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蒙城是庄子故里,是道家文化圣地。在蒙城东郊有一座庄子祠,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宋徽宗尊奉道教,崇尚老庄,早在宣和元年(1119)六月,他曾下诏追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一,宋徽宗向宋钦宗提出,他想在正元节前,去往亳州蒙城烧香,拜祭庄周,祈愿道祖老庄保佑国泰民安。
宋钦宗表示同意,并在正月初三,下达太上皇将去亳州烧香之诏,要求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太史通过占卜推算了一番,建议宋徽宗选择正月初四日辰时启行。
十、连夜出逃
正月初三晚上,宋徽宗得知濬州(今河南浚县东)已失守,感到情况已万分危急,他等不到正月初四辰时了。夜漏二鼓之时,即夜里九、十点钟左右,宋徽宗悄悄离开龙德宫,车驾往东,直至通津门,然后下河乘船而去。宋徽宗的扈从人员很少,只有行宫副使蔡攸,和几名贴身侍卫。
通津门是内城东壁水门,南侧就是汴河。汴河是京城里最主要也是最方便的一条水上交通干道。“自淮而南,邦国所仰,百姓之所输,金谷财帛,岁时常调,舳舻相衔,千里不绝”。汴河水从外城西水门入城,流入内城水门,横穿皇宫前边的州桥、相国寺桥,然后流出内城水门,再经过外城东水门,出城朝东南方向流去。
宋徽宗匆匆登上船,沿着汴河连夜出逃。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此时正值寒冬时节,汴河水位较浅,因此船速比较缓慢。出城之后,宋徽宗觉得如此行进太慢,对蔡攸说:“这样缓慢行走,何时才能到达扬州?”
蔡攸说:“要不,咱们上岸走吧。”
于是,他们弃船上岸,宋徽宗改乘肩舆即轿子。可是,坐了一会儿肩舆,宋徽宗觉得更慢。宋徽宗又对蔡攸说:“肩舆的速度,还不如船,还是坐船吧。”
于是,他们又回到汴河岸边。这时,恰好有一艘运送砖瓦的货船从此经过,他们又登上船而行。
由于走时太仓猝,没来得及准备食物,经过这番颠簸劳顿,宋徽宗感到饥肠辘辘,饥饿难忍。蔡攸派内侍在船上寻找食物,后来,从船夫那里得到一块大饼,大家分而食之。
一夜之间,宋徽宗一行人竟然行走了二百多里。天亮时,他们抵达南京(今河南商丘)。
北宋时称商丘为南都,也称南京,是北宋四京之一。唐朝时商丘称宋州,后来宋朝在此设应天府,再后来升格为南京。到达这里,宋徽宗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作为太上皇,宋徽宗在此受到了南京地方官员的热情接待。他们被安排住进了州宅,得到了一些衣被等物资。但这里并不是宋徽宗的目的地。为了继续前行,宋徽宗令人去市场上购买善于奔走又善于负重的骏骡,他打算骑着骏骡前行。
正月初四天亮后,大约辰时,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等,也纷纷离开京城,相续以行。他们听说宋徽宗已乘船南下,于是也纷纷登上船,前去追赶宋徽宗。宋钦宗命平凉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范讷,统领一部分胜捷军作为扈从,一路上保护他们。
宋徽宗在南京并没停留多久,他们买好骏骡后,便赶紧骑上,继续前进。途中,路过一个村庄,宋徽宗走累了,想歇歇,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于是跳下骏骡,轻轻拍门而入。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宋徽宗便坐下与她拉起了家常。老婆婆问宋徽宗:“您贵姓?”
宋徽宗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
宋徽宗骑着骏骡行走感到很累,到达符离(今安徽宿县北符离集)后,他们又来到汴河边,换乘官府的船,继续往前赶路。
船行至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附近,宋徽宗登上岸,来到江边一个集市上买鱼。宋徽宗很喜欢买东西,很喜欢与卖鱼人讨价还价,二人不断争执,卖鱼人称呼宋徽宗为“保义”。“保义”,即保义郎。政和六年(1116)时,宋徽宗重定武职官阶,分为五十二阶。改右班殿直为保义郎,位列第五十阶。
买完鱼,宋徽宗又回到船上。他心里颇有感触,提笔写下了一首《临江仙》小词: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卖就船鱼。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到达泗州后,宋徽宗这才停下疾行的脚步,在此稍事休息。泗州地处淮河下游,汴河在这里与淮河相连。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时候,行宫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贯、高俅等掌握军权的大臣,都相继从后面追赶了过来。
此时,童贯已被宋钦宗任命为东京留守,但童贯闻听太上皇已离开京城,往东南而去,内心深感不安,赶紧率领胜捷军亲兵出城,一路追赶宋徽宗。对于宋钦宗的任命,童贯置若罔闻,抗拒不从,这成了他后来被定罪处死的十大罪状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东南;差留守,不受命。”
当时,像童贯这样擅离京城,逃往东南的官员还有很多。宋徽宗离京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大臣权贵,一方面请求前去护驾,一方面紧急安排家属出城。从尚书以下逃遁的官员,如张权、卫仲达、何大圭等,共有五十六人,以至于出现了“去朝廷者十已三四,班缀空然,众目骇视”的局面。蔡京、蔡攸与宋焕(蔡攸妻子的堂弟)家族在京城有千余人,皆出城逃难,无一人留在京城。
童贯和高俅都是率领兵马而来,童贯领着三千胜捷兵,高俅领着三千禁卫兵。名义上,他们都是来给宋徽宗护驾的,都是要保护宋徽宗过淮河,去扬州。其实,他们都是来跟着宋徽宗保命的。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现在又国难当头,他们预感到,若是脱离了宋徽宗,自己单独留在京城里,肯定是凶多吉少。
童贯比高俅早一步到达泗州,所以,宋徽宗已被童贯抢到手,保护了起来。童贯诈传有太上皇御笔手札,令高俅守御泗州浮桥,不得继续南来。
高俅对太上皇的这道御笔很怀疑,不太相信,他执意要面见宋徽宗。可是,现在要想见上宋徽宗一面,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