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当年,刘整就是从中原南下,投入了孟珙的麾下。从此效命南宋二十余年,成为南宋风云一时的将领。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又梦幻般的回到了曾经出发的地方。现在,在刘整的南方,有他曾经坚守过的城池。那些城池里,曾经安放着他的信仰,他的图腾。现在,那里仍旧还有着他昔日的好友,有着曾经并肩作战的将士。不过,现在这已经不重要了。自从他决定投诚蒙古的那一刻起,所谓的信仰,图腾,朋友,袍泽都已经被他彻底的抛弃了。曾经他誓死捍卫了半生的京湖,现在已经变成了他要攻取的地方。而在那条长江的南岸,更有着他平生最恨的敌人—吕文德。

初到中原,走马上任之初的刘整生怕吕文德不知道对手是他,在接管中原汉军的军务之后,便带领着大军耀武荆襄,来到曾经的故地重游。

襄阳城下,刘整横刀立马,弯弓搭箭,一封写好的书信带着鸣笛之声,射在了巍峨的襄阳城头。随后刘整带领着骑兵队伍一个潇洒的转身之后扬长而去。

襄阳城头的守军不敢迟疑,当即取下利箭,将书信星夜送往鄂州(今武昌)吕文德处。

忽必烈从鄂州退军已经五年多了,南宋朝廷经过多年军事调整之后,吕氏子孙遍布南宋各地,而从一个樵夫起步的吕文德,其荣耀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

鄂州,京湖统帅的帅府之内,吕文德伏案,读着刘整的书信:

“承蒙吕将军挂念,刘整特来相告,今已出任蒙古南京路安抚使,统领蒙古中原汉军。此天赐之机,让你我有生之年,再于荆襄一决高下。数十年来,非我有负于赵氏朝廷,实乃赵氏朝廷有负于我。君相无道,贤才奔他国。此例古已有之。刘整既不能在安赵氏之国,那便只有来祸乱赵氏天下。若非如此,岂不是空负我刘整一世的军事才华。刘整有生之年,必取江南,以泄心中之恨!”

吕文德将信一览而过之后,轻蔑的笑了:“你刘整三十余年来,皆为我之下属,或为我之手下败将。三十多年来你不行,现在你就行吗?”

读完刘整的书信,吕文德虽然对于刘整之说有所不屑,但是刘整为将南宋二十余年,深知南宋虚实,又不得不引起吕文德的重视。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作为京湖统帅的吕文德随后对京湖的军事部署查漏补缺,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然而,让吕文德不解的是,自己在京湖严阵以待半年之久,而刘整自襄阳城下离去之后,却从此没有了消息。就在吕文德想着刘整是不是老死之时,忽必烈却以蒙古大汗的名义主动向他提出希望在汉水以北的樊城鹿门山设置榷场,恢复这数年以来因战乱而导致停滞的边界贸易的要求。与这个要求顺道而来的还有一大笔贿赂吕文德的金银玉器。

虽说吕文德作为南宋抗蒙的先锋,但是此人从根本上和余玠,孟珙这样的大帅不同。余玠和孟珙的有生之年,所思所虑的终极目标是进取中原,但吕文德不一样,他自认为自己本就一山野樵夫,而今能带领吕氏家族能获得如此荣华,完全是君相所赐。他唯一的心愿便是保疆守土,不负皇命而已。对于忽必烈的要求,他不假思索的便准备应承下来。

这时,吕文德身边的幕僚向其劝谏道:“今忽必烈平定大漠南北,扫清山东两淮。大帅应严加提防中原蒙军,守军备战,以图进取才是。今忽必烈一反常态讲和,恐包藏祸心。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忽必烈此举,大帅不可不防。今又怎能轻言应允其在襄阳府设立榷场。”

听完幕僚所言,吕文德道:“今蒙古因汗位之争而大战数年在前,又逢山东李璮叛乱在后。蒙军遭此内乱,已无力再战,非休养生息数年不可。忽必烈此举,实则修养生息之道而已。而我荆襄之地,亦可从榷场之中,与蒙古互通有无。此互利之举,先生不应有疑。”

幕僚再进言道:“自古以来,守土有功者无不以进取为上。蒙古内乱多年,民生凋敝,此时我等当修守战之具,屯兵聚粮,徐图进取中原才是。而今恢复互市,则为蒙古恢复提供有利之机。大帅当慎思。

吕文德听及于此,深感“你真是不懂我啊”。良久之后耐心问道:“今日之吕某,比之于二十年前的孟珙,余玠如何?”

吕文德这一问,就让幕僚为难了。这到底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实话呢?

幕僚鉴于要在吕文德手下吃饭,为了维护吕文德作为大帅的尊严,只能言道:“大帅与已故孟帅,余帅皆乃我大宋之栋梁之臣。已故二人保土守境在前,今大帅亦主撑我大宋半壁江山,安邦定国在后。其功绩与已故二帅不相伯仲,其才德更远胜于二人。”

听到幕僚说完,吕文德面露得意之色,这马屁真是拍到了痒处。但吕文德也深知自己有几斤几两,稍许得意之后,还是保持着威严说道:“先生此言过了啊!吕某自认谋略不及孟,余二人;武功不及二人,至于才德吗…”刚刚收了忽必烈贿赂的吕文德已不好意思再往下说。

念及于此,吕文德又拉下脸来说道:“武功谋略如孟珙,余玠二人者,尚且未能收复北国尺寸土地。本帅自知文治武功终不能和二人相比,又岂能轻言进取,挑起战端。”

话说到了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我老吕戎马一生,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几年活头。谁要是来夺取我脚下守护的土地,我肯定跟他玩命。但是你若让我进取中原,从此再进入战火纷飞的岁月,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我已经老了,经不起折腾了!

数日之后,坐镇开平的忽必烈,在获知自己要求在襄阳鹿门山设置榷场的要求得到吕文德的同意之时,脸上又露出了三年前忽悠阿鲁忽之后的诡异笑容。

在忽必烈的战略构想里,设置榷场,南北双方在和平时期进行互市是真,但是在战端开启之后,榷场成为军事地点也是真。而襄阳以东的鹿门山,不仅是威胁襄阳,樊城的据点,更是阻绝江南之兵北上救援襄阳的重要军事堡垒。而这,正是刘整作为蒙古的南京路安抚使向忽必烈进言的第一道攻宋之策。

很不幸,刘整成功了。在之后襄阳被围的六年时间里,蒙军的鹿门山军事据点一直横亘在南宋自鄂州救援襄阳的道路上,十几万自汉江北上救援的南宋军队,直到襄阳,樊城双双破城都未能将其攻下…

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凌子峰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