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奚国
四军大王萧幹与萧太后、耶律大石在松亭关分兵后,将契丹军马交给耶律大石率领,自己率领奚、汉、渤海三军,回到青龙河畔的箭笴山(今河北青龙县祖山)。这里是奚族人聚居地。辽朝中后期,奚族人基本上集中居住在青龙河流域。
保大三年(1123)正月,在乡亲们和三军将士的拥戴下,萧幹在箭笴山创建大奚国,自立为“奚国神圣皇帝”,改元“天阜”。箭笴山上原来有座奚王府大堂,萧幹将其改造整修一下,权当宫殿,人们称之为“铁瓦乌龙殿”。为什么这样称呼呢?
一是因为此殿用铁瓦建造,二是因为萧幹长得又黑又壮。
萧幹在“铁瓦乌龙殿”里开会议事,发号施令。当时其统治的范围,大约相当于现在河北省的承德、唐山、秦皇岛,内蒙古赤峰,以及辽宁省西部的朝阳、锦州、葫芦岛一带。
萧幹设立奚、汉、渤海三个枢密院,分管三族事务;设立东西两个节度使,分管两地军政,不久又改为东西二王,分司建官;同时,他还铸造“天阜通宝”钱,流通于奚地。
箭笴山,因为远望很多山峰像箭杆一样耸立而得名。其中最高的山峰有三座,即响山、天女峰和香瓜顶。山峰万仞,林壑幽深。
萧幹之所以选择在箭杆山建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因为,这里是奚族人集中聚居地,而且,这一带至今尚没有金、宋两国军队进来干扰破坏,这给他在此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时机。另外,这里山险林密,易守难攻,也很适合建立根据地,进行屯军练兵。这里北连东北,南接华北,西有燕山,东临大海,从战略上看,进可攻,退可守,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萧幹是奚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个皇帝。虽然建国时间短暂,仅仅存在了几个月,但这毕竟也是一个国家政权。在历史长河中,也应有自己的一席之位。
刚建国时,萧幹手下军队一度发展至七、八万人。那时金太祖还没去世,已经注意到了萧幹这股力量的崛起,曾多次遣使招降。金太祖在一封诏书中这样说道:“闻汝胁诱吏民,僭窃位号。辽主越在草莽,大福不再。汝之先世臣服于辽,今来臣属,与昔何异?汝与余睹有隙,故难其来。余睹设有睚眦,朕岂从之?傥能速降,尽释汝罪,仍俾主六部族,总山前奚众,还其官属财产。若尚执迷,遣兵攻讨,必不汝赦。”
萧幹曾经被金军活捉过。那是保大二年(1122)二月,萧幹在北安州与金太祖二儿子斡离不发生交战,被斡离不击败并活捉。萧幹假装投降,后来寻找机会,又逃回了辽国。
对于金太祖的招降,萧幹不为所动,断然拒绝。
萧幹有一支铁鹞军很有名。铁鹞军曾是辽国王牌军种之一,又叫鹰军、硬军。辽国人称精骑为铁鹞,铁鹞军身被铁甲,善于冲锋。辽国设有左、右铁鹞子军详稳司,属于北面军官。西夏也设有铁鹞子军,行动迅速,可在平原旷野地区弛骋作战,多用于奔袭冲击。
作为奚族人领袖,萧幹希望在辽国覆亡之际,率领本族人,在大宋与大金的夹缝中,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立的世界。这是他的梦想,这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即使最终失败,他也绝不后悔。
这年春天,奚族地区天气干旱,出现了严重饥荒。为了生存,奚族人纷纷外出逃亡。萧幹本来正在卢龙岭训练军队,听说此事后,他感觉事态很严重,于是决定冒险出山,率军南下,寻找粮食。
萧幹选取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是景州县(今河北遵化市)。景州县属于蓟州管辖,前不久刚回归大宋,大宋改名为滦川郡。攻破景州后,萧幹将城内粮仓洗劫一空,派人运往卢龙岭。
王安中与詹度得到报告后,十分震惊,迅速上报朝廷。那时候,郭药师正在东京。宋徽宗令他速回燕京,组织常胜军兵马迅速出击,剿灭萧幹,彻底解除这个四军大王萧幹对大宋燕山地区的威胁。
十、萧幹之死
萧幹洗劫了景州县之后,乘胜前进,很快又攻陷蓟州(今天津蓟县),这里距离燕京已经不远了。此时,萧幹兵锋甚锐,气势汹汹,他甚至扬言要打过黄河,进攻大宋东京汴梁。
宋朝朝廷闻讯,人心浮动,议论纷纷,一些大臣建议宋徽宗放弃燕京。童贯坚决不同意放弃,他写信给王安中、詹度和郭药师,严厉批评他们不作为,命令郭药师亲自率军出击。
郭药师接到命令后,立即部署出兵。这时候,萧幹已携带胜利果实,回到箭笴山根据地。郭药师深知萧幹这人向来狡诈,正面进攻,他肯定有所防备,不易获胜。要想取胜,必须出奇才行。
萧幹手下有一部将,名叫耶律阿古哲。这人很贪财,郭药师认识他。郭药师派人悄悄进入箭笴山,花重金收买耶律阿古哲,让他摸清萧幹动向,及时向郭药师提供情报,里应外合,寻机灭掉萧幹。
不久,郭药师得到耶律阿古哲情报,说萧幹又要兵出箭笴山,到腰铺镇一带抢掠。郭药师决定亲率主力,前去决战。
这天,常胜军全军出动,兵分两路,一路由张令徽、刘舜仁率领,沿大路向石门镇正面进军,切断萧幹退路。另一路由郭药师亲自率领,沿着洪庄、小港一带悄悄从西边迂回,直扑腰铺镇。
腰铺镇一战,属于突袭战,打了萧幹一个措手不及。萧幹急忙向箭笴山撤退,走到石门镇时,又遭到张令徽和刘舜仁所部夹击。萧幹丢盔卸甲,损失惨重,带领残兵败将仓皇逃往峰山。峰山是箭笴山区最深处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