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每年面对如此盛景,宋徽宗都是喜气洋洋,心花怒放。然而,今年情况有些不同,今年宋徽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并不是因为金国皇帝的去世,而是因为平州张觉事件。平州张觉事件,在宋徽宗心里留下了一个很沉重的阴影,让他体会到了什么是失败感,什么是挫折感。他知道,收回平营滦三州的愿望,已经彻底化为了泡影。

上元节这天晚上,宋徽宗与郑皇后来到宣德楼上观灯。一个突发事件,让宋徽宗的心情更加糟糕。这个突发事件,详细记载在蔡京的儿子蔡绦所写的《铁围山丛谈》一书中。

按照朝廷规定,天子御楼观灯,开封府尹必须在西楼下安排警卫人员,以保障皇帝的安全。可不知为什么,那天晚上,在西楼下似乎并没安排警卫人员。当时,宋徽宗正独自站在西楼窗口内往外观看,身旁也没有内侍跟随。窗外是灯火万盏,人群熙攘。隔着重密的帘幕,楼下百姓不可能看见宋徽宗站在窗口里面。

正当宋徽宗往外观望之时,人群中突然跳出来一个人。那人身穿缁色布衣,模样好像是个年轻和尚。那人用手指着窗口帘幕,大声指责说:“汝是耶,有何神?乃敢破坏吾教。吾今语汝,报将至矣!吾犹不畏汝,汝岂能坏诸佛菩萨耶?”

当时,现场很多人都听到了这些话,“皆失措震恐”。很快,那人便被皇宫警卫人员抓获。宋徽宗命内侍传旨,要求开封府立即进行审问,彻底查清事情真相,彻底查出此人背后的阴谋。

第二天上午,宋徽宗亲临开封府审讯现场,那人望着宋徽宗,说:“吾岂逃汝乎?吾故示汝,以此使汝知,无奈何吾教。尔听,汝苦吾,吾今不语矣!”

审讯人员见其面对皇上,仍如此猖狂,于是对其用大刑。“箠掠乱下,又加炮烙”,逼问其到底是什么人。然而,那人一句话也不回答,而且,对于用刑似乎也毫无痛楚之状。

宋徽宗见状大惊,令人赶紧去请宋冲妙羽士过来。宋冲妙善行天法,很有名,世称宋法师。

宋法师来到现场看了看,也感到很奇怪,但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他很无奈地对宋徽宗说:“臣所治邪鬼,此人者,臣所不能识也。”

审讯人员见宋法师都治不了他,只好继续加重用刑。先是“断其足筋”,接着又施行刀脔,“血肉狼藉”。然而,直到傍晚,用尽各种刑罚,直到将他弄死,他也一言不发。最终还是没弄清他的身份与来历。

这一个突发事件,让宋徽宗心里非常不痛快。整整一天,宋徽宗直接参与了案件查办,可最终还是毫无所获。

这件事,很显然与佛教有关。对于佛教与道教,宋徽宗的态度一直很鲜明,即贬斥佛教,尊崇道教。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446)、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4),佛教史上称之为“三武一宗”法难。宋徽宗虽然没实行过灭佛之举,但他对佛教的确也造成过伤害。

宋徽宗笃信道教,特别是在政和、宣和年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崇奉道教。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听信道士林灵素编造的虚妄神话,相信自己是“上帝之长子”神霄玉清王下凡,号“长生大帝君”。第二年,宋徽宗下诏通告全国,改天宁万寿宫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并在大殿上设长生大帝君像。宋徽宗还下旨给道录院大臣,让他们上表章,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但此尊号只适用于教门章疏,而不施行于政事。

宣和元年(1119)春,宋徽宗又下诏,改佛号为大觉真仙,僧为德士,寺为宫,院为观。不久,又改尼为女德。

这些改名活动,都是道士林灵素在背后谋划和怂恿的。林灵素对佛教似乎很有仇恨,“欲废释氏”。宋徽宗当时对他很信任,“故有是命”。史称此次改名活动为“废佛”。其实,宋徽宗本人对佛教也没有什么好感,他曾说过:“睹中华被金狄之教焚指炼臂,舍身以求正觉,朕甚悯焉。”

“废佛”一事,在佛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遭到各地僧侣的抵制,而且朝廷大臣对此态度也很不一致,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这年十一月,林灵素被罢斥流放,不久被赐死。“废佛”闹剧,到宣和二年(1120)六月宣告结束。当时,宋徽宗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专门下诏,恢复寺院和僧尼原来的称号。

可是,宋徽宗因“废佛”而对佛教界造成的伤害,恐怕不是一道诏书就能修复好的。宋徽宗因“废佛”而招致的佛教界激进人士的仇恨,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消除的。

十六、义胜军

本来,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一直由童贯负责运作。可是,童贯自燕京回到朝廷后,“颇失帝意”。宋徽宗打算物色合适人选,换掉童贯。

王黼与粱师成揣摩到了宋徽宗这个心思,于是,联合举荐宦官谭稹担任河东、河北兼燕山府路宣抚使。宋徽宗予以采纳,并令谭稹尽快赴任,“交割金人所许山后之地。”

谭稹与王黼、粱师成关系很密切,与童贯素来不和。但谭稹在军中的威望与势力,根本无法与童贯相比。宋徽宗担心童贯干扰谭稹,不利于谭稹开展工作,于是下诏,令童贯依照前太师神霄宫使名义退休。

谭稹上任之初,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割云中这件事上。因为,他听到许多反映常胜军和郭药师的负面问题。他在奏疏中说,随着常胜军军力日渐扩大,他们逐步占据了燕山大片土地和主要关口。作为常胜军统帅的郭药师,飞扬跋扈,欺上瞒下,经常不听燕山府节制。人们私下里议论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安禄山。

这个问题,引起了宋徽宗的高度警觉和不安。因为类似警告,宋徽宗也曾接到过一些。詹度虽然已离开燕京,但仍多次秘密上奏,说郭药师人品低劣,心怀叵测,很不可靠,希望朝廷早日采取果断措施。宋徽宗也早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直苦于胸无良策。

谭稹经过考察与思索,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建议,在河东另外组建一支五万人左右的队伍,主要招收云、朔一带的汉民,让他们分别屯守在各州县要害之地,号为义胜军。让李嗣本和耿守忠担任正副统帅,以此来抗衡常胜军,使郭药师能有所忌惮。

宋徽宗觉得谭稹这个建议很好,很快便予以批准。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东地区人,他们对云中地区的地形、人口等情况都比较熟悉。接到命令后,他们立即展开招兵工作。他们从“归朝人”中选拔那些少壮者,登记名号,建立军籍,发给军饷。

宋朝所谓“归正人”、“归明人”与“归朝人”,都是一些特殊群体。这些特殊概念,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国家政权关系中形成的。

归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后陷入番邦、再后来又复归中原者,是自邪而归正之人。归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来归中原者,是自暗而归明之人。归朝人则专指,原系燕云地区的汉人而归宋朝者。

北宋崩溃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南山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宋崩溃那些事第1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