼之间,便“遁无一人”。
为防备金军夜间攻城,这天晚上,李纲没回家,就睡在咸丰门门楼上。
夜深时,李纲正率领一群将官在城墙上巡视,忽然望见远处金军营地中高悬着两盏红灯,像火炬一样明亮。李纲马上联想到,近日城内也曾发现有一盏红灯笼,和一面独脚皂旗,但不知是何人所竖,也不知是作何用途。现在,李纲恍然大悟,很可能官军中有金人的内应,他们是在用红灯进行联络,并传递某种信息。
李纲立即下令:在守城将士中大力搜捕内奸。号令传达下去没多久,有几个人就从城墙上跳下去自杀了。查明这些人的身份后,李纲大吃一惊,原来这些人皆是内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