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更可爱的是,赵胜很可能因此役的胜利而对自己看人的眼光产生了迷之自信,所以当得知燕人封宋人荣蚠(音:汾)为高阳君,准备让他帅军进攻赵国时,他放着赵奢、廉颇两大名将不用,居然想着要以三座城池和五十七个村庄为代价,把齐国唯一的大才田单给换到赵国来,而赵何应该是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居然还同意了。

这下,赵奢不干了,他找上门去对赵胜说:

“咱们赵国人就这么不入你的眼吗?济东的三座城池和几十个村庄,都是赵国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如今您为了一个田单全给送了出去,咱们赵国有这么缺人吗?你怎么就把我给忘了呢?我曾因抵罪在燕国呆过,燕国让我做上谷(今河北张家口)太守,燕国通往上谷的要塞我全都知道。我跟你说啊,百日之内,不待天下诸侯反应过来,我就能把燕国给灭了。如此,你还要拿咱们的土地去换田单吗?”

赵奢这么直接的怼过来,让赵胜很尴尬,他总不能说我觉得田单比你更牛掰吧?于是笑着打了个马虎眼说:“将军来晚了呀,这事我已经跟我哥聊过了,我哥也同意了,咱们这次就这么着吧,将军您就别再说了吧。”

谁知赵奢不依不饶,马上又怼了回来,他说:“这回您真错了,我知道您之所以一定要得到田单,是因为知道齐国和燕国有茹肝涉血的仇恨,所以认为田单会尽全力帮我们讨伐燕国,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如果田单是个蠢货,就挡不住荣蚠;如果他是个聪明人,则肯定不会为赵国的强大而进攻燕国,因为赵国一旦强大,齐国就再也没有机会称霸了。

田单如果以赵国强大的军队和燕军作战,必然使战事变的旷日持久,让赵军的战力消耗于战壕营垒之中,直至战具破损,府库空虚,拖垮了赵、燕两国,他就拍拍屁股回齐国了,这几乎明摆着的事。”

后来,田单在盛夏里依然与燕军僵持不下,赵军历尽艰辛,在潮湿的地面把锅挂起来做饭,才终于拿下了三座城池,最大的一座还不超过三百平方丈,一切尽如赵奢所言。

第四个故事:田单,你什么都不懂

除此之外,就在阏与之战后不久,两个一战入武庙的大神还就用兵之事进行过一次面对面的讨论。

田单说:“我也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兵法,我不太认同的是,您每次打仗都用兵太多了,用兵多,就会影响百姓的耕种,粮食就得从它国购买,路途遥远,很难保证供应及时,这是坐而自破之道,我是不会这么干的。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过三万人就可降服天下。如今将军您每次打仗都要动用十万、二十万之众,这一点,田单实不敢苟同!”

赵奢本来就反对以城池土地换田单入赵,结果,田单来了以后,寸功未立就封君拜相,赵奢就更不爽了,如今他居然还对自己的用兵之法提出质疑,赵奢自然没什么好话,他说道:

我看你啊,不仅是不知用兵之道,对天下大势也是两眼一抹黑。那吴国的干将宝剑,剁肉可以斩断牛马,削金可以割断盘匜(音:移)。但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它就会折成三段,把它搁在石头上砸,则会碎成百片。如今用三万士卒与强国作战,就像把宝剑靠在柱子上或者搁在石头上砸一样。

而且,干将虽然锋利,但如果没有足够厚的剑背,剑尖就无法刺入;剑面不够轻薄,剑刃就无法断物。就算有了好的剑身,但若没有剑环、剑柄、剑珥、佩带等物的辅助,直接握着剑身去刺杀,恐怕没有伤到别人,自己的手就先断了。

用兵正如用剑,如果没有十万、二十万之众作为辅助,你能仅凭三万精兵就纵横天下吗?

何况,从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之多,大城亦不过三百丈,人多者不过三千家。以三万之众攻打这样的国家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如今,万国并为七雄,各国拥兵至少十万以上,打起仗来旷日持久,数年难分胜负,就像你带领齐国抗燕所曾经历过的那样。

齐国以二十万之众攻楚,五年方罢。赵以二十万攻中山,也是五年才拿下。若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相互围攻,谁敢说自己能凭三万人救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如今千丈之城,万户之邑到处都是,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恐怕连一个角都围不住,野战就更不用说了,你能用这点人干什么呢?”

听完赵奢的高论,田单长叹一口气,拱手说道:“我田单确实是不如将军你啊!”

赵奢的这一番论述有理有据,切合实际,搁谁都不得不服。真正奇怪的是天纵之才的田单真的会认为在战国之世仅凭三万人便可纵横天下吗?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他这么说,很可能是因为知道赵奢对他的到来心有不快,所以故意抛砖引玉,让赵奢占个上风,以缓和二人的关系,让自己在赵国的日子过得舒坦些,这也符合田单一贯的作风—当年在齐国受到齐襄王田法章的猜忌,他亦是主动放低姿态,连演了五天赤膊请罪的大戏才躲过一劫。田单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懂的太多!

当然,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笔者想通过上面的四个故事说明的主要是赵奢的三大过人之处。

其一:军事才华

赵奢载入史册的作战记录虽然只有阏与一战,但这一战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对赵国来说,这是一场连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都不敢领导的战役;对秦国来说,这是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首次在大规模野战单挑中受挫。这也是赵奢能和乐毅以及田单一样,一战入唐宋两朝武庙的重要原因。

阏与之战后,秦国数年不敢对赵国动兵,东出的策略也因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的情形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此处不再赘述。

正因为赵奢的军事才华人尽皆知,所以这一点反而无需多言。真正需要诸位认真思考的,是他另外的两个特质。

其二:无畏的勇气

和赵国另外一位大神蔺相如一样,赵奢身上有一股无所畏惧的悍勇,无论是面对权倾赵国的赵胜还是威逼天下的秦军,赵奢之所以总是能让人刮目相看,其首要的原因便是这一身悍勇。

没有这一颗勇敢的心,他纵然有天大的才华,也没有机会从税务专管员直升税务局局长,更别说在阏与之战中击败战无不胜,令山东诸侯闻风丧胆的秦军,从而一战封神,名垂青史。

他在此战中前表现出来的勇气,不仅让“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流传千古,更是在十年后,深刻的影响了长平之战的走向。

这就不得不说到赵奢几乎被所有人误解的一点,也是赵奢的第三个特质。

其三:能言善辩

由于赵括“纸上谈兵”被人诟病千年,又因为史记中有如下记载: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所以在许多人心中,赵奢都是一个长于行动,而短于言辞的人,但如果今天你认真的看到了此处,你一定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赵奢的那张嘴,无论是论理还是论兵都罕有匹敌,否则也造不出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

这样的金句,他之所以说不过他儿子,并不是像大家想当然的那样是因为他嘴拙,而是因为他儿子赵括实在是太能说。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十年后,当长平之战将秦、赵两国拖向崩溃的边缘,急需破局之人时,赵国上下为何会认为年轻的赵括是合适的人选。

因为无所畏惧,满腹韬略,辩才无碍的赵括除了因为出生更好而在对待下属的态度和方式上和父亲有所不同之外,其它方面,简直就是赵奢的翻版,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至少在长平之战前看起来是这样。

赵孝成王赵丹在当时那种廉颇的僵持战略已维持不下去,国中除了赵括又无其他人敢接替廉颇为赵军主帅的情形下,选择了相信赵括这个像极了他父亲的儿子,又有什么奇怪呢?毕竟,他的父亲在创造震惊四海的奇迹之前,也不过是个没什么战功的税务局长。

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渔樵故纸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