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留守、常胜军都管押郭药师,这天从涿州来到燕京,吊唁天锡帝耶律淳。郭药师是渤海铁州(今辽宁鞍山)人,年轻少壮,体貌伟岸,性格沉毅果敢,以威武统御军队,在军中威望颇高。
郭药师参军入伍时间并不很长。六年前,即辽国天庆六年(1116),正月初一晚上,东京裨将高永昌起兵叛乱,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然后自立为大渤海国皇帝,占领辽东五十余州。天祚帝派遣南府宰相张琳,领兵前去讨伐,张琳在沈州(沈阳)被女真人击败。后来,天祚帝又授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令他前去征讨。耶律淳在辽东招募饥民,组建了一支军队,号称“怨军”,意思是抱怨于女真人的军队。郭药师就是这时参军入伍的。
当时怨军共有两万八千多人,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和岩州营,这样八个营。队伍成立后,接连发生内部叛乱。特别是去年春天,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不利,又发生叛乱,被耶律淳下令处死。董小丑手下将领罗青汉等人不服,率军叛乱,并攻打锦州。这时候,郭药师及时出手,将罗青汉等叛乱分子杀死,立下战功,脱颖而出。此时,郭药师只是怨军中的一名普通将领。随后,天祚帝令萧幹和耶律余睹前来怨军进行整顿,以解决持续不断的叛乱问题。
耶律余睹的意见是灭掉怨军,他说:“前年两营叛乱,劫掠乾州,已归顺招安。今年全军又叛乱,而攻锦州。如果不是我军及时赶来,城将被攻破,则数万居民被害。所谓怨军,未能抱怨于金人,而屡次怨叛于我朝。现在不如解除其武装,派兵掩杀净尽,而永绝后患。”
萧幹不同意,说:“也有忠义之士,被他们一时胁迫而参与叛乱,岂可尽诛杀之?”
萧幹于是对怨军进行了大规模整编,只留下两千人马,编为四营,分别由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四人统领,其余人马分散派遣到各路禁军之中。
从怨军的短暂历史不难看出,这是一支有着叛变传统的队伍。
耶律淳称帝后,萧幹推荐郭药师来燕京担任皇宫殿直,即皇帝侍从官。后来,耶律淳将怨军改称为常胜军,并擢升郭药师为卫上将军、都管押常胜军、涿州留守。
萧幹听说郭药师进宫,来吊唁天锡帝,于是便想趁机拉拢并控制他。因为现在常胜军已被郭药师扩编到八千多人马,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郭药师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他一进宫城,便感到气氛很紧张,形势很诡秘。所以,吊唁活动一结束,他便立即出宫,没敢回到自己在燕京的住宅,而是直接出城,驰马回涿州而去。
萧幹进宫没找到郭药师,于是派人到郭药师在燕京的住宅去找,结果也没找到。这里只住着郭药师的几个随从,他们也不知道郭药师去哪里了。
萧幹下令,扣留郭药师这几个随从。其中有一个名叫傅遵说的,是个进纳人,即花钱买官的人。他是易州富商赵履仁的内弟。傅遵说被扣留后,害怕受刑,就检举说,他知道太尉李处温,与大宋宣抚使童贯来回传递过密信,李处温企图挟持萧太后纳城投宋。给他们传递密信的人,是赵履仁和刘耀。赵履仁已被大宋授予朝散大夫,刘耀被授予均州团练使,他们二人现在都在雄州宣抚司等待上任。
这个举报太具有爆炸性了,让萧幹大吃一惊,急忙连夜向萧太后作了汇报。萧太后非常气愤,令萧幹立刻暗中布置人马,控制住李处温父子,及其同党,别让他们出城逃跑了。
此时,李处温不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依然在家养病。这几天他是真病了,咳嗽不止,吃了一些汤药,病情有所好转。这天早晨,他走出厅堂,来到院中,忽然一阵狂风从天而降,竟将院中一棵石榴树当腰摧折。李处温心中一惊,感叹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吾将休矣!”
此时,李奭正在环香茶楼,与耶律策、高勰与马谔秘密开会,准备起事。他们约定,耶律策负责在宫内控制萧太后,高勰负责关闭并控制燕京各城门,马谔负责联络劝降众大臣,李奭负责联络宋军。宋军一到,立即开城。
接近中午时,萧幹亲自带领一千精兵,将李处温所居住的相府包围。
李处温得知情况后,出门相见。他望了望萧幹身后的大群骑兵,故作镇静地问:“四军大王这是干啥?来抓捕老夫吗?”
萧幹笑着说:“太后有请,走吧。”
李处温笑了笑:“有这样请的吗?”
萧幹收敛笑容,一挥手,一队士兵冲进了相府。从李处温家中,共搜出三千付兵甲鞍具,还有其他军队装备,钱财七万余贯,还有大量金银珠宝,以及精美瓷器。
李处温被押到元和殿。元和殿紧靠宫门,一进宣教门就能看见,这是宫城中最雄伟壮观的一座宫殿。
萧太后坐在大殿之上,满脸怒容,目光中闪出一股寒气。萧太后说:“李太尉,你竟然想挟持本太后,向童贯投降献城,你这样做,对得起刚逝去的燕王吗?”
李处温还想抵赖,假装听不懂:“太后的话,老臣越听越胡涂,请太后明示。”
萧太后冷笑一声:“好!我明示给你看,把傅遵说押进来。”
傅遵说被两名侍卫押解进来。
李处温一听傅遵说说出赵履仁和刘耀的名字,便知道自己彻底失败了。但他还想活命,说:“臣父子于宣宗有定策之功,应该世蒙宥容,怎可因谗获罪?”
萧太后厉声说道:“如果魏国王能像周公那样,则终享亲贤之名于后世。误王者,皆汝父子,何功之有!”
李处温无言以对。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无用了。成者王侯败者寇,自古如此。
李处温被赐死、李奭被凌迟处斩的消息,很快传到雄州。童贯、蔡攸和赵良嗣听后,皆目瞪口呆。
童贯立即将情况报告宋徽宗,宋徽宗听后也很震惊。后来,收复燕京之后,宋徽宗并没忘记李处温父子,下诏追封李处温为广阳郡王、李奭为保宁军节度使,并令燕山府将李处温本宅,改为宗庙,以纪念这父子俩为大宋收复燕京而做出的牺牲。
五十四、经抚房
王黼对李处温父子之死感到很惋惜,这天上午,他来到相国寺大雄宝殿,给李处温父子奉上几柱香火,以表示对他们的哀悼之情。
相国寺大殿的两廊上,悬挂着一些名人诗词佳句,王黼每次来,都要对这些墨迹欣赏一番。
今天,王黼对蔡京在一首诗后面的落款很是羡慕。
蔡京的诗是这样写的:
“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四时气运无穷尽,天下文章意在先。”
最后的落款是: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在北宋那个时代,名字落款越长,说明资历越老,职位越高,越受人尊重。
随行的一个名叫张世礼的幕僚,说:“太宰若能承当一大事,那么,元长这样的落款也不难达到。”
王黼没吱声,他心里很清楚,张世礼所说的大事,就是收复燕京。
张世礼与王黼是同乡,都是开封相符人,但年龄比王黼大十几岁,跟随王黼已经多年。
王黼也想过,现在,燕京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耶律淳死了,萧太后执政,这应该是出兵北上,用武力收复燕京的一个大好时机。要想办法说服皇上,出兵北伐。在仕途上,自己曾连跳八级,开创了大宋历史之先河。他很想再开创一次先河,让自己名字的落款,超过蔡元长。
王黼在等待机会。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宋徽宗接到中山府知府詹度的奏疏,说耶律淳病逝之后,有不少燕人越境而来,他们都说,现在契丹国家无主,金军即将占领燕京,所以燕人人心惶惶,都愿意归土大宋。詹度建议,可趁机出兵北上,以武力进攻燕京,收复燕地故土。
王黼说:“詹度所言十分有理。现在耶律淳已死,燕京人心慌乱,萧太后乃一女流之辈,我军完全可以趁机北上,一举夺取燕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不能让金人抢先占据燕京。”
宋徽宗最担心就是,燕京被金人抢去。宋徽宗说:“时机虽然很好,可是,朕担心财政困难。上次平定方腊,花费很大,现今若再起兵北伐,朕担心拖垮朝廷。”
对于朝廷财政问题,王黼当然更清楚。现在朝廷虽然每年收入不少,可支出庞大,捉襟见肘。虽然精简了一些机构,裁汰了一批冗员,但成效甚微。如果一旦对辽正式开战,战争所需费用物资,的确不可计量。
王黼又开始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寻求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