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幹用兵灵活机动,不像刘延庆那样一味坚守阵地。这天下午,他亲率精兵八百,沿卢沟河往西行三十里,然后悄悄渡河,绕到宋军背后,在琉璃河镇南的大路旁埋伏起来。此处在良乡南边,距离涿州仅有二十里路,这是宋军运送粮草的必经之处。
傍晚时分,宋军护粮将王渊带领数百名骑兵,护送着几百辆装满了粮草的马车,从南往北沿驿道走来。
萧幹一声令下,八百精兵一跃而出,冲向宋军。宋军毫无防备,交战没几个回合就死伤遍地,四处逃窜。王渊隐藏在一辆马车后边,被搜出来活捉了。
数百辆粮车被放火烧毁,只见烈焰升空,劈里啪啦,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刘延庆得知粮车被辽军放火烧毁,大吃一惊,连夜召集诸将开会。他说:“现在粮草被辽军烧毁,形势危急。此地远离国土,粮道不易保护,久住下去,恐怕军中有变。我想向宣抚司申请撤军,你们以为如何?”
诸将皆点头称是,表示服从刘都统制的决定。
只有一个名叫曲奇的将军不同意,他说:“我不同意撤军,我们二十万大军北上,来到这里是干什么的?不是来收复燕京的吗?现在大军就在燕京脚下,不去进攻,反而要撤退,这样的命令我反对。我们军人的职责是什么?请诸位扪心自问一下吧。”
刘延庆腾地站起来,大声呵斥道:“你懂什么?来人,将他拉出去!”门外卫兵闻声而入,将曲奇拖拉了出去。
萧幹这次偷袭,不仅烧毁了宋军粮车,还抓获了两个俘虏,其中一个就是护粮将王渊。这天夜里,萧幹令人给这两个俘虏蒙上眼睛,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营帐外,并撤掉营帐外的岗哨,故意给他们一个逃跑的机会。
夜半时分,萧幹在营帐里对一个将领说:“目前,宋军只来了十万人马,并不可怕。天祚帝明天,将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赶来助战,计划分左右两翼渡河,以精兵冲击其中军,举火为应,这次我们要将宋军一举歼灭。”
萧幹说的话,王渊在营帐外听得一清二楚。他悄悄解开束手绳索,除掉蒙面布,蹑手蹑脚地走到营帐门口,见外边无人,便弯腰顺着营帐一侧悄然溜走。
王渊冒着刺骨的寒风,泅渡卢沟河。爬上南岸后,奋力朝宋军军营跑去。
此时,刘延庆正坐在中军大帐内闭目沉思。忽然,听到营帐外有吵闹声,他正要询问,营帐大门哗啦一下被推开,吓了他一大跳。
王渊一头扎进来,大声说:“大事不妙,辽军来了三十万援军,明天凌晨发动进攻。”
刘延庆一看是王渊,呵斥道:“你个混账东西,你丢了军粮,我还没找到你算账,今天正好送上门来了。深更半夜,你私闯中军大帐,散布谣言,扰乱军心。现在两罪并罚,给我拖出去斩了!”
王渊应该算是刘延庆的嫡系,曾跟随刘延庆征讨方腊,也立下过战功。
卫兵们上前抓住王渊的胳膊就往外拖,王渊使劲挣脱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诉道:“我冒死从辽军逃跑回来,就是给将军送信,这事千真万确。”
刘延庆朝卫兵摆了摆手,让他们出去,问:“这么重要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渊将如实做了汇报。
刘延庆将信将疑。这是真的?还是萧幹在用计?据说萧幹这人诡计多端。
刘延庆派人去把刘光世叫来。刘光世对王渊所言不相信,说:“辽国哪来的三十万兵马?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辽国现在不可能有三十万兵马,如果真有这么多兵马的话,天祚帝就不会逃到夹山去了。再说,山后一带有金军重兵驻扎,即使天祚帝想来增援燕京,他也不可能突破金军防线。”
王渊信誓旦旦地说:“这可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有半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的想法是,不管这事是真是假,还是小心为妙。
十月二十八日,也就是王渊逃回来报信的那天晚上,刘延庆收到童贯与蔡攸的回信。回信写在一张很精美的小竹纸上,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大意是,希望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得有误军事。“那回”是当时宋人口语,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线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刘延庆请求撤军,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奇袭燕京失败后,“恐辽症”开始在军中蔓延,加上粮草又被烧毁,军中士气低落,情绪很不稳定。刘延庆认为,此时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二是,他认为夺取燕京应该借助金军之力,根据盟约,两军应南北夹击。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我军也应该退兵,等待时机。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去金国谈判,他建议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再根据情况研究作战方案。
接到童贯回信的那天晚上,刘延庆就打算撤退。可是,刘光世反对。刘光世说:“现已深夜,人马都在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恐怕会造成混乱。即使撤退,也应等到天亮后再撤。”
这一夜,刘延庆没敢睡觉,他担心辽军过河袭击。拂晓时分,王渊忽然跑进大帐说:“大事不好,辽军在北岸举火了,很可能要发动进攻。”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等将领跑出营帐,来到河岸观察。对岸果然有火光四处燃起,隐约听见有战马嘶鸣,似乎有不少军马正在集合。
刘延庆以为辽军即将发动进攻,赶紧返回中军,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向白沟方向撤退。慌乱之中,刘延庆竟然独自先行逃跑了。众军兵见刘延庆下令烧毁大营,率先南奔,不知发生了何事,于是都乱哄哄地往南拼命而逃。
十万大军撤退十分混乱,历史记载说,“五军杂遝,扰攘散走,自相践蹂,奔堕崖涧者,莫知其数。”
刘光世见各军混乱不堪,急得直跺脚。他下令自己所属各营,到南蟒庄集结。他想在南莽庄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萧幹得知宋军南撤,随即与耶律大石一起来到河岸边观察。耶律大石望着南岸升起的滚滚浓烟,抚掌大笑,说:“四军大王用计,堪比三国周瑜啊。”
萧幹与耶律大石当即率军渡过卢沟河,来到宋军营地。只见到处都是丢弃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各种辎重物品,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