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战这天,蔡靖又来到东郊外,亲自把盏,为出战将士壮行。为鼓舞士气,激励官兵勇敢杀敌,蔡靖还下令,从国库中拿出大量金帛,大张旗鼓地犒赏常胜军。蔡靖心里清楚,现在燕京所能依靠的军队,主要就是郭药师这支常胜军。皇上与朝廷也是这样安排的。皇上与童太师,都对郭药师以及常胜军寄予厚望。他们希望郭药师能一举击败入侵之金军,彻底粉碎金人的狂妄梦想。
蔡靖在常胜军队伍前,“设案望阙,焚香拜舞”,对郭药师说:
“诸军在此,即将出发,今日之事,相公岂可负赵皇之恩耶?愿勉旃。”
郭药师望着飘出缕缕香烟的木桌香案,回答说:“蔡公之意,我心里明白。”
郭药师说罢,随即翻身上马,率军出发。只见队伍整肃,戈甲鲜明,气势雄壮,往东而去。
十二月初六,郭药师来到三河县(今河北三河县)白河西岸。此时,恰好斡离不领兵到达白河东岸。斡离不得知河西有军队出现,判断那应该就是郭药师的常胜军,于是下令停止前进。
这天晚上,半夜之后,郭药师率领人马悄悄渡过白河。
天亮后,金人忽然发现常胜军已来到身边,大为震惊。金人这是初次与常胜军相遇,亦有所畏惧,不敢贸然出击。
斡离不得知情况后,立即面朝东方,望日而拜。随后,号令诸部,向常胜军发动猛攻。
常胜军没料到金军会突然发动进攻,队伍稍微往后退却。此时,两军列阵,东西相对。郭药师从南部过河,对阵的并不是斡离不。与斡离不对阵的是张令徽与刘舜仁。郭药师率先领军冲入敌阵,与金军鏖战三十余里,金军败北。
然而,张令徽与斡离不对阵不一会儿,先自撤退,斡离不下令猛追。不久,刘舜仁也撤退。唯独郭药师率军杀入了金军营寨。郭药师下令点火焚烧,可是一连找了数处,竟未找到点火用品与工具。
这时,侦察人员跑来向郭药师报告:“张令徽与刘舜仁皆先行撤退,金军已包围过来,头重矣。”
郭药师无奈,只好下令撤退。
白河之战,郭药师付出了很大代价。刚出战时,郭药师有硬军三百人,现在所余仅一百二十人而已,其余皆阵亡。
三十五、内部纷争
十二月初七下午,蔡靖率领燕山府大小官员们,站在燕京城的东城墙上,眼巴巴地朝着白河方向瞭望。白河距离燕京只有八十里路,只见白河方向,空中“尘埃如云气,遍空不可辨”。
过了好大一会儿,忽然看见张令徽率军退回,接着刘舜仁也退了回来。一看士兵们那灰头土脸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被金军打败了。
蔡靖等大小官员们的心头,当即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可是,因为一直没见到郭药师的队伍,他们心里还怀有一定的希望,希望郭药师能凯旋而归。
傍晚时分,郭药师也败退而回。
郭药师一见到张令徽、刘舜仁,就批评指责道:“你们为什么撤退?我都杀到金营去了。你们要对这次败仗负责!”
张令徽一听这话,情绪也很激动:“你有本事,为什么也退回来了?我们对阵的是斡离不主力,你对阵的是什么?”
张令徽与郭药师互相指责,互相毁谤,互相讥讽。刘舜仁默不作声,但情绪也很沮丧。
张令徽与郭药师矛盾很深,而且由来已久。当初,他俩在辽国刚开始做官时,张令徽的官职一度曾在郭药师之上。投降宋朝后,郭药师不但官位在张令徽之上,而且还受到宋徽宗额外的宠幸,还得到童贯和蔡攸二帅的特别赏识。这让张令徽很嫉妒,心里很不爽。
张令徽一想到自己备受冷落,就怏怏不乐,负气不平。他言行乖恶,郭药师对他也有所忌惮。王安中在任时已有所觉察,曾向宋徽宗反映过这个情况,朝廷也曾委任张令徽为节度使高官。但这个节度使官职毕竟还是在郭药师之下,所以,张令徽心里还是很不平衡。
蔡靖见郭药师、张令徽与刘舜仁皆败退而归,感觉形势不妙。于是,率领燕山府监司官员们来到城南门开会,讨论下一步打算。
转运使吕颐浩建议说:“应当立即组建一支二千人的敢死队,然后打开城门,向南撤退。”
蔡靖说:“此事要好好研究,必须深思熟虑,不可贸然打开城门。”
提举官沈琯也不赞成打开城门。
商议了半天,除了开城撤退外,再也没有其他办法。
蔡靖说:“现在大家先回去,可与家人商议一下,不妨先送骨肉南归。”
蔡靖回到家,对许采和蔡松年说:“今天,我们在南门开了一个短会,他们都想弃城南撤,你们看如何?”
许采与蔡松年都反对这样做。许采说:“公是守土之臣,岂可与他人相比?自当以死守之。况且,公若率诸人同行,他们都各有眷属拖累。而且,今城南卢沟河一带,败军满野,他们无以发泄,肯让我们顺利南归吗?”
蔡靖说:“我之意正如此。”
这时,城门守军将领忽然跑来报告说:“吕颐浩与廉防使梁竞,携带家属到达城南门,他们准备出城而去。另外,还有漕司吏卒大约一二百人,在城南门砸门,也想出城南逃。”
蔡靖听后果断下令:“你立即带人,手持利刃,前去阻止。敢有乘乱而出者,斩之!”
过了很久,城南门一带的纷乱才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