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no.161

在平定沈攸之后,萧道成又先后诛杀了黄回、杨运长等异己分子,彻底清除了朝中所有的反对者和所有的潜在反对者,放眼刘宋国内,他就是拿着再高倍数的望远镜也看不到一个对手了。

再也没有任何人能挑战他的权威,也再也没有任何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他的意向就是所有朝臣的方向,他的要求就是所有朝臣的追求,他的脸色就是所有朝臣眼中整个世界的颜色…

此时担任朝中一切重要职位的,不是他的亲信,就是他的亲属;不是他的故人,就是他的家人。

这一点,从各地刺史的名单中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出任江州刺史的,是他的长子萧赜;荆州刺史是他的次子萧嶷;南兖州刺史是他的三子萧映;豫州刺史是他的四子萧晃…

全是姓萧的,一个例外的都没有,比千足金还要纯粹!

到这个时候,就是村头捡垃圾的二傻子也能看出来:萧氏取代刘氏已经势所必然,改朝换代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

一切都已俱备,需要的只是履行一个简单的程序而已—就像男女双方感情已经成熟,需要的只是去领一个结婚证一样。

公元479年三月,萧道成摁下了程序的启动键—他被晋封为相国、齐公,加九锡。

仅仅一个月后,他又再进一步,被加封为齐王,加殊礼(即大臣所能享受的最高礼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又过了二十天后,宋顺帝刘准下诏宣布禅位。

刘宋至此灭亡,立国60年。

四月二十三日,53岁的萧道成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是为齐高帝。

他心狠手辣,信奉“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在他的手里,刘宋皇室当然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退位不到一个月,刘准就离奇身亡,年仅13岁。

与此同时,所有留在南朝的刘宋宗室也全都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无一漏网。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一一对应的。

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输,就有人赢;有刘氏家族的悲惨凄切,就有萧道成的春风得意。

此时的萧道成可谓豪情万丈,面对天下臣民,他当众宣布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不过,治国需要稳定的环境。

而上天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他即位的当年,南北之间就再次爆发了一场大战。

原来,冯太后听说萧道成代宋自立,觉得有机可乘,便果断决定出兵伐齐。

出任南征军主帅的,是刘裕此时唯一在世的后代—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子刘昶。

刘昶在投奔北魏后,出于统战的目的,北魏朝廷对他颇为礼遇,不仅将他招为驸马,还封他为丹阳王。

养刘昶千日,用刘昶一时。

现在冯太后认为,是时候该打出这张牌了。

她以护送刘昶回去复国为名,下令大举南侵。

魏军主力号称二十万大军,由刘昶和梁郡王拓跋嘉(北魏宗室,拓跋焘第五子拓跋建之子)共同率领,进攻淮南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

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刘昶声泪俱下地对全军将士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为我报仇雪恨!

南齐寿阳守将是豫州刺史垣崇祖。

垣崇祖是刘宋名将垣护之的侄子,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期,他曾在淮南一带担任太守,是萧道成的老部下,萧道成对他一直非常器重,称帝后更是对他委以重任—让他镇守寿阳,还叮嘱他说:我刚得到天下,北虏必定会进犯我国,寿阳首当其冲,除了你没人能当此大任!

no.162

垣崇祖深感责任重大,到寿阳后一直积极备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在寿阳城西北的淝水上修筑了一道堤坝,并于下游的淝水北岸修筑了一座小城。

得知魏军来攻,他立即命人将堤坝合龙。

上游的水位开始迅速升高。

不久,魏军果然来了。

见北岸的城池不大,他们觉得容易攻取,便集中兵力,将小城团团围住,随后发动猛攻。

就在魏军蜂拥于城下的时候,垣崇祖一声令下,掘开了堤坝。

这下上游积累的势能瞬间转化成了澎湃无比的动能,大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涌而下。

魏军所在处顿时成了一片汪洋。

但见:

滚滚洪流东逝水,浪花淘尽魏军。千军万马转头空,城池依旧在,北虏去无踪…

遭此重创之后,刘昶不敢再战,只好退兵。

然而冯太后依然不愿就此罢休。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又连续多次出兵进犯南齐,可每次都是雄赳赳地去,灰溜溜地回。

冯太后这才认识到这个刚诞生的南齐帝国并不像刚诞生的小孩那样脆弱,不得不放弃了南侵的念头。

之后她开始把精力集中到了内政上。

在她的策划和主持下,北魏推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因当时正处于北魏太和(孝文帝拓跋宏的第二个年号)年间,故史称太和改制。

她推出的第一个新制度是班禄制。

所谓班禄制,顾名思义,就是给官员发放俸禄。

我们知道,之前北魏的官员是没有俸禄的。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所以很多制度都有着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

在游牧民族眼里,根本就没有俸禄这个概念,反正抢到了东西就大家一起分,抢不到东西就大家一起饿…

北魏立国初期常四处征战,战后皇帝往往把战争中掠夺来的财富赏赐给群臣,官员们的主要收入就来自这些赏赐。

但在太武帝拓跋焘之后,随着战争的减少,赏赐当然也就变少了—从以前的几个月一遇到后来的几年一遇甚至几十年一遇。

由于没有合法的收入,官员们只得想办法自己创收,于是贪污受贿也就成了普遍现象,清廉的官员比如今的长江刀鱼还要稀有。

冯太后深知,任由贪腐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改鲜卑旧制为汉人旧制,给官员发工资。

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但无薪一定不能养廉!

公元484年六月,在冯太后的授意下,18岁的皇帝拓跋宏正式下诏,宣布推行班禄制。

具体的政策是这样的:每户百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帛三匹、谷二斛九斗的税赋,用这部分收入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有了俸禄之后,若有官员再贪赃一匹的,一律处死。

班禄制实施后,对于还不收手的贪官污吏,冯太后就按照诏书所写的那样,毫不留情地予以严厉打击。

仅仅一个月内,就有包括皇帝拓跋宏的舅爷李洪之在内的四十余个大臣因为贪赃而被诛杀!

不过,这样的铁腕肃贪也引起了贪腐官员们的强烈反弹。

他们公推淮南王拓跋佗为首,上表要求废除班禄制。

拓跋佗是拓跋珪的孙子,与皇帝拓跋宏的高祖拓跋焘同辈,是当时北魏宗室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人物,因此冯太后也不能不给他点面子,便召集群臣讨论此事。

中书监高闾发言说:如果不发放俸禄,贪官污吏可以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廉洁的官员却连维持生计都做不到,淮南王的建议绝对不可取!

这样的话正是冯太后所需要的。

于是她当即采纳,坚决驳回了拓跋佗的请求。

no.163

如果说班禄制是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北魏首创的话,那么冯太后施行的另一项重大改革—均田制则是前无古人、全球首创的。

最早提出这个设想的,是给事中李安世。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第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