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宋钦宗闭目思考了好长时间,忽然睁开眼,向守候在身旁的内侍下旨,立刻召见御史中丞何栗。

何栗是政和五年(1115)科举状元,以弹劾并扳倒前宰相王黼而闻名。

何栗很快来到殿内,宋钦宗对他说:

“卿马上与开封府官员一道,去童贯、蔡京家中,拘留其所有人员。”

此时,童贯和蔡京都携带家眷,离京南下避难而去,家中只有一些留守人员。这些人员,皆被何栗与开封府官员带走。

紧接着,宋钦宗又召见起居舍人唐重、谏议大夫谢克家、工部侍郎李擢、右司谏师骥等四人,令他们去蔡京、童贯、何执中、郑伸、高俅、王宪、彭端、刘宗元等人家中,以及这些人的亲戚家中,搜刮金银财宝。

唐重是大观三年(1109)进士,他认为,“开边之祸,起于童贯,故金人以贯为祸首。”他曾向宋钦宗建议,斩杀童贯,并派人将童贯之首级传送于金人。他认为,如此以来,金人或许“尚可缓兵”。谢克家是绍圣四年(1097)进士,曾上奏宋钦宗,数列蔡京之罪。

唐重、谢克家、李擢与师骥,这四人都是太宰李邦彦举荐引用的。宋钦宗对他们说:

“对名单上这些人家的所有金银,你们可并行直取,当日送到元丰库交纳。若有敢徇情隐庇,或转为藏隐者,允许知情人告发。一旦查实,给举报人一半充赏。隐藏之人,并行军法。”

这些被抄家的人,大都与宋徽宗有一定的联系。蔡京、童贯、高俅都是宋徽宗的宠臣与重臣,都曾手握大权,权倾朝野。他们家里都很有钱,可谓人人皆知。郑伸是郑皇后的父亲,即宋徽宗的老丈人,家中财富肯定也少不了。何执中曾担任宋徽宗朝代宰相,已经去世。王宪、彭端、刘宗元之辈,不知是什么身份。

宋钦宗认为,现在大敌当前,国难临头,为凑足金银之数与金人议和,为让金人赶紧撤军,为保住大宋江山社稷,一切金银都可以搜刮,一切代价都可以付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无所顾忌。

二十五、人质与誓书

正月十四日,在宋钦宗的一再催促下,康王赵构与少宰张邦昌准备动身,前往金营做人质。同时,给事中李邺与右武大夫高世则,分别担任计议使副,也一同前往。他们的任务是,将朝廷议和誓书送交金军统帅斡离不。

这天上午,宋钦宗在福宁殿分别召见了他们。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与愿望,有什么困难与顾虑。如果有,但讲无妨,朝廷会酌情考虑的。

召见康王赵构时,赵构想了想,回答说:“臣没什么要求。臣的愿望就是,不惜代价,保住大宋江山社稷。朝廷若是有便宜行事之机,尽管施行,勿以亲王为念。”

康王赵构这番话说得虽然很轻,但分量却很沉重。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展露出一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忘我情怀。这让宋钦宗大为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

宋钦宗动情地说:“九弟请放心,金人答应退过黄河后,便放亲王回京。朕在此等候九弟归来,为九弟庆功!”

召见高世则时,高世则回答说:“臣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顾虑,但臣有个建议。”

宋钦宗一听有建议,很感兴趣,说:“有什么建议?说出来听听。”

高世则说:“臣建议,给亲王配备仪仗与卫士,以显出朝廷对这次亲王入质很重视。若示之以弱,更会被金人所轻侮。”

这个建议出乎宋钦宗所料,他沉吟了半天,既不答应,也不否定,实际上是不知该怎么回应。直至康王赵构出发时,宋钦宗对此也没有明确答复。

召见张邦昌时,张邦昌说:“臣有个请求,请陛下御批一份手诏,保证今后不改变割地议和之方案,以保证亲王在金营的安全。”

宋钦宗一口否决,说:“议和誓书,你们一并带去,没有必要再御批什么手诏。”

张邦昌嘴上说是为了亲王的安全,其实是为了他自己的安全。他担心朝廷以后政策有变,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李纲一直强烈反对割地议和,反对全盘接受金人的条件。而且,也许几天后,勤王大军果真会云集城下。那时候,说不定皇上又会支持李纲,出兵与金人决战。若是那样,自己与康王在金军做人质,性命恐怕就难保。

午饭后,康王赵构、张邦昌、李邺、高世则等一行人,骑马上路。张邦昌刚骑上马,就心生悲愁,默默流泪。作为大臣,他不得不遵旨去做人质。但他一想到自己可能就此走上一条不归路,可能从此一去而不返,心里就很悲伤,很难过。

看到张邦昌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康王赵构有些瞧不起。赵构慷慨豪爽地说:“去做人质,是为国解忧,为圣上分难。此男子汉大丈夫当为之事,相公不可如此!”

听了这话,张邦昌似乎感到有些惭愧,于是停止落泪。但眉头仍然紧锁,表情冷漠,郁郁寡欢。

萧三宝奴等金使早已得到消息,在城门外迎接康王赵构一行人。因为去往金军营地的道路,全都被金人严密封锁,戒备森严,所以,前往金军营地必须要有金使领着前去才行。

他们到达金营时,夜幕已经降临。只见营帐内外,篝火通明。金军骑兵交相奔驰,往来不断,气氛很是紧张。其实,这是金人在故意制造战争气氛,来显示实力,来吓唬康王赵构等人。

张邦昌被这刀枪林立的场面吓得够呛,他胆战心惊地低着头,不敢抬头张望。而康王赵构则毫不畏惧,意气闲暇,谈笑风生,如同平日一样。

萧三宝奴将他们领到中军大帐,拜见斡离不。斡离不仔细端详着康王赵构,通过翻译王汭,问道:“你是皇弟亲王?”

康王赵构一边端详着斡离不,一边点点头。

斡离不问:“你们皇帝有几个弟弟?”

康王赵构回答说:“二十多个。”

斡离不一愣:“这么多兄弟?你排行第几?”

康王赵构回答说:“排行第九。”

斡离不问:“恽王赵楷排行第几?”

康王赵构回答说:“恽王是二哥。”

斡离不又问:“今年你多大了?初次入军营吗?”

康王赵构回答说:“今年十九岁,是初次入军营。”

斡离不见康王赵构回答问题不卑不亢,对答如流,非常镇静,于是对他很有好感,又问:“我这里到处都是刀光剑影,你不害怕吗?”

康王赵构微微一笑:“有啥好怕的?”

斡离不闻言大笑:“好,不怕就好。待大军退过黄河之后,我就放你回去。”

这时,李邺插话说:“和议誓书我们已带来,请皇子郎君审阅。”

斡离不忽然面色严峻,命令道:“呈上来。”

议和誓书如下:

“契勘太上皇与大圣皇帝,浮海结约,欲卜万年。偶因手诏平州张觉,招纳叛亡,至使欢盟变为兵革,遂至大金数路兴师。今大圣皇帝次子郎君,先及京城。事至于今,虽悔何及!专差知枢密院事李棁、尚书工部侍郎郑望之等,趋诣军前,引过乞和。

正月十日,乃承计议使赍到皇子郎君文字,大开容允,备谅纯诚,拯救生灵,敦结盟好。载惟高谊,深感剧悰。已戒攸司,悉从定约。

太上皇帝与大金大圣皇帝及今皇帝,义同兄弟。今来国书,当依契丹旧例,礼从伯侄施行。已许放黄河,更不为界,可太原、中山、河间等府一带所辖县镇,分画疆土,系自大金后,比至立了疆界,屯兵已前,于内别有变乱处所,当朝自当应管擒制交送。至于尺土一民,不令侵犯招纳。若是与三府以南州军,犬牙出入不齐去处,临时两平兑易。应自亡辽播越之时,北界流离而来,并系大金叛亡诸职官、工匠、教坊、百姓,除原不曾到并已死亡外,应见在尽数遣还。在京令随逐前去,在外接续逐处发遣。一无停匿,残害错失。除自来合交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外,更岁输二百万贯,以金银匹帛并杂物折纳,决无粗恶愆期。

斯言之信,金石不渝,有违此誓,神殛无赦,宗社倾覆,子孙不享。所有其余该载不尽合约事件,并依前立誓书施行。远冀英怀,永同重誓。”

这份议和誓书,大体可概括为这样几个内容:

一、承认宋徽宗曾给张觉颁发手诏,招纳叛亡,是违背盟约。所以,金国出兵报复,师出有名。现在宋朝已知错,并深感后悔。

二、今后两国礼仪关系,依宋朝与契丹旧例,按伯侄之礼施行。

三、金国放弃以黄河为界的设想,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府疆土给金国。其具体边界,以后再公平划分。

四、自辽亡国以来,从原辽国地界逃来宋朝的所有人员,除了没逃来或死亡者外,都予以遣返。

五、每年除了交给金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外,再增加二百万贯,用金银匹帛以及其他杂物折纳,并保证质量保证准时。

六、若违背上述誓言,则宗社倾覆,子孙不享。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