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然而,再高的门槛也有想跨一跨的主儿,在自己的祖国受尽屈辱的范睢就是这么一个人。天天粗茶淡饭的他,在咸阳街头的议论中闻到了山珍海味的气息。他抓住机会,果断给嬴稷写了一封信,以身家性命做筹码,只为跟赢稷见一面,信中说:

我听说明主治国,有功的无不封赏,有才的皆授官职,干事儿多的俸禄多,功劳高的爵位高,能管的人、事越多,官就越大。所以没能力的人不敢当官,有能力的人也不会被埋没。如果大王您认为我说的话还有点道理,就应该付诸行动;如果认为我说的全是废话,那么老把我留在秦国也没什么意思。

俗话说的好:“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断於有罪。”我自知胸前的骨肉扛不住大王的铡刀和砧板,我的老腰也承受不了大王的斧头,又怎敢用毫无根据的话去试探大王?即使您因为臣的卑贱而懒得搭理我,难道就从来没想过王稽为什么反复向您推荐我吗?

我还听说周有砥砨(又称砥厄,读音亦相同),宋有结缘,魏有县藜,楚有和氏璧,这四块宝玉皆产于土中,最高明的工匠也曾认为他们只是普通的石头,但最后它们都成为天下名器。哪么我是不是可以说,即使是圣明的君王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有些人善于把国家的财富捞到自己家里,有些人则善于把其它诸侯的财富捞到自己国中。而贤明的君王不会让某个诸侯独富,因为他知道这必然有损于国家。

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於成败之事,有利则行,有害则舍,有疑惑的可以先试试再说,即使舜、禹复生,也不过这几个套路。

更深的话,臣不敢写在信中,不痛不痒的话,多说无益。这一年来我常想,难道是我太蠢入不了大王的眼?或者是王稽人微言轻不值得信任?否则大王为什么就不愿意见我呢?如果万幸两者都不是,我还是希望大王能在游乐的间隙抽空听我当面说两句,但凡微臣有一句废话,大王将我剁成两段,微臣也绝无怨言。

看到这封信的赢稷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想到这天下居然有男人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就为和他聊两句。更重要的是,他隐约觉得这个叫张禄的男人想跟他聊的,恰是他心中所想,却不敢跟任何人提起的事。于是他主动向王稽表达了歉意,并派他用专车将张禄接到宫中。

在命运即将改变的前夜,范睢依然是那个能力从未被证明的寒门士子,但即使就在此时,我们也不难从他的际遇中看到秦、魏两国云泥之别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看两国外事官员对待人才的态度。

作为外交使臣,王稽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无时不刻都在惦记着给秦国物色人才,居然连郑安平这么个小角色都问到了,可想而知他在魏国该见了多少人。秦国庙堂的求贤若渴和官员的工作主动性,由此可见一斑。

而同为使节的须贾,公事办不成也就罢了,更不奢求他和王稽一样不辞辛劳为国寻贤,最让人不耻的是,当有眼无珠的他通过田法章的眼睛意外发现自己的跟班很可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时。于公,他不曾想为了魏国的强大而向魏王荐贤;于私,他也不去想如何借机提携自己的下属,反而因受到青睐的不是自己而嫉妒心起,处心积虑的陷害范睢。摊上这么个领导,真的是能力越大,死的越惨,那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两位使节对外所展示出的国家气象,战国之世的有志之士自然也看在眼里,但凡有得选,该到那里去几乎是明摆着的事儿。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国高层对待人才的态度。

秦国国相魏冉,此时已是一个有着中饱私囊之心的权臣,这个不必讳言,他也因此公开宣称说客们没什么用,只会扰乱国家,但另一面,他自己却又向嬴稷推荐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白起。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魏冉其实很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他只是不希望有人未受过他的恩惠直接就接近了嬴稷,从而对自己构成威胁。

而魏国国相魏齐,从须贾那听说范睢得到齐王赏赐的消息后,他从未想过这可能真的是因为范睢有才,或者在他心中有才无才根本无关紧要,直接就让家丁将范睢打了个半死,然后极尽侮辱之能事,希望以此警戒他人,其简单粗暴的处事风格跟《古惑仔》里爱掀桌子的东星乌鸦哥倒是有三分神似。这样的人才观和处事风格搁在一国之相的身上,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秦王嬴稷。

有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前面都是两国对比,到这儿就成了嬴稷的独角戏呢?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由于魏国寒门的上升通道堵塞,以至于魏王在这个与人才有关的故事里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

而嬴稷的表现,却称得上可圈可点。

首先,我们可想而知的是,王稽之所以敢冒着得罪魏冉的风险用欺瞒的手段将范睢带入咸阳,其根本就在于他深深的明白嬴稷对人才的重视。

其次,战国标题党范睢为了吸引眼球,一上来就说如日中天的秦国危如累卵,只有他才能扭转乾坤,如此危言耸听,大言不惭,换了那些听不得别人说他半个不字儿的领袖,范睢就算不被大卸八块,也免不了再受一番皮肉之苦。

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囚禁自己老丈人的嬴稷却在这件事儿上展现出宽容柔和的一面,他不但没有惩罚范睢,还给他安排了食宿,虽然标准低了点,但对于亡命天涯的范睢来说,好歹也算是有了着落。嬴稷对外的强硬和对内的宽容与魏齐的色厉内荏一比,可谓高下立判。

更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是,当嬴稷从范睢的信中感受到他的才华和勇气,准备接见他之后,作为一国之君,嬴稷居然主动向屡次推荐范睢的王稽道歉,如此襟怀坦荡,唯才是举,尊重臣僚,秦国能够雄霸天下,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文华之地的魏国,先是放走卫鞅,帮秦国奠定依法治国,傲视天下的根基;又逼走范睢,替秦国拉开远交近攻,并吞六国的血幕。这两件相互独立并看似偶然的事,其实正是秦、魏两国朝堂云泥之别的人才观念和人才任用机制的必然结果。而在人才重于一切的乱世,这样的差别则足以让两国的命运走向不同的终点。

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渔樵故纸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