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代早已出现了“矩”字,但意思并不用为矩尺,而是指持矩用事的职官,官长为“大矩”,司理百工,文献或称匠师(《国语·鲁语上》)。穆天子时期的丰尊铭文即见大矩,为矩官之长;五祀卫鼎铭文又见矩伯,则属以官为氏。在稍晚的《周礼》官制系统中,已没有了矩官,只有匠人。从《考工记》的记载看,匠人不仅画方,也同时画圆,因此匠人使用的矩尺实际是方圆两种图形的画具。
《周髀算经》卷上记载了一则商高与周公谈论用矩之道的文字,具体内容是:“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出于句,句出于矩,夫矩之于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耳。”矩的用途很广泛,所以书中只谈用矩之道,以其为确定方圆的根本之法,而并不见用规之道,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规矩之道了。这意味着古人最初用以画方画圆的工具只有矩而没有规,这使矩理所当然地具有了法式的意义。山东嘉祥武氏祠东汉石刻画像的伏羲、女娲或共执矩尺,伏羲执山东嘉祥武氏祠伏羲女娲石刻画像矩,规划天地,女娲辅之,客观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说文解字·又部》:“父,矩也,家长率教者。”家庭之君父治家设教为矩,这种观念正犹伏羲执矩以治天下,同样体现着矩为治世之本的思想。显然,先民最初仅制作了矩,不仅画方,也同时画圆,而专为画圆所用的规,当时并不存在。
“规”的本义其实与画圆工具毫无关系。《说文解字·夫部》:“规,有法度也。从夫,从见。”夫是丈夫,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男子身材高逾八尺者即为丈夫,引申则为成年男子之称。古时男子行冠礼而成年,首加缁布冠,殷人谓之“章甫”,意即彰明其为丈夫。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规字的本义解释道:“丈夫所见也。公父文伯之母曰:女智莫如妇,男智莫如夫。《字统》曰: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规从夫。”很明显,“规”以“夫”“见”会意,正在表现男子成年必有见识,而这种见识必合乎社会准则的观念,这当然是父权时代才可能产生的思想。丈夫作为父权家庭与宗族之主,更是社稷柱石,因此其所见所行必须符合社会的期待,成为是非的准绳。由此可见,规的本义并不指画圆的工具。丈夫之见识为规,据此引申,规便有了规谏劝勉的意义。《左传·襄公十四年》:“大夫规诲。”《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规谏既可以通过言语,当然更可以通过文字。《国语·周语下》:“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之孙。’”这里的规显然是以文符规谏,而不是在臀部画圆圈。因此,规所具有的这些思想毫无疑问是从其本为丈夫之所见的本义发展而来的,仍然没有画圆工具的意思。丈夫有识是为夫德,夫德的培养则在男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对男教女教都做了明确阐述,其中孔子论《诗·召南·汉广》的教旨在“知”,便是对男教的高度概括。古人以为,大丈夫之作为必合道德,“不求不可得,不攻不可能”,如此才可能获得高明的谋猷。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所出竹书《六德》对夫德的解释更为具体,时人以大丈夫必“知可为者,知不可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谓之夫,以知率人多,知也者,夫德也”,而《礼记·郊特牲》也直言“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意思讲得明明白白。
儒家道德是从家庭伦理培养起来的,所以《汉广》言男教,重视的当然是家庭的稳定,夫妻的长久,从而使人懂得持恒的道理。《汉广》的教旨在于告诫男子悦人但无思犯礼,“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对诗意的解释,刘向在《列仙传》中讲了一个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侮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笱,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汉水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显然,古人以《汉广》设男教,要求丈夫必有高识,不求不可得之物,不谋不可为之事,否则即使勉强得之,也会转瞬即失,自取其辱,这就是夫德。
大丈夫的品德从家庭伦理上升到社会道德,必然成为全社会所遵奉的圭臬。《孟子·滕文公下》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议论,反映了时人对于大丈夫价值标准的普遍认识。文称:“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很明显,社会对于大丈夫有着极高的道德要求与智慧评判,其不仅要明分是非、洞澈情变、识力闳毅、能见远大,而且切知事之可为与不可为,所行与所不行。这种超凡见识所建立的行为准则就是规。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画方画圆的工具,原本只有矩而没有规,而作为社会的行为准则,原本又只有规而没有矩。如何将二者结合并最终形成规矩,这一观念其实与古人对于阴阳的认识密切相关。
再说史前人类的迁徙和融合—
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发布时间:2019-12-13文章出处:中国新闻网作者:丁思
从兰州大学得到证实,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多家境内外科研院所参与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评选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该研究也是本次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唯一的一项旧石器考古研究成果,也是唯一的一项来自中国的考古发现。
图为夏河丹尼索瓦人发现地—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白石崖溶洞。该遗址确定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最早考古遗址。丁思摄
此外,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还入选了《science》杂志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经过第一轮候选结果的投票,进入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前四名。该研究有望冲击2019年最重大科学突破,最终名次将于12月19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