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十七、城内与城外

宋钦宗看了斡离不的回信后,以为金军已停止进攻,于是略感欣慰,觉得议和的努力总算没白费,总算初步有了一点成果。但是,他心情仍很沉重,仍高兴不起来。因为,斡离不虽然已停止进攻,但还没有撤军。金人不撤军,京城城门就不敢打开,社稷江山仍时刻面临着危险。这让宋钦宗仍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宋钦宗心里清楚,金人不将金银财宝拿到手,他们是不会撤军的,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要想让金人撤离京城,目前唯一可做的,就是赶紧想尽一切办法,将金银之数凑足,派人交给他们。

为了凑齐这五百万金、五千万银,打发金人离去,宋钦宗可谓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正月十五日深夜,宋钦宗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又颁下一道圣旨:不管有官职没官职,不论何人,只要曾经获赐金带,那么,根据此前之规定,都要将所获赐金带的条数,向开封府报告并交纳。若胆敢隐瞒不报,被人举报告发,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判决与遣送。

圣旨颁下后,宋钦宗觉得,这样下圣旨,还不够直截了当,效果不够快捷,自己也应该学习父皇的做法,直接用御笔进行指挥。于是,宋钦宗又写下一份御笔,派内侍交给李邦彦,令李邦彦据此派人直接去取金银。

宋钦宗在御笔中写道:

“仰聂山、何栗、周懿文、李光,只今直取杨球、张补、姜尧臣、李宗佑、张师贤、李宗振、宋辉、董庠下项,逐家金银,于元丰库送纳。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只应倡优之家,并萧管袁绹、武震、史彦、蒋翊、王人及筑球郭老娘诸人,家财籍没。并内侍省官、道官、乐官,曾经入内医官、辇官、幕士、忠佐,并应曾特赐金带、许系金带人,并行陈纳。”

这份御笔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将宋钦宗点名的这些人家的财产,直接予以没收。这些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曾依附于蔡京、童贯幕府的一些官吏;二是知名娼优与文体界知名人士;三是曾经特赐金带或者许系金带的内侍官、道官、乐官与药官等。

李师师大名鼎鼎,色艺超群,无人不晓,时人称其为“飞将军”,也叫她为“白牡丹”。赵元奴也是京城名妓,据说因为姓赵,宋徽宗认为是一家人,故没宠幸她。但她魅力四射,在京城娱乐圈的影响,并不亚于李师师。袁绹善吹笛,政和年间,曾担任教坊判官。有一天,他为蔡京撰写了一首《传言玉女》词,起句是:“眉黛轻分,惯学女真梳掠。”宋徽宗见后,改“女真”二字为“汉宫”。因为当时,宋朝正在与女真人秘密谈判,准备签订海上之盟,而中外未知。宋徽宗担心词句泄密,故进行改易。

这天半夜时分,李邦彦在尚书省向聂山、何栗等人安排任务:“奉圣旨:御笔中所载之人,若敢狥情隐庇,并转为藏匿之家,允许他们当日自首。如有违抗,并行军法。若其他人,有所隐藏之物,以半数充赏。”

此前,殿中侍御史李擢曾向宋钦宗建议:“为尽快凑齐金银,凡市民百姓交纳金银数量多者,可优先授以官职。这样做,不仅可以示民以信,亦可激切后来者。”宋钦宗当即表态,同意卖官。

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开封府报告说,王宜与王革这两名东京普通市民,缴纳金银数额较多,可授以官职。宋钦宗当即批示,交给尚书省办理,可酌情授予官职,并于明日一早,在宣德门前张榜公告,使民众得知。

如果说城内,宋朝君臣相信金军已停止进攻,于是,忙于用各种办法搜刮金银钱财,以尽快实现议和撤军。那么城外,金兵却并没像斡离不信中所说的那样,停止“驱虏杀戮”,他们还在继续攻掠京城外围郡县。

实际上,金军自来到东京城外那天起,就一直没停止军事行动。他们两次攻打京城失利后,便改变策略,不断派遣游骑,四面出击,抄掠京师附近各县。京师周围大部分城邑,都被其攻破。只有东明、太康、雍邱(杞县)、鄢陵、扶沟等几个县城,还没被攻下。

京城因城池坚固,防守严密,一时攻不破,也在斡离不的意料之中。可是,这样几个小城邑竟然连攻不破,有何道理?斡离不对此很恼火,并深以为耻,于是再增兵三千骑,令拿下东明县。

京东路将领董有邻率众守卫东明县城,他们英勇作战,数次击退金兵,斩首十余级。人们见有个首级的耳朵上戴着金环,便纷纷传说那是金人三太子。其实这是讹传。三太子女真名叫讹里朵,汉名叫完颜宗辅(后改宗尧),此次并没随军南下。但这个被斩首之人,肯定是金人无疑,因为金人都喜欢耳垂金环。

接着,金兵准备进攻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阳武以博浪沙名垂史册,博浪沙在县城东南三里。相传这里便是张良招募力士,刺杀秦始皇,却误中副车之处。

张良是韩国丞相后裔,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张良用重金募集敢死士,以重一百二十斤大铁椎为武器,埋伏于秦始皇东巡必经之地博浪沙,意图刺杀。然而,秦始皇对刺杀早有防备。他令人打造了数十辆一模一样的车辆,出巡时,他临时决定乘坐哪辆车,并随时调换。结果,秦始皇车队经过博浪沙时,力士挥出铁锥,砸中了妃嫔所乘车辆。成语误中副车,即由此而来。

金兵向阳武进军的消息传来,有人劝知县蒋兴祖说:“公应赶紧率领民众撤出城去,以避敌。”

蒋兴祖不答应,斩钉截铁地说:“吾世受国恩,当死守此城!”他让全家人皆留守城中,谁也不准出城。

有人向蒋兴祖举报说:“监军秘密派人出城,与金人暗中联络,有开城投降之意。”

蒋兴祖大怒,当即下令:“不论何人,开城投降,皆斩首示众!”

不久,数百名金军骑兵前来攻城,蒋兴祖下令坚闭城门,登城守卫。金兵见状,随即离去。第二天,城外又来了上千名金兵,他们携带着云梯、石砲等攻城器械,猛烈攻城。

蒋兴祖亲自率兵在城墙上与金人力战,最终战死于城上,时年四十二岁。他的妻子与长子,也相继而亡。

蒋兴祖还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能作诗,会赋词,这年刚满十五岁,不幸被金兵俘虏。金军后来撤退,将她押往燕京。途经雄州时,她在一个驿馆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署名是“丹阳蒋兴祖女”。

这件事,最早见于元代韦居安所著《梅涧诗话》卷下。

蒋兴祖女儿这首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了一个不幸少女的无限愁苦,也表现出了一个苦难时代的苦难民族的无限悲哀。其情之悲咽,其哀之沉痛,至今读来,犹能令人泪落。

二十八、镇江避难

金军兵临东京城下时,宋徽宗正在泗州古城(泗州古城在康熙十九年被洪水淹没,故址在江苏盱眙境内)。得到消息后,宋徽宗很紧张,不敢继续留在泗州。

宋徽宗对蔡攸等人说:“泗州距离东京不过一千里路,这点距离对于金军骑兵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们昼夜之间就会赶来。所以,我们必须立即动身,去往扬州。”

此时,宋徽宗身边的大臣,除了蔡攸,还有宇文粹中与童贯。他们答应马上安排出发。

高俅率领三千禁卫军赶来泗州后,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宋徽宗。这天,他向童贯请求道:“请童枢密通融一下,能否让我见上太上皇一面?”

童贯一口拒绝:“太上皇身体欠佳,不宜觐见。”

高俅说:“听说太上皇要南下,我愿率禁卫军护送。”

童贯说:“护送太上皇,由胜捷军负责。你率禁卫军留守泗州,以防金人追击。”

童贯不让高俅见太上皇,也不准护送,这让高俅很不高兴。高俅心想,童贯这是以保护为名,将太上皇控制了起来,这简直是岂有此理。高俅回到驻地后,越想越生气。他命令禁卫军立即占领淮河大桥,他打算将太上皇从童贯手中抢过来。

听说禁卫军控制了淮河大桥,没有高帅批准,任何人不准通行。童贯大怒,当即命令胜捷军前去夺回大桥。童贯说:“有胆敢阻拦者,不论何人,一律挽弓射击,格杀勿论!”

结果是,守桥的禁卫军根本不是胜捷军对手,纷纷中箭而倒。从大桥坠落到河里的士兵,多达百余人。高俅一看情况不好,急忙下令撤出大桥。

高俅对宋徽宗还是很有感情的,在这关键时刻,他很想为宋徽宗做点什么。然而,直到现在,童贯等人还是如此排挤和排斥自己,这让高俅心里很难过。

听说太上皇即将出发,高俅赶紧召集父子兄弟,彷徨不安地站在宋徽宗车驾必经的路边上等候着,希望能见上宋徽宗一面。

不久,宋徽宗乘坐一顶棕色轿子缓缓走了过来。从高俅身边经过时,宋徽宗瞥见了高俅,眼睛忽然一亮。高俅想走上去与宋徽宗说几句话,但被宋徽宗的卫士们拦住,不准近前。宋徽宗眼睛直望着高俅,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是,因为蔡攸、童贯、宇文粹中都陪伴在一边,宋徽宗最终还是一言没发。君臣只是相顾默视着,默然流泪。轿子缓缓向前行进,也没停下。路边人见此情形,莫不扼腕而流涕。

高俅望着渐渐远去的那顶棕色轿子,大声说道:“臣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军追击,太上请安然南下!”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