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12

至此,北府将星大多凋零,只有刘裕、何无忌等少数几人因早早地与刘牢之划清了界限,又自动退出了军界,显得毫无野心,得到了保全。

不仅如此,桓玄还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像刘裕这样的人,既能打仗,又不是刘牢之的党羽,用来安抚北府军余部,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公元402年五月,刘裕辞职回乡仅仅两个多月后,他就被桓玄再次征召起用——任命为抚军中兵参军。

整个事态的发展与刘裕之前的预判,竟然如同一套模具做出的工件一样分毫不差!

这,就是他的眼光。

他绝不仅仅是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军事天才,更是一个算尽万事如神的谋略高手!

这次刘裕接到的任务是率部前往东阳(今浙江金华),讨伐孙恩的余党卢循。

看到这里,各位也许会有个疑问,孙恩呢?

孙恩已经死了。

不久前孙恩趁着东晋内部争斗不已又再次登陆,进攻临海(今浙江临海),没想到被临海太守辛景打得大败。

曾经横行天下的孙恩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手下,无疑会有那种“曾经的首富付不起首付”的强烈挫败感。

他心灰意冷,竟投海而死。

当然,在那些信徒们眼里,孙恩并没有死,而是成了“水仙”——注意,不是那种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啊。

之后孙恩的妹夫卢循成了新的首领。

卢循出身于北方名门范阳卢氏,但由于过江较晚,加上其祖上又曾出仕过北方胡人政权,到南方后卢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只能和孙恩这样的平民通婚。

和为人苛刻的孙恩相比,卢循的性格更为温和,孙恩曾多次要滥杀无辜,都被他阻止,救了不少人,因此他很得人心。

孙恩死后,他不仅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声势反而更大。

此时桓玄因刚执掌东晋朝政,一时腾不出手来对付卢循,只好暂时采用怀柔政策,封他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

小小的太守不可能满足卢循的胃口,不久他又再次造反,进攻临海、东阳一带,一路势如破竹——当然,这是在遇到刘裕之前。

刘裕出马后,卢循的好日子就彻底结束了。

他连战连败,在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后终于再也挺不住了,不得不从晋安(今福建福州)再次下海,往南逃窜。

刘裕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在途径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他见到了自己的老搭档何无忌。

何无忌是来劝他造反的。

因为,就在他出征在外的这段时间,东晋朝中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桓玄刚掌权的时候,深受苛政之苦的士民百姓都对这个新任领导人充满了期盼,一度民意支持率极高。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如果说司马元显的执政水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那么桓玄就是糟糕透顶!

如果说司马元显的执政水平可以说是低到了海平面,那么桓玄就是马里亚纳海沟!

当时三吴遭遇灾荒,很多百姓不得不外出谋食,但这种流离失所的景象,显然与桓玄所标榜的“盛世”不符,于是桓玄严令地方官必须将这些流浪乞讨人员遣送回家,但又不拨出足够的粮食来赈灾,导致无数百姓饿死。

他最大的特点是爱做表面文章,却几乎不干实事:

为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他多次上表,请求辞职,同时又让朝廷下诏不准;

为显示自己的积极进取,他又上表要求北伐中原,朝廷当然还是下诏不许;

为显示自己的明察秋毫,他喜欢咬文嚼字,在小事上大做文章,对大政方针却毫无建树;

为显示自己的勤于政事,他朝令夕改,让下面的人根本无所适从;

……

天下人对桓玄无不大失所望,怨声载道。

no.13

一直在用放大镜密切关注着朝局动向的何无忌从中看到了机会,特意赶到山阴,向刘裕建议:不要回去了,就带着这支平卢循的队伍起兵反桓玄!

不过,没有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就连造爱也不一定能成功,更何况是造反这样的大事?

因此刘裕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悄悄与自己在山阴的一位朋友孔靖商量。

孔靖反对说:这里离建康太远,起事不太容易成功。而且桓玄还没有彻底暴露他的不臣之心,现在就反对他号召力还不够。不如将来等他篡位后,我们在京口举义!

经过一番权衡,刘裕最终决定采纳孔靖的意见,暂不行动。

随后,他率部回到京口,把兵权交还给北府现任领导人桓修。

他也因此给桓玄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这个刘裕,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不恋权,不贪功,仿佛地上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真是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将来我当皇帝后可以放心地使用!

当皇帝?

是的。

他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自己的禅代大业了。

公元403年九月,他晋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

毫无疑问,他的下一步就是改朝换代!

但这事毕竟非同小可,在正式动手之前,他还要先试探一下朝中几位重量级人物的反应。

刘裕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此时在东晋军界的地位不亚于清华在当今高教界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当然也在这份咨询名单当中。

桓玄让自己的堂兄尚书令桓谦悄悄找到了刘裕:朝中有不少人都认为楚王应该登上大位,不知你对此怎么看?

刘裕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楚王是宣武(桓温,谥宣武)之子。功勋盖世,无人能比。比起楚王,秦皇汉武,尽输文采,魏武晋武,大逊风*。更何况,如今晋室早已衰弱,失去了民望。楚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国家,挽救了百姓,是人民的大救星。可以说,天不生楚王,万古如长夜。由楚王代晋称帝,实为顺天意应人心之举,有何不可!

得知刘裕的态度后,桓玄放心了。

十二月,34岁的桓玄正式接受晋安帝的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楚”。

在登基仪式上还发生了这样一个插曲:

桓玄在坐上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时,龙椅突然塌了!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桓玄的脸色也变了。

这似乎不是个好兆头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尴尬时刻,才现屁精之能。

侍中殷仲文的话让我们见识了他能把黑说白、把死说活的非凡语言功底。

他说:这是因为皇上的恩德太过厚重,连大地都承载不住了!

这句话如城管赶小贩一样把之前的尴尬气氛一扫而光,桓玄也转惊为喜。

公元402年二月,也就是在桓玄称帝两个月后,刘裕随桓修入朝。

这是他和桓玄第一次见面,其具体过程由于史书缺载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会面后桓玄对刘裕大加赞赏:真是当今的人杰!

接下来的几天,他对刘裕极力笼络——无论是出游还是宴会,无论是上厕所还是上桑拿包房,他都把刘裕带在身边,热情款待,屡屡赏赐。

但桓玄的皇后刘氏却和丈夫有着不同的看法,劝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气度非凡,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应该早点除掉他。

桓玄不以为然地回答:我正要荡平中原,杀了刘裕,我到哪找这样的人才?你说的这些,还是等天下统一了再说吧。

之所以他会这么说,不仅是因为他之前几年的顺风顺水造就了他目空一切的迷之自信,还因为刘裕之前的表现让他觉得是一个没有政治野心的职业战将,更因为刘裕出身寒门,而自东晋建立以来是从来没有一个寒人能够居于高位的!

这个规则,百余年来,概莫能外。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