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宗闻听阇母兵败兔耳山,很生气,下令免去阇母南京路都统的职务,立即把斡离不从西北前线调来润州,命他向阇母问罪,并重新组织力量继续讨伐张觉。
论辈分,阇母是斡离不的叔父;论功劳,阇母战功也很显赫。所以,斡离不来到润州后,并没将阇母治罪,而是让他继续领军,进占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等临海诸郡县。
对于平州张觉,斡离不表面上按兵不动,暗中却加强谍报侦察工作,密切关注着张觉的一举一动。同时,斡离不还集结了一千名精锐骑兵,整装待命,以备随时出击。
对于平州一带正在发生的情况,宋朝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当宋徽宗得知张觉取得兔耳山大捷,很高兴,立即给王安中下达密诏,要求燕山府宣抚司准备银绢数万,前去犒赏。同时,宋徽宗又安排李安弼以及张觉的兄弟张钧,携带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御笔手诏等,前去平州庆贺。
张觉得到消息后大喜,准备亲率群官出城拜迎。这件事,被金国谍报人员侦察得知,并迅速报告给了斡离不。斡离不感到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亲率千余精锐精兵驰奔而来。
这天,正当张觉率领官员出城迎接时,突然遭到金军的袭击。张觉毫无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急忙回城,在城东又遭到金军截击,交战大败,回城不得。无奈之下,他只好沿着一条小路往燕京而逃,兄弟张钧与其同行。张觉逃到燕京后,改名叫赵秀才,郭药师将他藏匿在常胜军的甲仗库中。
接着,金军包围了平州城,日夜攻击。由于张敦固等人在城内坚守,金军久攻不下。张敦固是张觉的堂弟,当时坚守城池的还有张觉的几个侄子。而节度副使卫甫与参谋赵民彦等人,皆弃城而逃。他们领着麾下数十人,携带着官库里的珠玉珍货,也都逃往燕京,然后四散,隐匿起来。唯独张敦固不肯逃亡,与军民一起死守平州。
当时,遭到金军围困的平州军民,热切希望宋朝能够出兵救援。而宋徽宗也确实想得到平州,但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宋徽宗不敢出兵与金军公开交战。他只是惊恐地关注着平州局势,“而莫敢救也”。宋徽宗对待平州的态度是,能暗中谋取就谋取,不能谋取就放弃。宋徽宗并不打算与金人闹僵,更没有武力取得的平州的计划和准备。
斡离不派人进入平州劝降,如果不投降,那么城破后就纵兵屠城。张敦固为保全城中百姓,只好开城投降。城中有人为了邀功,将张觉的父亲以及张觉的两个儿子捆绑起来,献给斡离不。斡离不下令就地处死。
张觉的母亲与妻子都不在平州,也不在燕京,她们都住在营州。营州很快也被金军攻破,张觉的母亲与妻子也都被金军俘获。
张觉的兄弟张钧逃到燕京后,听说母亲被金军抓走了,于是急忙离开燕京,投往金军,将他所携带的宋徽宗赐给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以及敕书诏命等文件,全部献给斡离不,希望以此换取母亲的性命。可他哪里知道,他母亲和嫂子早已被金军杀死。
斡离不看了宋徽宗手诏和敕书诏命等文件后,勃然大怒。他对宋朝的背信弃义行为,十分痛恨。其实,斡离不不懂汉语,也看不懂汉字。当时给他翻译并分析这些文件的人,是刘彦宗。刘彦宗原来在粘罕身边出谋划策,后随斡离不来到南京征讨张觉。他对宋朝联金灭辽的行为,深恶痛绝。在他的鼓动和怂恿下,斡离不心里择机报复宋朝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十二、张觉之死
斡离不携带宋徽宗赐给张觉的御笔金花笺手诏、敕书以及诏命等文件,亲自回到上京,向金太宗汇报情况,并建议道:“南朝如此卑鄙,应择机教训一下那个不讲信用的皇帝!”
金太宗看了这些文件,也很生气,这是宋朝勾结叛臣张觉的铁证,理应向宋朝讨个说法。但金太宗很有政治目光,头脑也很冷静。他想了想,说:“现在,还不是与南朝撕破脸皮的时候。因为天祚帝还没抓获,辽国还没覆亡,而张觉也还没抓获,我们大金国不能三面树敌。至于怎样制裁南朝,且留待以后再说。”
斡里不仔细想了想,也觉得此时跟南朝交战,时机的确还不成熟。因为,对于宋朝部署在燕京的军事实力,还没彻底摸清。特别是郭药师的常胜军,他们刚刚剿灭奚王回离保,士气旺盛,不可轻视。
就在斡离不回上京汇报工作之际,张敦固突然在平州起兵反叛,杀死平州守卫,重新占领平州。斡离不得悉后,令阇母率军攻城,不惜代价,消灭叛贼。不久,平州再次被金军攻克,张敦固等人惨遭杀害。
斡离不回到平州后,得知平州人很顽强,在破城之际,尚有数千州民不肯投降,冒死向燕京逃亡。
平州人的激烈反抗和不屈精神,让斡离不认识到,单纯使用武力征伐是不够的。要想在平州站稳脚跟,政策上必须有所改变。金太宗对斡离不也很信任,下诏书说:“平州大小之事,由斡离不军帅决断,不必请示朝廷。”这给斡离不在南京尝试改变统治策略,提供了政治权力的基础。
在刘彦宗等汉官建议下,斡离不在平州主要采取了两点对策:一是在地方管理上,废除猛安谋克制,借鉴辽国南面官制度,大胆使用汉官来管理地方事务。因为“风俗糅杂,民情弗便”。二是在平州组织科举取士,希望以此得到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从而抚慰大众人心,安定社会秩序。
金国初期的科举取士,并不是在上京举行,也不是定期举行,而是由金军统帅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各自择机举办。于是,便有了所谓“渖(沈)州榜”、“平州榜”、“定州榜”等。不过,这种科举取士,由军事统帅主管,属于临时决定,既无程序,也无制度,尤其是对于应试人员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其社会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但不管怎么说,斡离不在平州所尝试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还是比较得民心的。因此,金人很快便在平、营、滦三州站稳了脚跟。
正在这时,斡离不得到情报说,叛臣张觉就藏在燕京常胜军中。斡离不于是派人持公文到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张觉,说:“我讨叛臣,城破今不见,走在南朝,应当还我。”
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请示如何处理。宋徽宗下达密诏,让王安中将张觉隐藏起来,不要交给金人,就说不知道这人哪里去了。
斡离不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当然不相信,遂派人继续索要,并且态度很强硬。王安中扛不住了,只好又请示宋徽宗,宋徽宗又下诏说:“杀一个类似张觉的人,送给金军,以平定事态。”
王安中遵旨照办,派人将张觉替身的头颅送到平州。斡离不不认识张觉,他让刘彦宗辨认一下。刘彦宗与张觉都是前辽国汉官,彼此很熟,刘彦宗一眼就认出这是假的,不是张觉本人。
斡离不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给王安中送去,说:“此非张觉也,张觉自藏于王宣抚的甲仗库里。你若不给我,我则举兵自取之!”
此时,金军主力正在平州集结未散,战争气氛很浓。王安中见情况不妙,又急忙上奏说:“若是不发遣张觉,恐怕金军将会进攻燕京。”
宋徽宗得知后有些恐惧不安,紧急召糃hong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进行磋商。大家一致认为迫不得已,必须斩杀张觉。
此时,童贯已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养,没资格参与政事了。其河北河东宣抚使职务,已由宦官谭稹接替。郑居中也已去世,其枢密院使职务由蔡攸接替。
张觉被缢杀之前,很绝望,对王安中破口大骂。之后,王安中命人用水银浸泡其头颅,“函送平州”,交给斡离不。同时,将张觉的两个儿子一并送到平州,交给斡离不。
张觉事件,在宋金关系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从此,金人开始怨恨宋朝,认为宋朝不讲信用,破坏盟约,并产生了报复之意。他们曾扬言道:“中国与大辽誓约好久,可是一旦有机会,就要灭之。对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使张觉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应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其侵略扩张之意,已很明显。
然而,宋朝的决策者们对于金人的怨恨与报复心理,了解的似乎并不充分,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解决了张觉问题后,斡离不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燕人之归者”。王安中则回答说:“郡邑浩瀚,莫知所往,已指挥根括发遣。”
斡离不连续四次派使者去燕京,反复索要逃回去的燕京人。王安中与郭药师等燕山府官员们哪里知道,金人使者来到燕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索要燕人,而是刺探军情,以及了解仓库虚实,为谋划战争做准备。索要逃回去的燕京人,仅仅是个借口而已。
同时,斡离不还派人携带招降文书到燕京所属各地,诏谕原辽国的文武官员投靠金国,他承诺:“若复归金国者,旧上超官转三资格任用。”
燕京地区还有不少因穷困而无法去东京,换取外地官职的原辽国汉人官员,如赵公严、赵公伦、姚企望等,他们看到金国诏谕后,皆越境投靠金国而去。这些人都各有才干,后来在金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