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十三、搜刮民间

对于河东路发生的诸州县屠杀义胜军之事,此时,宋钦宗与朝中大臣们并不知情。即使他们知情,又能怎样呢?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并不是河东地区的局势,而是如何解除城下之围,如何赶快凑齐金银,打发金人撤军,让他们远离东京。这才是眼前最要紧最迫切的大事。

数万金军兵马屯集在东京城外,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他们就是不撤走,这让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日夜心神不宁,寝食难安。为凑齐如此庞大数额的金银,宋钦宗已经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然而,缺口仍然很大。对此,宋钦宗与宰执大臣们几乎是束手无策了。

正月二十日,中书侍郎王孝迪向宋钦宗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京城官吏军民家中,都藏有不少金银。欲将他们的金银全都收集起来,以满足国家议和所需,则必须在城内张榜通告,规定期限,令他们全都拿出来充公。期满不交者,斩之。奴婢与亲属以及其他人,有揭发举报藏匿金银行为者,以其中一半作为赏金。如此以来,或许便可凑齐金银数额。”

对于王孝迪的这个建议,宋钦宗思考了大半天,最终还是决定采纳。他觉得,这个办法虽然是下策,可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大宋社稷江山免遭覆亡,为了京城百万人民免遭屠戮,不妨用此下策。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宋钦宗颁布诏书,令中书侍郎王孝迪立即组建一个临时办事机构,专门负责收簇金银。诏曰:

“金国犒军,要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锦帛、牛马、骆驼其数浩瀚。虽竭尽神御、乘舆、宫禁、王府主第、宫观寺院、内外百官士庶人等,仅得十余万,银一千二百余万。又送以服御、犀玉、腰带、真珠、宝器、女乐、珍禽、香药、茶、锦绮、酒果之类,并以祖宗以来宝藏珠玉等物准折数万。但因金银数额未敷,仍不肯退军。已差中书侍郎王孝迪再行收簇,布告中外,咸体兹意。”

王孝迪立即组建了一个名叫专领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的临时办事机构,并派人在城内各条要道路口,以及大路旁,到处张贴通告,通告中说:

“专领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通告:

面奉圣旨:大金国兵马围困京城,其势甚急。朝廷为保宗社生灵,遣使议和,须籍金银币帛,以结盟好。金国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而今所敛金银,上自宗庙、宫禁、乘舆、服饰之物,尽行刬刷,止得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已尽数运至军前。大金见其数未足,复遣使臣告知,难以退军。并担心兵众犒赏不均,必致怨怒,或来攻城。男子尽杀,妇人驱虏,屋宇焚烧,金银钱物,竭将掠去。而今计无所出,遂将前后黄榜并行收回,另出榜文,以使朝廷知朕迫切之意。仰自今月二十一日始:一、执政、侍从官、宗室、外戚,应将在家所有金银,尽数赴逐库送纳。二、其余士庶诸色人,并仰于两日内,罄其所有金银,立便送官。如有藏匿、寄付,或送纳不尽其数者,限期满后,允许任何人向官府举报,即使亲属之间,也允许举报,并以所告金银之数的三分之一充赏。举报数额达到金万两、银十万两者,除赏金外,还将授予成忠郎官职;举报数额达到金一千两、银一万两者,除赏金外,还将授予承信郎官职。如亲邻知情不举报,或者举报而不尽,则并与同罪,籍没家财。诬告不实者,以其罪定罪。

而今颁布通告,实因事出急切。若因金银不足,和议不成,遂致家族不保,虽有财宝,何所用之?仰士庶百姓,体认朝廷忧民忧国之意,疾速前来送纳。待事定之日,朝廷将按功劳大小,划分等第,进行推恩;有敢故意违抗者,并行编列流配,其所有金银绫绢一律没收。

居住在南城的,赴左藏库交纳;居住在北城的,赴元丰库;居住在东城的,赴茶场交纳;居住在西城的,赴榷货务交纳。”

这份通告很快引来了无数京城市民驻足围观。当人们读到“金银不足,则必致怨怒,或来攻城,男子尽杀,妇人驱虏,屋宇焚烧,金银钱物,竭将掠去”,又说“家族不保,虽有财宝,何所用之?”时,有人扼腕叹息,有人大声唾骂,有人则讽刺王孝迪:

“男子杀尽,女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这王中书所说,真是一派胡言。今后,可称王孝迪为‘四尽中书’。他可以与李邺的‘六如给事’,相互媲美了。”

期限既满,朝廷仅仅得金二十余万两、银四百余万两。

这天,李纲忧心忡忡地向宋钦宗禀奏说:

“搜括金银期限已满,民力已竭尽,可还在鼓励相互举报。臣担心这样继续下去,恐生内变。现在外有大敌,若城内民心再生变,将加重危机,不可不深虑也。”

宋钦宗问:“那怎么办?”

李纲说:“办法很简单,停止搜刮,停止举报。”

宋钦宗略一思考,说:“卿可前往收榜,今后不准再举报了。”

李纲于是在巡查城防的时候,专门去了一趟搜括金银所,对所内人员说:“传圣旨,收回搜刮通告,将通告全部交到行营司去。”同时,李纲派人将这件事,通报给主管搜刮工作的王孝迪。

从此,东京市民百姓躁动不安的情绪,才算逐渐安定了下来。一场潜在的民变风暴,也暂时平复了下去。

为什么宋钦宗这么痛快地答应李纲,停止搜刮金银了呢?因为这时候,种师道率领的勤王军马已来到东京城下。对于促使金军退兵,宋钦宗又有了另外的新打算。

三十四、种师道勤王

正月二十日晚上,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秦凤路兵马即大宋西军,抵达东京城下。

种师道已七十六岁高龄,退休后一直居住在陕西终南山豹林谷,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宋徽宗在禅位前一天,任命他为京畿、河北路制置使,并派专人前去豹林谷,请他出山率西军入京勤王。

接到勤王命令后,种师道并没立即东行,因为他手中没有一兵一马。一方面,他立即派人去通知手握西军重兵的兄弟种师中,火速领兵东进勤王。另一方面,他紧急招募兵马。等到兵马差不多招募了一千来人时,种师道便率领他们先行向东京进发。

种师道每日只行军三十里,便停止前进。而且,途中还“不废游猎”。种师道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他要等一等西军主力,二是他认为金人必不敢渡过黄河,更不敢兵临京师。

途中,遇到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率领骑兵三千步兵一千,从燕山撤退出来,正打算撤归陕西。种师道取出皇上颁发的勤王圣旨,让姚平仲看了看。种师道说:“你军不要西去了。西军主力正在东进。你随我一起东去京师勤王吧。”

姚平仲爽快地答应:“悉听将军之命。”

种师道大喜,勤王队伍一下子壮大了不少。

路上,他们又遇到宋钦宗派出来搬救兵的开封府少尹田灏,以及内侍官裴谊、陆舜。他们对种师道说:“请种将军加快行军,京师危在旦夕。皇上忧心忡忡,寝食不安,日夜盼望勤王大军早至城下。”

种师道于是下令马不停蹄,加速行军。到达西京洛阳时,种师道获知,斡离不已率东路金军兵临东京城下。

这时,姚平仲有些担心,他向种师道建议说:“敌军来势凶猛,可我们只有几千兵马,若贸然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必败。不如我们暂且驻守汜水关,等到四方勤王之兵到来,然后合兵进击,以图全胜。”

种师道回答说:“不然。正因为我们兵力少,所以不能驻守汜水关。我们若是迟疑不进,敌人就会知我心虚,知我胆怯,如此只取败焉。敌人孤军深入,日恐我援兵至也。今日,若是我们径直奔京师而去,敌人对我莫测。只要我们能使一骑到京师,则守卫京师之我军士气,必大为振奋矣。”

应该说,种师道的分析与判断相当正确,显示出超人的军事谋略与胆量气魄。

种师道率军加速前进,他们沿路大造声势,大发讨贼檄文,凡是经过之处,皆张榜通告说:“种少保率百万西北大军,前来勤王。”

队伍接近东京城时,种师道精选了二十名骑兵精锐,做为先头部队,令他们全身披甲,全副武装,携带密封蜡书,先行入京上奏。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