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历史的侧面》(663)

而滑稽的还不仅仅是如此,所谓的“腐败”,往大了说,就是掌握权力的官僚集团利用手中职权去和其他行业的人进行利益交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权力寻租”。但是,现代人的研究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典型性腐败”上。

所谓“典型性腐败”,指的是那些实打实的腐败,也就是掌权者利用手中职权去和别人做交易,以此换取其他人的货币、实物、荣誉、女色等自己不具备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交易往往带有特定的目的,所以执行起来也特别明显。比如,谋取个差使、拿个批文、泄露点儿考题、挪用公款、将罪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者掩盖真相、包庇真凶等等【p177】

相比于之前的“非典型性腐败”,这些“典型性腐败”属于真正的违法乱纪,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所以,他们得到的好处会更多,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旦事发,受到的惩罚也更加的严重。

但是,“非典型性腐败”不同,它并不需要接受贿赂的一方真的去做违法乱纪的事儿,也不需要他们承担任何风险,甚至都不要求对方做什么,只需要照章办事就行了

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却道出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必然,谁让它是向上级负责、而不是向下级(人民)负责的呢!

《历史的侧面》(664)

在这种逻辑里,腐败不但不能成为令唾弃的内容,反而成为加强官僚成员之间联系、团结官僚群体、提高工作效率的润滑剂,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不管是“典型性腐败”、还是“非典型腐败”,它们伤害的都不是官僚集团本身,而是整个社会。

因为这种腐败现象将导致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极度不公。要知道,财富这东西并不会凭空的产生,也不会凭空的消亡,它会发生转移。官僚集团正是通过腐败的方式,从老百姓那里榨取财富,转移资源,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在官僚集团内部进行分配。如果从外部来看,官僚集团就像一台威力巨大的水泵,将无数根管子插入到人民的躯体里,然后肆无忌惮地吸取着民脂民膏。其中,大官是大泵,小官是小泵,专制制度则是动力之源,它驱动着整个官僚集团共同榨取人民的财富。直到有一天,人民被榨取油尽灯枯,实在受不了了,只能揭竿而起、铤而走险,最后和旧王朝一起完蛋。

这就是官员腐败的基本原理。

哦,对了,我们好像漏掉了一部分内容,就是帝国的—“监察系统”。

《历史的侧面》(665)

哦,对了,我们好像漏掉了一部分内容,就是帝国的—“监察系统”。

作为高高在上、极端专制的皇帝,又岂能容忍手下的臣子盗窃他的私产,又岂能容忍这些人们置天下之安危于不顾而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

但问题在于,他能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管?以及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来管?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皇帝的态度向来是模糊不清,闪烁其辞。

碍于体制的限制,皇帝绝不可能让老百姓来监督官僚系统,也不能建立第三方机构来监督(不受自己控制)自己的工作,因为那就变成“皿煮制”了。当然,皇帝也不可能让世袭的诸侯来分片包干管理,因为那样又变成了“封建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仍然采取郡县制的老方案,委派非世袭的职业官僚让他们去监督其他部门的行政官。

这群新出现的官僚就是后来的“监察系统”。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始就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独立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官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官员。首先是权限大,上至亲王宰辅、重臣勋贵,下至督抚州县、司官道员,甚至包括其他监察干部和监察部的领导,都可以弹劾。其次是责任轻,可以“风闻奏事”(也叫“风闻弹事”),不必负核实的责任,也不受反坐的处分。第三是独立性强,弹劾官员不必知会有关部门,也不必经自己的长官批准。为了支持御史独立行使监察权,朝廷甚至规定了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礼仪。但凡重大弹劾案,御史要头戴一种名叫“獬豸冠”的法冠,身穿内白外红的法袍,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在朝堂上宣读“起诉书”,被弹劾的官员则必须立即站出来等待处分。监察之受重视,其实毋庸置疑。何况历代王朝不但有监督官员的专门机构,也都有惩治腐败的严刑峻法,打击的力度也常常很大。朱元璋甚至规定凡受贿八十贯者,就要剥皮实草(活剥人皮,肚子里塞草)。帝国对于腐败,难道是纵容的吗?【p179~180】

当然不是。

《历史的侧面》(666)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权会提倡腐败。不论它是君主的、皿煮的、专制的、还是共和的,官员腐败都会导致政权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说,专制的君主甚至比民选的总统更加不能容忍腐败,因为从理论上说,天下的一切财物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产,他又岂能容忍其他人来盗窃他的私产呢。所以说,动用各种手段对官员进行监督是必须的,时不时地揪出一两个贪官杀来一儆百也是必要的。然而,腐败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反而呈现出一种星火燎原之势,愈演愈烈,遮天蔽日。

在一个王朝建立初期,腐败现象可能不太严重,但是,随着社会的安定,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官僚集团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全面腐败。一批一批的贪官倒下去,一批一批的贪官跟上来,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前腐后继”,连绵不绝,丝毫不吸取前人教训…

这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帝国的监察官员数量有限,管不了那么多的行政官。实际上,就算监察官的数量足够多,他们的监察效果也十分有限。因为这些监察官员从表面上看,身份尊贵、地位显赫,权力巨大,具有生杀大权,而且只接受来自于中央政府(甚至皇帝本人)的垂直领导,不接受行政系统官员的制约。但是,监察官的一个身份又决定了,他不可能真的去遏制腐败,甚至连最起码的打击腐败都做的很不到位,反而会助长腐败的蔓延。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一阵疯81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