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会之六十三:长平之战一决国命秦赵儿郎血染山河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周赧王姬延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年)
和谈的希望破灭后,在主帅廉颇坚壁清野,固守不出的战略指导下,赵军依然被秦军数次击败,再加上粮食供应吃紧,赵孝成王赵丹坐不住了,怒火中烧的年轻人数次派出使者到前线指责廉颇消极避战。久经战阵的廉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姿态对赵丹的愤怒置之不理。
一门心思防守的廉颇不但让他的小老大赵丹很蛋疼,也让军需同样吃紧的秦国很受伤,虽然赵国已经露了怯,但秦国实在是竖敌太多,万一那个怂蛋突然血气上头要报仇雪恨,在这个节骨眼上扑向秦军,那就真的悲剧了。
于是,应侯范睢让人携重金在赵国玩起了反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的就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廉颇好对付,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投降。”赵丹本来就因为廉颇对他的无视有些不爽,顺着这一波舆论,还真的宣布要用赵括代替廉颇主战长平。
这下,廉颇的老朋友蔺相如同志坐不住了,跑去跟赵丹说:“大王您因为赵括的名气而重用他,就像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他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那里知道什么叫随机应变。”赵丹心想,就你会随机应变,对他的话不置可否,依然坚持起用赵括。
话说这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无敌于天下;经常和父亲讨论军事,连赵奢也难不倒他,不过赵奢并不因此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军事天才,反而经常打击他的积极性。赵括他妈不愿意了,问赵奢为何不看好自己的儿子,赵奢说:“带兵打仗,那是出生入死的事,可那小子说起来跟玩儿似的,赵国不用他为将也就罢了;一旦用了,这小子肯定会把赵军带沟里去。”
因此,当赵括准备出发时,赵括他妈给赵丹写了一封信,说自己的儿子千万不可重用。
赵丹自掌权以来,给儿子求官的父母见过不少,说自己的儿子不顶事儿的这还是头一回遇到,于是派人去问她为何会这么说。
赵母道:“当年妾身侍奉他爹赵奢,他爹做将军时,有几十个部下都是亲自招待,朋友更是多达数百人。大王和宗室赐给我们家的东西,他都拿去分给了下属;一旦接受命令,就再也不过问家事。
可如今赵括刚当上将军,就东向高坐,接受朝拜,手下都没人敢抬头看他;大王您赏给他的金银绸缎,他也全拿回了家。整天都在看良田美宅,只要能买的全给买下了。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父亲,其实父子俩根本不是一类人,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前线。”
“老太太你就不要管了吧,这事我已经决定了!”赵丹派人传话说。
“那万一我儿子带兵出了什么差错,希望大王不要让妾身受到牵连。”赵母提出了她的要求。
年轻的赵括哭晕在厕所,心说:娘啊,我真的是你们亲生的吗?
而赵丹自然答应了赵母的要求。
秦昭襄王嬴稷听说赵国让赵括当了主帅,马上暗中安排武安君白起做了上将军,接替王龁为秦军主帅,以王龁为副将,并严令军中:“有泄漏武安君为将者斩!”
赵括到达前线以后,全面否定了廉颇的防守战略,更换将领,主动出击,攻打秦军。白起设下两路伏兵伺机而动,然后假装败退,赵括不知是诈,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前,营垒内的秦军顽强抵抗,赵军久攻不下。此时,秦军伏兵尽出,一路两万五千人,堵住了赵军的归路,另一路骑兵五千人,切断了赵军营垒间的通道。赵军自此一分为二,粮道断绝。
白起又派轻装精锐袭击赵军,赵军对战失利,只得就地筑起营垒,坚守待援。嬴稷听说赵军粮道已断,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百姓前往长平,以阻断赵国的救兵和粮草。
眼看着长平堆积的近百万大军,其它诸侯国无不毛骨悚然,他们意识到,此时无论秦、赵那一方如果在未受重创的情况下获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未来,都将成为他们的噩梦。为了避免噩梦变成现实,齐国和楚国都声言要支援赵国,让天平恢复平衡。
收到消息的嬴稷对大臣们说:“听说齐、楚两国准备援赵,且看他们怎么个援助法,如果三国真心联合,我们就要做好准备从长平撤军;如果他们各怀鬼胎,正好把他们一锅端了。”
齐国自己说要帮忙,所以当赵国出现粮食短缺时,自然向齐国派出了借粮使者,奇怪的是,君王后和田建母子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居然拒绝了赵国的请求。赵国使者满脸无语的回国复命。齐国臣僚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
其中一个叫周子的人说:“赵国是齐、楚的一道屏障,就像嘴唇之于牙齿那样,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明天齐、楚就要倒霉。救赵就像捧着破瓦罐去浇烧糊了的锅那样迫在眉睫!
而且,援助赵国,可以弘扬道义;击退秦军,可以彰显威名;因舍不得粮食而放弃做义救亡国,威却强秦这样一举两得的事,实在是不该。”虽然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但在矛盾中徘徊的齐国王室,最终还是没有给赵军送粮。
到了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暗中互相残杀,以人肉为食。走投无路之际,赵括下令将军队分为四队,轮番上阵,冲击秦军壁垒,前后五轮仍未能突围。情急之下,赵括亲帅精锐上阵搏杀,被秦军射死。群龙无首的赵军迅速溃败,四十万大军全数投降。
但好不容易拿下这场旷世决战的白起却陷入两难之中。他明白,赵军这饥肠辘辘的四十万人之所以会选择投降,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吃口饱饭,然而,他们吃饱了饭之后会做些什么,却很难预料。
更尴尬的是,白起并没有能力喂饱他们,秦军的粮草供应其实也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今消耗突然增加一倍,瞬间就顶不住了。而秦、赵两国合计近百万的青壮如果都没了饭吃将会发生些什么事,白起想想就脊背发凉。他甚至连派使者回咸阳和嬴稷商量的时间都没有就做出了那个毁了他一世英名的决定。
他对部下说:“我们本已占领了上党,但上党的百姓却不愿意做我大秦的子民,都跑回了赵国。赵卒反覆无常,如不尽数杀之,日后恐生大乱。”于是,当天夜里秦军以安排吃饭为由,将赵国降卒引诱到预设的伏击圈中,全数坑杀,只放回年幼者二百四十人归赵。赵国前后死于秦军刀下者四十五万人,家家举丧,人人衰绖,嚎哭呜咽之声数月不绝,天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