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云中突变
此时,宋徽宗收复平营滦三州的计划与安排都已化为了泡影。但还有另外一片土地,萦绕在宋徽宗心里,那就是位于太行山后的云中地区。云中地区与平营滦三州情况有所不同。对于平营滦三州,金太祖生前一直拒绝还给大宋,但他答应将云中地区还给大宋。因此,宋徽宗对收复云中地区抱有很大的希望,早已预置了云中府路行政区划,包括一府八州,即云中府与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八州。
金太祖虽然答应将云中还给大宋,可是,还没来得及办理交割手续便去世了。金太宗继位之初,北宋曾多次遣使去上京要求交割云中。金太宗当时态度很明确:“先皇帝尝许之矣,当与之。”但是,实际控制云中地区的西南、西北两路都统粘罕,多次上书表示反对。他甚至为此专门返回上京,当面向金太宗陈述己见。
粘罕说:“当初,先帝为联合宋朝协力攻辽,故许诺割还燕地。宋人与我结盟后,又提出增加岁币,以求山西诸镇。先帝为两朝结好,辞其币而复与之。盟书约定:无匿逋逃,无扰边民。然而,今宋朝数路招纳叛亡,我们累次按姓名索要,宋朝皆不肯遣返。现在盟约未满一年,就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我西部边境未平,若割付山西诸郡,则驻军失所屯据之所,原有战略计划或难持久,请勿与之。”
就在粘罕离开云中回上京面圣期间,朔州节度使韩正、应州节度使苏京与蔚州土豪陈翊等人,皆先后秘密派人到太原,向河东宣抚司表示,愿意纳土回归宋朝。
宋徽宗闻讯后很兴奋,马上将朔、应、蔚州改名为朔宁军,令谭稹赶紧派兵前去镇守。谭稹于是以河东宣抚司的名义,任命苏京为振武军节度使、云中府路安抚使,任命韩正、陈翊分别为应州节度使和蔚州节度使,令他们各自回到原地为官,负责管理地方。同时,谭稹又派河东将领李嗣本和耿守忠率领义胜军前去守御。
谭稹觉得,不费吹灰之力,便招降了朔、应、蔚三州守将,将这三州土地全部收回,这让他很是得意,很有成就感。
然而,谭稹政治头脑很肤浅,对云中地区形势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此时,金军控制区域已扩展到西夏边境。西夏皇帝李乾顺感到面临严重威胁,为求自保,决定向金国称藩。
西夏称藩之后,作为回报,金国答应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伊实伊喇图鲁泺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西夏则保证不再救援天祚帝,“若天祚帝至其境,即当执送。”
为进一步落实与西夏达成的和议,粘罕直接从上京派遣撒卢母,秘密出使西夏,将答应割让给西夏的土地具体细化明确为:天德、云内、武州以及河东兜答、斯剌、曷董、野鹊、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馆,另外还有河西的金肃州与河清军。
粘罕提出的条件是,西夏必须出兵进攻麟州(今陕西神木),以牵制河东之势。粘罕做出这样的部署,可谓深思熟虑,一箭双雕。一是张网擒捉拿天祚帝,二是牵制宋朝西军。
不难看出,金国通过与西夏之间的这些秘密交易,已将云中地区一部分土地割让给了西夏。对此,宋朝毫不知情。
不久,斡离不从平州遣使来太原,向谭稹请求,马上兑现去年曾答应借给的二十万斛军粮。
谭稹感到很为难,说:“二十万斛粮食,不是小数目,不是那么容易搞到的。再说,自我来到宣抚司,我就从没看到答应借给你们军粮的片纸只字,所以这事很难办。”
金使解释说:“借粮之事,是贵朝使者赵直阁,在去年四月亲口答应的。”
谭稹一听是赵良嗣口头答应的,便回答说:“口头答应,岂能为凭?那你们去找赵良嗣要吧。”
当时,驻扎在平州的金军的确非常缺粮。因为,自金国咸州以南苏州(今大连金州)与复州(今大连瓦房店)以北地区,那年收成很不好。民间饥荒很严重,以至于有卖儿卖女的。金太宗下诏,该地区应输送南京的军粮,一概免除。所以,金军军粮出现严重匮乏。
谭稹拒绝借粮,而且态度恶劣,让斡离不极为震怒。他觉得,宋朝一贯出尔反尔,不断戏弄女真人。像这样的邻国,怎么可能成为友好邻邦呢?应该找机会狠狠教训一下。
到了七月中旬,西夏首先出兵,进攻已被宋朝控制的武、朔二州。西夏出兵的理由是,这两个州,金国已答应割让给他们,而被宋朝抢先占领了。对于云中地区,西夏其实早就有觊觎之心。谭稹对西夏毫无防备,急忙令李嗣本率领义胜军迎战。双方交战数次,各有胜败。但西夏兵一直不肯撤退。
西夏这次出兵,很显然,是应粘罕之约。他们从金肃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河清军(今内蒙古东胜北)渡过黄河,一路攻占了天德军(今内蒙古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北)、云内州(今内蒙古土左旗西北)以及河东八馆(即兜答、厮刺、曷董、野鹊、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馆,在今山西西北部一带)。
宋徽宗得知情况后,令陕西五路帅臣严加防备,但不得向西夏展开进攻。
据《太平事迹统类》说,当时,有个名叫冯忠信的北方人,获悉西夏人与女真人有入寇之约,于是盗窃机密文件,并驰马告知宋朝守边将领,守边将领速报朝廷。
由此来看,对于西夏此次出兵,宋徽宗其实已事先得知。之所以下令边防帅臣严加守备,是因为宋徽宗不想在云中地区与金人闹僵,也不希望与西夏重新挑起战火。
八月初,粘罕从上京回到云中。几天后,金军突然从云中出兵,赶跑了朔州孙团练和应州节度使苏京,杀死了蔚州守臣陈翊。李嗣本率义胜军迎战金军,结果不堪一击,一触即败,狼狈逃窜。金军很快将朔、应、蔚三州夺了回去。
与此同时,斡离不也从平州出兵,相继攻陷飞狐与灵邱二县。飞狐与灵邱,本是宋朝从辽国手中夺取的城池,现在也一并丢失了。
金军这次出兵,兵分东西两路,虽然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配合默契,战斗力表现很强。金人已用实际行动表明,根本不想将云中交还给大宋。
此时,谭稹坐镇太原,对金军的动向缺乏认识与判断,坐视金军攻城掠寨,而束手无策。他只知忙于搜罗奇珍异宝,金银珠玉,以饱私囊。他的表现,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愤怒。许多大臣认为,谭稹自担任宣抚使以来,一事无成,怯弱退败,“尤玷中国威灵”。
宋徽宗对谭稹的表现也很失望,心情非常郁闷。
这时候,斡离不又派人来太原,给谭稹送来一份文牒,对谭稹大加指责,主要指责三件事:一、招纳叛人张觉;二、收留原辽国外逃人口与职官;三、拒不给付曾许诺的二十万斛军粮。
金人对谭稹的不满,就是对宋朝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宋金关系开始有些紧张起来。
童贯与蔡攸于是一同入宫,向宋徽宗进言,建议罢免谭稹。
其实,金人指责谭稹的这三件事,责任在于谁,宋徽宗和他的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宋徽宗自己当然不能承担责任,他想来想去,觉得只能让谭稹来做替罪羊,别无他法。于是,宋徽宗以谭稹“处置无方”为由,免去其太尉与宣抚使职务,贬为顺昌军节度副使。宋徽宗将全部责任都推到谭稹身上,希望借助于处分谭稹,来消除金人对大宋的怨恨与不满。
童贯重新被起用,重领枢密院事,继续担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同时,以太原知府张孝纯为宣抚副使。
宋徽宗令童贯立即启程,赶赴太原,想办法缓和与金国的紧张局面,继续努力争取交割云中土地。
宣和六年(1124)八月,宋徽宗颁布诏书,大赦天下,诏书中说:
“禁暴者以不杀为武,本仁义以行师;域民者以博爱为公,兼威怀而示德。朕绍承丕绪,统御庶民,诞膺厥邦,昭上帝溥将之命;克笃前烈,恢前人燕翼之谋。兴念燕云,久沦胡虏,故家望族,散依四貊之酋;广谷大川,阻隶九畿之籍。寝移巢穴,窃据封圻,方艺祖肇,基实轸恤,民之虑逮,神考嗣服。深惟复古之图,欲成继代之勋,必大因时之利。蠢兹戎丑,辄背世盟,既种落之内讧,复神人之切愤。惟春秋以王者大一统,方隆广覆之恩,而要荒知中国有圣人,咸起来苏之望,整我师旅,彻彼土强,寒律收威,见天心之助顺;壶浆载道,知人意之乐从。未阅再期,悉平两路,冈峦靡迤,东逾碣石之封;亭障骞翔,西轶榆溪之阻。分州画野,兴教厚民,拯百年涂炭之馀,咸跻寿域;还五政衣冠之旧,复睹华风。一新象纬之清明,丕变群情之怿悦。自今以始,永绥夷夏之宁。与物为春,均霈遐迩之泽,可大赦天下。於戏!兼弱攻昧,辟土宇以昭章;发政施仁,浃海隅而丕冒。咨尔有众,咸体朕怀。”
此时此刻,宋徽宗忽然颁布这样一道诏书,其用意何在?很显然他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他应该不是针对国内,也不是针对燕云地区。其所针对的,应该是当时突然紧张起来的宋金两国关系。换言之,宋徽宗是想借此向金国传递政治信息:第一,大宋收复燕云地区,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种历史使命;第二,除了收复燕云地区外,大宋对其他地区没有兴趣;第三,大宋希望从此与邻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然而,宋徽宗这番政治用意,在金国似乎并没产生什么反应,也没有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