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七、遣使议和

正月初八凌晨,郑望之、高世则带着吴孝民等金使,离开都亭驿,从宣德门入宫,来到崇政殿外临时搭起的一排帐篷里,等候觐见。

宋钦宗先在延和殿召见了郑望之与高世则,以了解金使情况。郑望之将自己与吴孝民对答之语,以及通过自己观察,对吴孝民和金人的所见所感,全都备文上奏。宋钦宗看后什么也没说,接着便移驾崇政殿,接见吴孝民等金使。

吴孝民和另一名金人在内侍引领下,登殿跪奏,吴孝民说:“皇子郎君在南下途中截得赦书,方知皇帝即位,而上皇已禅位。今来之意欲议和,皇子郎君希望皇上能派一大臣过去商谈。”

宋钦宗说:“朕可以派大臣前去商谈,你们先行退下等候。”

吴孝民等人于是在内侍引领下,又回到崇政殿廊下的帐篷里坐等等候。

宋钦宗随即召见李邦彦、张邦昌等宰执大臣,问:“谁可去金营议和?”

宰执们你看我,我看你,都默然不语。

李纲大声说:“臣请求前往。”

宋钦宗摇摇头,说:“卿现在负责守城,不能去。”

宋钦宗见除了李纲外,再也没人主动要求前往,于是便直接下旨说:“同知枢密院事李梲担任正使,郑望之、高世则担任副使,朕命你们三人前往金营议和。”

李纲问:“陛下,臣为什么不可以前往?”

宋钦宗回答说:“卿性格太刚强,故不可以前去。”

李纲说:“今敌势方锐,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然而,和须有策,得策则中国之势遂安,不然则祸患未已。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担心李梲柔弱,恐误国事也。”

宋钦宗沉默不语。

李纲接着又说道:“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割地,也不可许诺过多金帛。金人性情贪婪无厌,又有燕人为之谋划,而燕人素来狡狯,他们必张大声势,提出过分之邀求,以窥测中国之反应。如朝廷不为之动,措施处置合适,他们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皆答应,他们则知中国无人,必更加觊觎,如此则忧患未已也。所以,首先要不慌张,要有定力,然后才能应对安危之机,愿陛下审定之。”

宋钦宗点了点头。

李纲又说:“现在,官兵皆已登上城墙严守以待,希望陛下能安排宰执担任分提举,分别到城上去督战,以鼓舞士气。”

宋钦宗想了想,说:“蔡懋可担任分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协助李纲守城。”

等候在崇政殿外帐篷里的金使吴孝民等人,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过来,于是有些着急。过了好久,他们见到郑望之走过来,便急忙上前问道:“议和的大臣定下了没有?咱们必须赶快出城,我们好回去复命。”

郑望之说:“虽然已确定我跟李枢密一同过去,但还未曾得到圣上旨意,现在还不能立刻出城。咱们先到都亭驿吃早饭,饭后,我与李枢密还要再入宫奏对,然后方可出城。”

早饭后,郑望之与李梲又回到延和殿觐见。宋钦宗对他们说:“若谈及割地,不能答应。可答应给岁币,增加三五百万不妨。”

郑望之说:“三五百万虽然不少,但国家除固定赋税外,只是茶盐钱每年也可收入二千五百万,若无其他所费,办成此事尚有剩余。”

接着,郑望之问:“除了岁币外,金人还要犒军金银,可许诺多少数?”

宋钦宗回答说:“也可答应给银三五百万两。”

宋钦宗又嘱咐李梲说:“可携带黄金一万两及酒果若干,赐与斡离不本人。”

等候在都亭驿里的吴孝民等金使,一直等到吃午饭时,郑望之与高世则才过来,但李梲还没来。吴孝民问:“咱们什么时候出城?”

郑望之说:“李枢密过来,咱们就走。”

午饭后又等了一会儿,李梲还没过来。吴孝民不知道宋朝到底作何打算,心里十分着急,他屡次对郑望之说:“赶紧出城吧,我还要回去复命。”

郑望之说:“我也很着急。李枢密肯定有事没处理完,请耐心等候。”

直到傍晚,李梲才过来。李梲解释说:“准备黄金与酒果耽误了些时间,现在才将这些东西凑齐。”

他们骑上马从都亭驿出发,此时已日落多时。因有皇上御批,守门官军为他们开启西城门万胜门。他们走出万胜门大约一二里地,天色就变得暗淡昏黑起来。

半路上,他们忽然遇到两三个巡查的金人骑兵。金兵不知他们是使人,拔箭朝他们一阵乱射,射死了一个随从,还有四名随从也受了伤。

十八、试探

李梲、郑望之、高世则等人到达牟驼冈金营时,已经半夜一更多。他们跟着吴孝民来到一座军营大帐,参见斡离不。斡离不面南而坐,李梲、郑望之与高世则等,北面叩拜,膝行而前。

斡离不通过翻译王汭传话说:“宋朝不该违盟,不该接纳归朝官,不该赐给平州张觉杀人之诏书。”

斡离不指责宋朝做了这三件不该做的事,但对于议和之事,只字没提。

斡离不最后说:“现在,夜已晚,等来日再相见吧。”

李梲说:“这里有皇帝赐给的黄金一万两,以及一些酒果。”

斡离不说:“令吴孝民交割送来。”

随后,李梲、郑望之、高世则被安排住进一座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他们刚坐下不久,萧三宝奴、耶律忠、张愿恭三人走了进来。他们三人受斡离不之命,前来了解情况,试探宋朝的谈判底线。

萧三宝奴又提起宋朝不该做的三件事,说:“就是因为这些缘故,金国才举兵的。入界不久,闻听上皇禅位,圣上登极,皇子郎君有意撤军回去,但又责怪南朝不派遣使人前来求和。”

郑望之说:“朝廷曾派遣给事中李邺前去,不知他在何处与大金人马相逢?”

萧三宝奴说:“李给事是上皇派遣来的,他不能代表现今圣上。皇子郎君是说,不知现今圣上旨意如何?”

郑望之说:“皇上即位才十余日,上皇已南幸,朝廷仓卒之间还未来得及遣使,你们的人马就已来到了城下。”

郑望之停顿了一下,又说:“女真本是一个小国。当初,你们以人马强盛之势,尽灭契丹,最终能以礼义与中国通好,岂不为美事!”

萧三宝奴等人都说:“这的确是好事。”

郑望之又说:“但是,如果一直恃强,还想吞并我大宋,但恐天理不能如此。”

萧三宝奴说:“皇子郎君也是这样想的。但自入界以来,不见你们派遣使者,大军又控制不住脚步,于是就来到了这里。现在,你们既来和议,就不担心问题解决不了。但你们南朝向来多失信,故须要一名亲王去往大金做质,古代亦有此事。”

郑望之说:“古人的确有之,如燕太子丹,质于秦,就是这样。可是,太师岂不知,‘周、郑交质,卒至交恶’?如果两国真要想交战,人质又何恤?再说,如果真要让亲王过去为质,万一他感风露之疾,一病不起,以人情而言之,贵朝也肯定会后悔。所以说,要一亲王去做人质,此事无益于贵朝,恐不须商量。”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