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77

平心而论,谢灵运落得这样的下场,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作死。

和他相比,檀道济的死就显得非常冤枉了。

檀道济当时的职务是司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负责镇守重镇寻阳(今江西九江)。

毫无疑问,他是此时刘宋国内毫无争议的第一名将—不管是资历、能力还是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不管是战绩、功绩还是传奇的事迹,无人能与他比。

而且,他不仅本人非同凡响,几个儿子也都很有本事,不是满腹经纶就是满身武艺;他不仅拥有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麾下还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将领—他的两个心腹部将薛彤、高进之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时人甚至将其比作关羽、张飞。

这样的人,刘义隆当然是不大放心的—刘裕的军事才能他似乎360度无死角地没遗传到,但刘裕的多疑他倒是360度无死角地继承了下来。

万一檀道济有了异心,自己该怎么办?要不要未雨绸缪,将威胁扼杀于萌芽之中…不,萌芽之前?

刘义隆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尤其是他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虽然年纪尚轻,身体却一直不大好,三天两头就要生病,时不时地卧床不起。

公元436年初,30岁的刘义隆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看起来似乎时日不久了。

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他身边的人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他的身后事了。

领军将军刘湛对执政的刘义康说:一旦皇上驾崩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可能驾驭得了檀道济?

刘义康深以为然,便马上向刘义隆进言,劝他下旨召檀道济入朝,以免万一京城有事,檀道济在外手握重兵,不好控制。

刘义隆同意了。

檀道济接到诏书后,马上就收拾行李,准备动身。

他的妻子向氏倒是政治敏感性很强,劝他找个借口推脱一下,千万不要去:自古功高盖世之臣,必遭嫉恨,这次朝廷无事相召,恐怕不是好事啊。

然而檀道济不听。

到建康后,刘义隆虽然多次在病床上召见他,但每次都没什么事,每次都是没话找话—不是“今天天气怎么样”,就是“冰冰演技怎么样”。

檀道济开始有了不详的预感。

一个多月后,刘义隆的病情略有好转,似乎已没有了生命危险,便又决定让他回去—毕竟檀道济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以后对付北魏军还有用。

檀道济这才松了口气。

没想到他刚到江边的码头,还没来得及上船,诏书又来了,让他再回去一趟,说皇帝要亲自为他饯行。

这一回去,他就彻底失去了自由。

原来,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刘义隆的病情又突然加重,刘义康生怕放虎归山,立即假传圣旨,将其骗回建康,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把他逮捕。

被抓的时候,檀道济怒目圆睁,眼中仿佛都能喷出火来。

他一把扯下头巾,狠狠地摔在地上,厉声吼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你们这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

几天后,檀道济被处死。

他的几个儿子以及薛彤、高进之等勇将也在不久被相继抓捕杀害。

一代战将檀道济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不过,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檀道济就是这样的例子。

后人始终没有忘记这个被冤杀的南朝大将。

唐代曾设立武庙,供奉从西周到唐朝的六十四位名将,檀道济就名列其中—与他同时代的只有他曾经的战友王镇恶一人。

而更让他名声远扬的是:

相传他还是著名的奇书《三十六计》的作者!

六十四将恒久远,三十六计永流传!

相信檀道济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但无论如何,他的死对刘宋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

这一点从刘宋的对手北魏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相传三十六计的原作者是檀道济。

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说明檀道济总结过过三十六策,但是否就是现在流传的三十六计,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no.78

据史书记载,得知檀道济已死,北魏人纷纷弹冠相庆:檀道济不在了,南方那些鼠辈就没人能值得我们忌惮了!

不过,由于这几年拓跋焘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北面,忙着对北燕、北凉和柔然等国用兵,根本无暇顾及南方,因而宋魏边境没什么战事,檀道济被杀的恶果并没有马上就显现出来。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刘宋的朝局依然还算平静,刘义康和刘义隆兄弟俩的合作依然还算顺畅。

应该说,至少到公元439年之前,两人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刘义隆是个病秧子,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卧病在床—比一般女人的大姨妈还要准些。

每到这个时候,刘义康总是衣不解带、通宵达旦地在病床前侍候,端屎端尿,端茶端饭,照顾得非常周到。

刘义隆很受感动,对刘义康自然也越加信任。

由于自感身体欠佳,精力不足,朝廷的大小事务,他大多授权给刘义康处理。

刘义康因而权倾天下。

花只要够香,蜜蜂必然不会缺席;女人只要够美,追求者肯定蜂拥而至;权力只要够大,追随的当然也绝不会少。

包括领军将军刘湛、司徒左长史刘斌、主簿刘敬文、祭酒孔胤秀等一大批重要官员都主动投靠到了刘义康的门下。

这些人大多是马屁精,甚至连刘义康放个屁都要被形容成“依稀天籁之音,仿佛麝兰之味”,在他们的大肆吹捧下,刘义康不免越来越自大,逐渐忘乎所以起来,甚至自认为是兄弟至亲,连君臣之别都不放在眼里。

他喜好排场,家中光家奴就有六千多个,各地进贡的特产,最好的上品都到了他的府上,次一等的才到皇帝那里。

刘义隆一开始对此并不知情,直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刘义隆在宫中品尝完地方进贡的柑桔后,忍不住对身边的刘义康感叹道:今年的柑怎么又小又不好吃!

刘义康不假思索地回答:今年的柑也有好的啊!

随后他马上让人到自己府上去取,拿来的柑果然是又大又甜。

甜在嘴里,苦在心里,刘义隆感觉很不是滋味。

不过作为一个城府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的人,他嘴上当然什么也不会说。

而刘义康这个人智商虽然挺高,但情商却似乎很不怎么样。

就像很多低情商的男人(比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惹怒了女友一样,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触犯了龙颜,做事依然毫无顾忌,依然是想用谁就用谁,想贬谁就贬谁,想睡谁就睡谁。

一般来说,小鬼总是比阎王更难缠、走狗总是比主人更嚣张,故而刘义康身边的那些党羽们也比他更为猖狂,更为大胆—见刘义隆身体状况不佳,他们甚至有了非分之想。

刘湛等人私下里经常在一起密谋,并很快达成了共识:宫车一旦晏驾,宜立长君—皇帝一旦驾崩了,应该立皇族中的成年者为新任君主。

当时刘义隆的太子刘劭才十多岁,这里的长君毫无疑问指的是刘义康!

不久,刘义隆果然又再次病重了,不得不召刘义康入宫商量后事,甚至还提出要他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幼主继位。

回到自己设在尚书省的办公室后,刘义康依然沉浸在哥哥的病情中无法自拔,忍不住泪如雨下。

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当时也在场,便问怎么回事。

刘义康一五一十把这件事都告诉了他们。

刘湛立即脱口说道:现在天下局势艰难,幼主怎么可能胜任!

此言一出,旁边的刘义康和殷景仁都惊呆了。

刘义康恨不得马上上去打他个大耳光,殷景仁则恨不得马上入宫打他的小报告。

因为,他是刘义隆的亲信!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第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