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no.206

韦睿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道:你们说的算什么话!作为将军,要死也要死在阵前,绝不能后退一步!

他命人将帅旗插在堤下,以示自己与大堤共存亡的决心。

在他的指挥下,梁军众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击退了魏军的进攻。

但后来魏军仗着人多,还是逐渐逼近了堤坝,有人甚至开始用榔头凿子等工具破坏大堤。

见形势危急,韦睿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抄起刀子亲自上阵,与敌军厮杀。

连年老体弱的主帅都如此不要命,梁军谁还敢不使出百分之二百五的力气?

经过一番殊死搏战,最终他们再次打败了北魏援军,保住了大堤。

魏军退走后,韦睿一面命人在堤坝上修建堡垒,增强防守;一面趁着高涨的水势,亲率水军乘坐高大的楼船,居高临下,对合肥城四面围攻。

北魏合肥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被梁军万箭齐发射死。

这下守军彻底失去了斗志,很快就被攻陷。

就这样,在时隔六年之后,合肥城又再次回到了南朝的手中!

经此一战,韦睿名扬天下。

他那不畏强敌的气魄、不顾一切的狠劲、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不拘一格的用兵策略,不仅让手下将士心服口服,更让敌军闻风丧胆,从此,这个一头白发、一脸书生气、一副手无缚鸡之力样子、一匹马都驾驭不了的文弱老者,有了一个和他的外在形象完全相反的外号:韦虎!

一个人是否年轻,不是看年龄,要看心态。

一个人是否勇敢,不是看相貌,要看内在!

不过,韦睿虽然厉害,但北魏也不是没有将才。

得知梁军大举北伐,北魏皇帝元恪先是以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率军十余万前往洛口,抵御萧宏统率的梁军主力;接着又将前不久刚攻克汉中、建下大功的大将邢峦调到东面,任命他为安东将军,让他从东路发起反击。

邢峦果然不辱使命,五战五胜,打得梁将桓和、张惠绍等人满地找牙,很快就收复了宿预(今江苏宿迁)、淮阳(今江苏淮安)等地。

之后元恪又下诏命邢峦率军西进,与元英合兵一处,进攻梁军北伐总部所在的洛口!

同时他又下令在冀州(治所今河北衡水冀州区)、定州(治所今河北定州)、瀛州(治所今河北河间)、相州(治所今河北临漳)、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肆州(治所今山西忻州)等六州征发十万兵马,由安乐王元诠(元恪堂叔)率领南下,继续对前线增兵。

萧宏闻讯大惊。

敌方大兵压境,究竟是该打还是该撤?

对梁军来说,这是个问题。

但对萧宏来说,这不是个问题。

肯定是撤。

问题是怎样才能让那些积极主战的将领们接受?

这才是真正令他担心的。

果然,在梁军北伐指挥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他遇到了麻烦。

会议一开始,萧宏就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军北征已经大半年了,战果卓著,但将士们也已经很疲惫了,如今敌军大批援军将至,各位觉得我们是否该见好就收,退兵回朝呢?

左卫将军吕僧珍早年曾担任过萧衍之父萧顺之的书佐,后来又跟随萧衍多年,对萧家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性格怪癖甚至性怪癖都了如指掌。

他深知萧宏极其怯懦,要他见到魏军到来而不跑,就相当于要羚羊见到狮子到来而不逃一样—绝对是不可能的,且萧宏衍和萧衍的关系非同一般,跟他保持一致,自己也吃不了亏,便马上随声附和道:知难而退,也是明智之举。

萧宏闻言大喜:我也是这么想的。

没想到副总指挥柳惔却提出了异议:我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要打败敌军又有什么难的?

他这么一说,其他众将也群情激奋,纷纷站出来反对退兵。

no.207

庐江太守裴邃气冲冲地说:我们之所以要北伐,不就是要找敌人打嘛,现在敌人送上门来了,为什么又要躲避呢?

勇将马仙琕也是义愤填膺:殿下怎么能说出这样的亡国之言!天子把国家的全部兵力都交给了殿下,就应该有进无退才对!

徐州刺史昌义之的言辞尤为激烈:吕僧珍妖言惑众,应该斩首!如果百万大军还没有碰到敌人就望风而退,回去有何面目去见圣上!

另两名将领朱僧勇、胡辛生更是直接抗命:你们谁要退尽管退好了,但我们是绝不会退的,宁可向前战死沙场!

说完,两人拔剑而起,扬长而去。

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人也都愤然离开。

会后,吕僧珍只好逐营向众将谢罪:殿下昨天得了风疾(因风寒侵袭导致的疾病),心神不定,无心于战事,如深入敌国,恐怕会遭致大败,所以才提议班师以保全部队…

但根本就没人鸟他。

郁闷至极的吕僧珍只好找到了与他私交不错的裴邃,对他解释说:临川王非但胆小如鼠,还全无用兵的韬略。我和他讨论过军事,发现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对太监谈房事。这样的人当主帅,我们怎么可能成功?

吕僧珍不愧是对萧家兄弟最了解的人。

他说得不错,萧宏确实是个纯度超千足金的纯种怂货。

面对众将的反对,他不仅没有胆量接受他们的建议、与敌人决一死战,甚至连力排众议、坚持撤军的勇气都没有!

前进吧,不敢,怕魏军不好打;撤退吧,也不敢,怕部下不听话…

进亦忧,退亦忧,前怕狼,后怕虎,他只能像一条失去方向的小船一样停在原地,什么也不干—不战,不走,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安,不举,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切都被北魏猛将杨大眼看在了眼里。

他出身于氐人豪门,祖上曾在今甘肃陇南一带建立过仇池国,其祖父杨难当因被刘宋军击败而归顺了北魏,被封为仇池公,不过由于是庶出,他在家中并不为人所重视。

后来孝文帝南征,派尚书李冲选拔将才,杨大眼主动前往应征,并在面试时表演了这样的绝活:他在自己头上系了根三丈长的绳子,随后撒丫子狂奔,只见其速度比马还快,绳子如箭一般直,所经之处则刮起了超过十八级的短时阵风—离他横向距离近于1米的人几乎全都失去平衡,完美实现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视觉效果!

李冲忍不住大为叹服:真是千年来少有的逸才!

之后杨大眼一直活跃在南北战场上,屡建战功,每次作战,他都冲锋在前,勇冠三军,威名远扬—史载在南朝北部边境一带,如果有小儿啼哭,只要听到有人说“杨大眼来了”,便会立即止住哭声!

在南朝百姓眼中,杨大眼是个神一般的人物。

据说有个降将在入魏后首次见到他时非常惊讶:之前南方都传说你的眼睛大如车轮,怎么现在发现不比常人大呢?

杨大眼笑着说道: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没有夫妻,我杨大眼当然也没有大眼。不过,在战场上相遇,我只要怒目一瞪,就足以让人不敢直视,何必要大如车轮!

此次梁军北伐,杨大眼先是在南阳(今河南南阳)一带击败了入侵的南梁开国名将王茂,接着又赶赴东线,与邢峦一起以摧枯拉朽之势赶跑了张惠绍等梁将,现在又奉命作为先锋与中路的元英汇合。

他对元英说:梁军久不进兵,必定是畏惧我们。殿下如火速进攻洛水,他们必败无疑。

元英拒绝了:萧宏虽然不值一提,但他的手下有韦睿、裴邃这样的良将,不可小视。我认为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先观察一下形势再说。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第1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