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86

北魏军将悬瓠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

拓跋焘下令在城外修建了很多高楼,从上面往城中不停地射箭,守军根本出不了门,取不了水。

但陈宪很快就想出了对策。

他让士兵们在行军或取水时都在背上背一块大门板,不但保证了安全,还收获了无数守城必备的战略物资—箭。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北魏军又改用冲车。

经过无数次猛烈的冲击,他们终于把南城墙撞开了一道口子,没想到陈宪马上让人在里面修了一道内墙,外面又竖起了木栅,北魏军还是进不了城。

见冲车依然无法奏效,拓跋焘急了,命部队架起云梯,玩命登城,陈宪则带着守军在城头居高临下以滚木擂石阻击,北魏军伤亡惨重,尸首越堆越高,到后来,北魏军只要踩着堆积起来的层层叠叠的尸体,就能冲到城上!

陈宪毫不畏惧,身先士卒地领着部众与登城的魏军拼死肉搏,一次又一次击退了他们的攻击。

整整四十二天过去了。

北魏军付出的伤亡过万,却依然望城兴叹;拓跋焘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然毫无建树!

虽然守军也损失过半,但悬瓠城依然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陈宪在悬瓠的坚守,也为刘宋的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两路救兵分别从彭城(今江苏徐州)和寿阳出发。

彭城的一路由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刘义隆第三子)派出,大将刘泰之出任统帅。

宋军在半路上碰到了北魏大将拓跋仁(拓跋焘之侄),当时拓跋仁正驱赶着抢掠来的百姓北上,根本没想到会遭遇宋军,一时措手不及,辎重被烧,士兵也被打散,百姓也乘机逃走。

但拓跋仁毕竟是一员虎将,很快他就稳住了阵脚,向宋军反扑,最终宋军先胜后败,主将刘泰之也当场阵亡。

而寿阳出发的另一路宋军却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这一路由大将臧质(刘裕正妻臧氏之侄)、刘康祖带领,他们一路气势如虹,击斩了前来阻击的北魏大将乞地真,很快就逼近了悬瓠城。

得知刘宋大批援军即将到来,早已疲惫不堪的北魏军开始军心动摇。

从不放弃的硬汉拓跋焘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眼前的悬瓠城,看起来那么近,近在咫尺,却又是那么远,远在天涯,根本够不着!

眼前的悬瓠城,看起来那么弱,摇摇欲坠,却又是那么强,坚不可摧,完全打不下!

他长叹一声,下令撤围北归。

陈宪就这样创造了奇迹!

他也因此战而名垂青史,可惜之后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了他的记载。

这颗璀璨的流星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像一道耀眼的闪电消失在了漆黑夜空。

我们不知道他的容貌,不知道他的籍贯,不知道他的出身,不知道他的血型,不知道他的爱好,不知道他的生卒年月,但我们永远都应该知道这个名字,知道这次悲壮的悬瓠保卫战!

与一战成名的陈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拓跋焘。

这一战,他和他麾下的北魏军再次暴露了只擅野战不擅攻城的缺点。

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是不会太好的。

没想到刚回到平城,又发生了让他更不开心的事情,最终酿成了一件大案!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国史之狱”。

顾名思义,这事和修史有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修史,入主中原后的北魏王朝当然也不会免俗。

早在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拓跋珪就曾命著作郎邓渊撰写北魏国史,可惜邓渊只写了十余卷就因故被赐死了,没有来得及完成。

拓跋焘平定北凉后,又命司徒崔浩担任主编,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等一批汉族名士出任编委,共同编修国史。

拓跋焘对他们的要求,只有四个字:务从实录—务必要根据事实撰写。

no.87

跟现在的大多数主编一样,崔浩其实只是挂个名、定个基调、偶尔出席一下会议讲几句不痛不痒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的套话而已,并不怎么参与具体的编写。

真正执笔的,除了高允、张伟等人外,还包括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等相关官员。

闵、郗二人对崔浩百般逢迎,很得崔浩宠信。

历经十年,国史这个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闵湛、郗标建议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世人都能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古有霍去病勒石燕然(其实他们错了,勒石燕然的是东汉的窦宪),今有崔司徒刻石平城,何其壮哉!

高允得知此他们的言论后大惊,忍不住对另一名国史编撰者宗钦说:闵湛、郗标如果真的这么做,只要稍有差错,恐怕就会给崔氏满门带来大祸!

可惜崔浩并不这么想。

这段时间他被闵、郗等人吹捧成了一个古今无人可比的完人,什么“张良再生,诸葛再世,谢安再起,不如你”、什么“确认过眼神,你是最完美的人”、什么“万物生长靠太阳,治国家靠的是崔司徒思想”…

崔浩对此很是受用,有时自己也免不了以完人自居。

然而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自以为是完人的时候,他往往真的快要完了。

崔浩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竟然真的采纳了闵、郗等人所提的那个让他彻底完蛋的操蛋建议!

当时拓跋焘正在南征军中,不在京城,崔浩便向留守的太子拓跋晃提了出来,拓跋晃也表示认可。

随后崔浩立即命人在平城郊外修造了一片规模宏大的碑林,方圆各一百三十步,总共花了整整三百万的人工!

碑林落成后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跑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关于石碑上刻的内容,史书上只记了几个字: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记录了北魏先人的事迹,每件事都非常详细真实。

到底是怎样的事迹呢?

由于石碑早已被毁,具体的内容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看了这些东西后,汉人们都交头接耳,指指点点,而鲜卑人则大多面红耳赤,愤恨不已,等拓跋焘南征一回来,就纷纷向皇帝告状:崔浩暴扬国恶,大肆宣传我们祖先的污点!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北魏的皇族拓跋氏出自代北游牧民族,开化较晚,祖上的很多事情在经过文明洗礼的后人看来都很不光彩—乱伦像车轮一样平常,扒灰像尘灰一样普遍,这些羞于见人的东西刻在碑上,任人观看,那岂不是把高高在上的皇家的底裤都扒光了?

而很多鲜卑贵族原本就看崔浩很不顺眼。

崔浩自恃得到皇帝拓跋焘的信任,做事比较专横,有时甚至连太子拓跋晃也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一下子就征用了数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拓跋晃认为这些人没有经验,不合适,但崔浩却执意不听,最后软弱的拓跋晃只好对他让步。

以他这样的做派,得罪的鲜卑贵族当然不会少。

不过,崔浩对此却毫不在意。

在他看来,他就是风,其余所有臣僚都只是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该往哪个方向倒。

然而他错了。

其实,他自己也是草。

而且很快就要被连根拔起!

毁灭他的这股狂风是那些早就对他不满的鲜卑贵族发起的。

国史刻碑之事发生后,鲜卑贵族们找到了报复崔浩的机会,争先恐后地在拓跋焘面前说崔浩的坏话,曝出了各种有关崔浩的黑材料—捕风捉影的有之,添油加醋的有之,纯属捏造的有之,比抗日神剧还要离奇的有之…

三人成虎,何况是这么多人一起挑拨!

一向性情冲动的拓跋焘终于再也受不了了—崔浩,我对你如此重用,没想到你竟然这么不中用!

他当即拍板,决定严查国史案,将崔浩等所有参与修撰国史的人员全部逮捕下狱!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第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