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退休这年,才四十五岁。
将王黼扳倒后,何栗并未因此而得到重用,而是被外放,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今江苏泰州)。但何栗的官声因此而益盛,给太子赵桓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为他后来得到赵桓重用奠定了基础。
蔡京第四子蔡绦,对王黼印象很差,他在《铁围山丛谈》中称王黼是“人妖”。王黼通过经抚房,掌管从全国收来的六千二百余万缗免夫钱,至宣和七年春,只余下六百万缗。有账可查的支出只有四千万缗,另有二千二百万缗不知下落。当时就有人怀疑,这笔巨款被王黼私自挪用了。但挪走这么多钱具体干什么用了,没有人知道。因为燕京收复后不久,王黼就将经抚房文籍档案“尽取焚之”。
十九、马扩赴云中
童贯官复原职,接替谭稹,来到太原上任后要做的头等大事,便是与金人谈判,办理交割云中土地之事。他认为,与金人谈判,马扩是最好的人选。于是,他派人去保州(今河北保定),请保州廉防使马扩速来太原。他准备让马扩与邠州观察使辛兴宗一起,去云中拜见粘罕,商议交割云中土地一事。
前不久,马扩曾来过一次太原,与童贯见过一面。那时,马扩是以送伴使身份,陪同金国大使富谟古、副使李简,来太原拜见童贯。两个金使见完童贯后,直接从太原去往云中,然后回国。
童贯听马扩说去过燕京,便问他燕京的情况。马扩于是就将自己与王安中的谈话内容,向童贯做了详细汇报,重点谈了两点:一是“常胜军授田利害”,二是“所答王安中治燕次序”。
童贯听后有些吃惊,说:“我一直担心,常胜军将来可能为患,早想进行削减,可如何处置为好?”
马扩说:“我也知道,常胜军他日必为祸患。然而,从今日形势来看,女真人之所以有所顾虑,未敢轻易举兵入侵,是因为忌惮常胜军也。若突然削减之,不仅给金人入侵创造了机会,而且,恐怕还会引发常胜军的叛乱。因此,在我看来,不如将其充分利用起来。”
童贯很感兴趣,问:“怎么充分利用?”
马扩说:“今郭药师之众,只有三万余人,多是马军武勇。太师诚能于陕西河东河北三路,选择精锐马步军十万人,分为三部分。然后再选择有智勇,有器识,能力与郭药师相匹配的将帅,分别统领这三军。一军驻扎于燕山,与郭药师对营相制;一军驻扎于广认军或中山府;一军驻扎于雄州或河间府。这样,三军与常胜军便形成犬牙相临的局面,使郭药师进有所托,退有所忌。如此部署,则金人虽有入侵之意,岂敢轻易出兵?”
童贯听完,点点头:“甚好。但十万人不易那儹(挪移之意),我当别有措画。”
马扩很感慨地说:“国家威望遭挫,皆自刘延庆率军遁逃开始。若当时再起用种师道,率领精锐西兵举事,则不至如此误国家大事。”
童贯默然不语。
童贯很不愿再提起刘延庆遁逃之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童贯也是有责任的。当时,刘延庆在撤军前曾请示过童贯。刘延庆后来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曾拿出一份,有童贯和蔡攸二帅签名的允许其自行决断的手札。审讯于是不了了之,无罪释放。后来,朝廷大臣们认为,刘延庆丧师辱国,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还是要按军法处置。宋徽宗于是下诏,将刘延庆贬为率府率,安置于筠州。
对于种师道,童贯同样也不愿提起。他们之见的矛盾,当时军内官兵们都知道,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
这些事情,马扩不可能不知道。可他仍当着童贯的面提起这二人,而且直言不讳地批评一个,表扬一个。可见马扩这人论事时,是不顾及情面的。童贯能默然不语,也算是很给马扩面子了。
宣和六年(1124)十一月初,马扩第二次来到太原。童贯告诉马扩,这次给他的任务是,奔赴云中与金人谈判,办理交割土地事宜。
这天,童贯在宣抚司举办酒宴,为马扩与辛兴宗送行。参加宴会的,还有李宗振、辛企宗、辛永宗、孙渥、姚友仲、杜常兰等,十几名宣抚司幕僚与将官。这十几个人,环列在童贯周围,纷纷举杯,一个轮着一个向童贯敬酒。
童贯对这些幕僚们说:“山前所任帅臣,都不是帅才,现已弊病丛生。今若割得山后土地,选择帅臣不是件小事,尔等可推举几个听听。”
李宗振等幕僚将陕西六路,以及河东、河北诸路武臣,全都逐个细数了一遍。
童贯摇摇头,说:“此辈太平之地,可作边帅。但山后是新边疆,必须得有一个文武兼通,智勇以廉,而且,了解邻国人情世故者,然后才可用。”
童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望着马扩说:“山后帅臣,我认为非马宣事不可也。如公镇守云中,当用几何军马?”
马扩见童太师如此高看自己,非常得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用三万人。”
童贯说:“现在,国家兵力缺乏,尚可减少否?”
马扩想了想,回答:“最少也得二万人。若云中屯驻一万人,另一万人分别驻扎诸处,已少矣。”
童贯说:“二万人则可办到。每年给你三百万缗军费,所属将官由你自己提出名单,一一依从。如此,则几年可以有所成就?”
马扩略一思索,回答道:“一年则费力,二年即省力,三年即得力,事可成矣。”
童贯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十一月底,马扩与辛兴宗到达云中。不巧的是,粘罕不在云中,回上京开会去了。兀室留在云中,代理元帅职务。兀室派人来到驿馆,通知马扩与辛兴宗前去行参拜之礼。马扩拒不接受,与来人辩论了很久。
马扩说:“拜见人臣,无此礼仪。”
过了一会儿,兀室又派人来说:“过去谭宣抚负责时,使人多次对我行庭参之礼,为什么你们不可?”
马扩回答说:“谭稹因为凡庸无知,故被朝廷所废黜。”
随后,兀室又派人来辩论,往返辩论了数次。马扩仍坚持原则,毫不动摇。
兀室无奈,只好派翻译高庆裔来驿馆传话,说:“二位观察使既然不肯拜,也不敢强求,亦不敢相见。关于山后土地,因国相暂时归京,不敢专擅。况且,贵朝收纳了许多燕京逃去的职官。根据誓书内容,两朝各不得收纳叛亡。贵朝已先失约,山后地土虽系先皇帝所许,但难以便行交割。”
马扩回答说:“职官富民逃归燕京,乃张觉之罪,本朝已斩张觉之首函送。其余民户,多隐于山谷。听说也找到一些,皆相继遣返。未找到者,正继续追捕。所以,不存在纳收叛亡一事。贵朝曾说过,对于山后没有占领打算。可是,交还蔚州不久,却又纵兵夺取。本朝不敢占护,恐致纷争。现朝廷已将谭稹撤职,再次委任童太师负责此事。希望能早日将云中交割了当,使两国边界生灵安居乐业。今若轻信僚属之言,则两朝和好大事,何时是了?”
高庆裔解释说:“前几天,有人说蔚州有贼兵,故本朝派遣军马前去翦除。现在,山后地土已答应交割,翻悔不得,谅不食言。但贵朝也要敦笃誓好,不要恼触女真人。若是纯实交往,必无相误处。此前已多次发文,希望贵朝早将职官户民遣返过来。如能遣返职官民户,交割土地,则事无不遂也。”
随后,马扩与高庆裔办理了一下文牒交换手续,便与辛兴宗等人离开了云中。
十二月上旬,马扩回到太原。童贯一见面,便急切地问道:“入境后,有何所见?”
马扩说:“金人正在训练汉儿乡兵,增加飞狐、灵丘的防备力量,且数次指责我朝收纳张觉,邀索职官民户。由此来看,金人实包藏阴谋,愿太师速营边备。”
童贯不太相信,金人此时会出兵进攻大宋。因为金人国内还不太平稳,经济上也缺乏支持,他们凭什么南下与大宋交战?不过也得加强防备,以防万一。童贯打算亲自去一趟燕京,进一步部署常胜军与河北驻军,即使金人敢冒险南下,也保证不会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