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世说:“我听说,城内契丹人甚多,一旦这些契丹人起来反抗,也是一股很大的势力,我们不能不防。如果他们敢阻挠我军前进,就全部杀掉,以除后患。”
郭药师听了这话心里一惊,说:“城内契丹人与奚人势力最大,我们不能与他们发生冲突。我们在城内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萧幹和耶律大石回城增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如果城内契丹人与奚人联手,与我军展开巷战,那还得了?”
杨可世没回答,只微微点了点头。
杨可世很喜欢宝马,他今天骑着一匹踏雪乌骓马。这马身材匀称,毛色黑亮,细腻得犹如绸缎一般。只有四蹄雪白,好似踏雪归来。
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光芒撒在路上房顶上树枝上,世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宋军入城的消息不翼而飞,迅速传开。有些居民胆大,跑出家门,站在大街两侧看热闹。
有一个中年男子,径直走到大街中间,伸开双臂,拦住杨可世和郭药师的坐骑,激动地说:“两位将军,我是个汉民,名叫马贤良,闻讯王师入城,我们汉民欢欣鼓舞,为表敬意,特献诗一首:破虏将军晓入燕,满城和气接尧天。油然叆叇三千里,洗尽腥膻二百年。”
围观的人群中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杨可世和郭药师骑在马上,面含微笑,一边行进一边向人们招手致意。
也有些胆小的临街居民,藏在家里,关门堵窗,趴在门缝或窗缝上向外窥视。
契丹族与奚族居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忧虑,惶惶不安,他们担心宋军大开杀戒。
吃早饭的时候,有些宋兵跑进路边餐馆,要求赶快上饭。绝大多数餐馆老板积极配合,但有家餐馆老板拒不服从,与宋兵发生冲突,被宋兵当场杀死。
这个被杀死的餐馆老板,恰好就是一个契丹人。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燕京城,激怒了燕京城里的契丹人。他们自发地走上街头,阻拦、干扰宋军前进。一时群情汹汹,形势严峻。
杨可世一看,这样下去不行,这将耽误军机,遂传令宋军:务必整饬军纪,加速前进。凡是骚扰民居之兵,无论何人,一律就地正法;凡是阻挠宋军前进之人,无论何人,一律格杀勿论。
郭药师对此很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头?会不会激起众怒?燕京城有三十多万人,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走向街头,就会把我们拖垮!”
杨可世不以为然:“怕什么?现在咱必须抓紧时间进军,只要冲进宫城抓住萧太后,那就是胜利!谁胆敢阻拦,谁就是在与我为敌,我们必须出手,决不能心慈手软!”
这时,忽然跑来一群百姓围住杨可世和郭药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拦截大军前进的都是契丹人和奚人,汉人没有拦截的。
杨可世一听大怒,对众人说:“你们给我指点一下,哪些人家是契丹,哪些人家是奚人,我令大军前去屠杀。”
于是,这些汉民便将宋军带到契丹人和奚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众多无辜的契丹和奚族百姓,这天早晨惨遭诛戮。“诛戮万计,通衢流血”。
然而,契丹人和奚人是杀不完的。满大街的契丹人和奚人,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攘攘,朝宋军涌来。他们手握刀枪棍棒,与宋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城内大街已变成了战场,宋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经过浴血奋战,宋军终于来到皇城外。皇城规模虽然不大,但城墙高耸,雉堞相连,十分坚固。皇城大门紧闭,辽兵隐蔽在城墙上朝宋军射击,箭矢如雨,宋军根本无法近前。
杨可世见状很着急,对郭药师说:“我们没携带攻城器械,你看怎么才能攻破皇城?有没有好办法?”
郭药师说:“我给萧太后写封信,劝其投降怎样?”
杨可世赞成:“好!赶快写。”
郭药师很快将书信拟好,令弓箭手将信件射到城楼上去。
郭药师在信中告诉萧太后:王师已占领燕京城,宫城已被四面包围。放下武器,开城投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望太后明察决断,切莫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此时,萧太后一身戎装,正站在宣和门城楼上,“亲施箭镞,以拒王师”。看了郭药师的劝降信,她心里很矛盾。是坚守还是投降?坚守能守住吗?可投降又实在是不甘心!
正在犹豫不定之时,萧太后忽然接到报告说,宋军毫无军纪,劫掠财物,饮酒恣淫,尽失民心。现在城内民众已在各街巷,与宋军殊死作战。目前,来到宫城外的宋军人马不足两千。
萧太后决定孤注一掷,固守皇城待援,誓死不降!她已派人从暗道出城,去卢沟河给萧幹送信,令萧幹火速回城救援。
左企弓这时也来到城楼上,萧太后把郭药师的劝降信递给他。左企弓看后说:“太后,以老臣之见,不妨给郭贼回信一封,先答应他考虑一下,给他来个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以待大军回援。”
萧太后点头赞成,遂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令弓箭手射到城下宋军之中。
萧太后在信中说,为使城池免遭战火,可以考虑投降之事。但宋军必须立即停止杀害城内无辜百姓之行为,否则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