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国:金岳《桑干河天鼋族方国考—兼论先燕民族文化》,根据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认为桑干河流域在夏商时期还建立过黄帝子宗姬姓的鼋族、启侯、族、马方,和黄帝子宗祁姓的祁侯等五个方国部族。冀是这几个方国的共同族名。
�1�8方:即武丁时的旨方,也即耆国,是殷西内属国(或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今陕西宜川县),其首领曾为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密须后东进攻灭耆国。商王武乙曾派重兵去讨伐以旨方为代表的西方叛国。
(上工下口)方:有说是“舌方”,在鬼方的东北和土方的西北。地在今西北靠近内蒙古一带。
鬲国:即有鬲国。有鬲氏是皋陶的后代,是夏族的重要一个分支,由鲁东南、晋东北、豫西南游猎而来的散落氏族组成,主要生活在禹城、齐河、济阳一带(山东省今有鬲县)。据传炎帝、少昊时期(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被封为鬲国,国都处在现禹城镇的地下4-6米处。有鬲族是大禹治水的主力军。约前1650年,夏启封弟能有鬲氏于河洛之间(河南偃师一带),后迁移至今德州附近。寒浞时,夏的贤臣靡逃到有鬲氏部落。寒浞灭了斟寻氏和斟灌氏。靡自有鬲氏帅兵,收二国之余民,灭寒浞而立少康,由是恢复夏朝。禹城是有鬲氏族的活动中心,夏代王室同盟。约在公元前1100年,夏朝灭亡,鬲国消亡,有鬲族融于薄姑族中。有说,有鬲国在商和西周仍存,成王时参加武庚之乱被灭。有鬲氏王室由山东迁往镐京(今临潼一带)附近,余被贬为种族奴隶发配各地。
儇国、酉国、巳国、箴国、僖国:均为黄帝之宗。
柘国:相传炎帝封子于柘(在今柘城县)。
饶国:据《姓源》,舜的支裔有饶部落。商均的支子被商王封于饶。在今河北省饶阳一带。
颛国、臾国:均为伏羲氏后裔一支在黄帝时被封所建。
祈国:黄帝后裔,在今山西。
国:地在今邓州市一带。后为穰国所在。
屠国:商汤支庶封于屠(故城在今陕西合阳)。屠即荼。
邝国:据《路史》载:古有邝国。
举国:见于甲骨文的商代古国(写作与),地在今湖北举水流域。与虎方相邻。
磨阝国:商时侯国。
运国:夏时方国,在今运城(郓城)一带。
禤氏国:黄帝后裔北宫禤(音宣)的后裔在商朝时有两个封国:一在今山西长治,一在今山东郓城。周武王灭商时被灭。
涂山国:夏朝时的方国,相传在今安徽蚌埠怀远县境内的涂山,有说为河南洛阳嵩县境内的三涂山,或说重庆境内涂山、浙江绍兴市郊。
防风国:位于德清县三合乡境内。因防风氏(也叫汪风族)治水有功,被尧封为“防风王”,立防风国,即今良渚文明。
沮国、且国:沮人之先为且人,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建立有且国。在商代,且人一部分西迁建立了小且国,一部分居住于今耀州区至富平的沮水流域(包括石川河),建立了沮国(也写作徂国)。
殳国:殳为商周时车战所常用之武器。因伯陵之子殳发明了殳之兵器,即名其部落。古殳国的范围大致在今天的耀州区,考古工作者在耀县北村发现了商周时期殳人遗址。殳人和沮人有着亲族关系。周人灭商,殳、沮皆被灭国。
阴康氏国:阴康氏是尧帝的后裔,华原当是阴康氏国都名,地在今耀州区漆水和沮水之间。周人的先祖公刘立“豳”并阴康氏国。
洛国:即有洛国,黄帝后裔禺阳任姓一支骆族,在尧舜时北迁黄帝故土,在今洛水一带定居,夏代建国洛,商代尚存。故铜川北部的宜君一带在夏商时期属洛国。《竹书纪年》说:“商师征有洛,克之”。
辕国:商朝诸侯国,在山东济河南部,舜的后裔虞遂的一支建立的方国。
商代各方国国名录三:
过国、戈国:姒姓,夏禹封邰之长子旻灌(又称斟灌)为过国君(在今莱州城北四十里外),封邰之次子旻鄩(又称斟鄩)为戈国君。太康时,后羿篡夏,家臣寒浞篡代夏政。帝相时,寒浞长子浇(音傲)和次子殪(音许)攻破过、戈两国,纵兵屠城,以浇统过人复建过国,以殪统戈人复建戈国。少康复国时先后攻灭过、戈二国。商代在今山西省南部有戈方。今陕西泾阳县有戈族聚居遗址。根据文献及考古,有专家推测,商代戈人已受商王的指派南至今湖北的汉口盘龙城一带建立军事方国。
专国:江西清江吴城遗址,据说是商代后期方国“专国”所在,其东约20公里新干大洋洲发现同一时期上层贵族墓葬,出土器物造型和纹饰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表明了与中原地区有着畅通的交往关系。
鉏国:在今黄河下游的山东济阳与济南交界一带,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迁其国至今山东省的德州市一带,“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建立有穷国。
面国: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曾征伐面国。
蜚廉国:又写作飞廉国,赢姓,伯益的后裔所建,商代诸侯(应于夏代已有),灭于周武王伐纣。
猗氏国:也叫猗国,是夏朝时一个以养犬为主的部落,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或说在古冀州境内)。“猗姓之国,猗夏朋淫不义,少康灭之”。
攸国:商王武丁之子攸被封于今江苏一带(有说在今河南省永城市南部、安徽省宿州市西北、山东省滕州市西),成为淮夷一部,是商朝末年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主要是防范东夷入侵在邳国境内。帝乙(纣父)与攸侯喜曾合兵出征夷方、林方。纣三十三年,甲骨文仍见到末代攸侯喜。武王伐商时,攸侯喜勤王未果。公元前1045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攻破都城朝歌,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粤方等十五万人就从史书中消失了,现代考古表明攸侯喜或飘洋过海到今墨西哥一带创建了玛雅文明。
计国:夏、商时期,大禹后人的封国(在今山东胶县)。商末为周文王吞灭。
仓国:仓颉的后人所建,为殷商时期的诸侯方国,甲骨卜辞有仓侯虎。常服从商王命令去讨伐某族。其地有说在今南乐县仓陵处,或在今商洛市商州区。
冓国:商代方国,地在殷都东方,仓国曾受命讨伐。
方雷国:相传炎帝神农氏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为方、雷姓的来源。
潘国:舜帝为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国,子爵。商末被周文王所灭。西周时毕公高有子食采于潘(今陕西省长安和咸阳以北的一带)。
栗国: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商代古国,被周所灭。
目夷国:契的后裔分封有目夷氏,子姓,商同姓方国,在今滕州木石镇一带。周公东征时被并入邾。墨子是目夷人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