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若木—是人?是树?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海内经》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史记》十二本纪·秦本纪(一)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海内经》—鲧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其他文献参考—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蜀西川也。”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左传》昭公七年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周礼·夏官·庾人》:“马八尺曰龙。龙就是鲧。

《世本》载:“鲧作城。”

《吕氏春秋·君守篇》也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原道训》:“昔夏鲧作三仞之城。”

《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天问》中说,鲧的尸体化作黄熊,越过穷山的冈岩,到西方去请求巫师将他救活。在求医途中,他看见遭了洪水灾害的人民,流离失所,衣食难全,心里难过,还劝大家播种黑小米,除去杂草。

《国语·吴语》伍子胥谏吴王夫差:“今王既变鲧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

《韩非子·五蠹》载:“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所笑。”

《淮南子·务修训》也说:“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鲧”的时代很久远,不过“鲧”当年的土工貌似现在依然存在—“鲧堤”

鲧堤之—河北威县,是河北省邢台市辖县,位于邢台市东南部,东与清河县接壤!

据康熙《威县志》载:“鲧堤自堂阳延入甘陵,经威县邵固集北,其村有名圈里者,三面濒堤。上宽二丈有奇,高二丈有奇”。在威县境内,鲧堤遗址长约20公里,自邵固村南经全礼村西,过孙庄至南仓庄,再向北折至团堤村,而后入南宫境内,邵固至孙庄一带,鲧堤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大致规模十存五六,高7米,宽15米,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犹能显示出堤陡水湍的痕迹。

山东冠县之鲧堤又名金堤、太黄堤、古堤,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司马光鲧堤诗中有“东郡鲧堤古,向来烟火疏”之句。鲧堤春柳为旧县志所载县内八景之一。

在看看冠县的位置—

河南内黄之鲧堤

《汉书*河洫(音xù)志》记载:“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立有堤,盖鲧所筑”。

《大名府志》曰:“浚县北有鲧堤;内黄亦有之”。

《重修滑县志》记述更详,说是:“鲧堤在今硝河坡东,临河废县东北。南端起于东、西白茅,历后河、高王庙,直达于濮阳县境,延长五十余里…”

在看看内黄县的位置—

我们再一次一起看看黄河下游的历史变迁图

内黄、冠县、威县竟然就在禹河故道沿途.

看到这我突然想起了济水.

济水被黄河生生的截成了两段

济水可是四渎之一的大河

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说明了奉江、河、淮、济为四渎的原因是此四者均流入大海。

黄河北上的河道都要截断济水!

在此我有个假说,黄河在禹河故道之前是南流的,也就是在济河与淮河之间入海,在尧舜之际爆发的大规模洪水,黄河干流改道北流!隔断济水,北过大伾山,潴巨鹿泽、上沧州入海。

鲧部族之人实际正是此时居住在今威县、冠县、内黄县一带部族

从鲧字形看

很有可能是渔业部族

当黄河泛滥北上,鲧部族在黄河新道东岸筑堤挡水,黄河冲入尧舜之疆土。

尧舜部族与鲧部族发生战争,并以鲧失败,向东溃退,并最终在鲁南,苏北的羽山之郊覆灭。,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实际就是鲧在防洪抗灾过程中与同属东夷的舜(帝俊)部族发生了战争,在山东的舜击败了河北的鲧之后,逆黄河而上,最终击败了山西陶寺的尧。并把山东的部族主力迁徙到了山西,而山西尧的部族禹,归顺了舜或者被舜逼迫到了河泛区治水(生存),实际是因为气候变迁水势变缓,当然也不乏禹部族的努力,最终禹部族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立足,并与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的涂山氏结盟,西入嵩崇,最终杀回山西,灭掉鸠占鹊巢的舜,

从仰韶文化没有进入山东,而源自山东的龙山文化大举进入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看

舜(帝俊)的东夷部族西进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化,东南沿海收到水患的威胁,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或者其他原因)而向四周迁徙扩散。

其后,更落后的岳石文化部族—很可能是辽东的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第二期的民族—跨海而来,取代龙山文化,甚至进入河南东部-成为夏代的东夷-后羿部族。

起源于山西南部汾河黄河流域尧集团的大禹部族在治水、与淮夷结盟及与舜部族的战争中势力范围逐渐从山西扩大到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并最终在夏后启的时代成为宗主邦国!

龙山文化重要遗址参考

自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

两城镇遗址

山海经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小说在线阅读_第1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格林强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山海经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第1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