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三,关羽北伐,差不多是从七月开始,到年底十二月结束,总共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蜀中的刘备没有策应,房陵、西城、上庸三郡驻守的刘封、孟达部也没有策应,从这一点来看,关羽北伐是个很独立的军事活动。而且关羽在失败之前,曾经发信要求刘封、孟达发兵援助攻取樊城,结果被刘封、孟达以刘备没有命令而拒绝。如果这是刘备下令的军事行动,怎么可能没有策应,也没有援军?

第四,关羽北伐,从时局上来说,曹操那边内部没什么大的动乱,外部和孙权还没有开打,根本没有到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时既定的北伐时机,也就是说“天下有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根本不到北伐的时机。

第五,刘备这个人一向是个很谨慎、很小心的人,之前从事任何军事行动时都会思虑再三,并且和幕僚反复论证,比如入蜀,比如打汉中,前者有庞统、张松、法正或明或暗的多次游说,刘备才应允;后者有法正的劝说以及大会论证。襄樊之战进行前,刘备刚刚当上汉中王,根本没有与诸葛亮、法正、黄权、刘巴等谋臣有一丝一毫关于北伐事宜的商讨,这根本不是刘备的作风,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

综上所述,关羽北伐应该就是关羽自己擅自进行的军事行动。

既然是擅自行动,没有经过组织上的讨论通过,那么后果肯定要自己承担。胜利了有赏,失败了,责任就得自己担着。

于是第二个问题来了,北伐可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从关羽的战略目标来看,主要是拿下襄阳和樊城,这个关羽差一点就做到了,如果不是孙权在背后打冷枪,放暗箭,糜芳和傅士仁背叛,关羽完全有可能吃掉襄阳和樊城。但这是如果,事实是孙权打了冷枪,放了暗箭,糜芳和傅士仁全都背叛。

这是为什么?

前文中已经说过,关羽接二连三地对孙权表示不屑,不但骂人家,还抢人家的粮食,孙权腆着脸表示要和关羽合伙打曹操,结果又被关羽一通臭骂,孙权再好的修养,也已然愤怒,吕蒙又奸诈狡猾,陆逊等人都怀有灭掉关羽以图荆州的心思,只等着时机成熟,而关羽却恰好去北伐,不是成心让孙权钻空子吗?孙权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至于糜芳、傅士仁的背叛,基本上也是由于关羽欺凌的原因,关羽向来都是以威服众,目中无人,其手下往往因为畏惧所以才听命关羽,一旦关羽不行了,那也就树倒猢狲散了。试想一下,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几十年的患难交情,在刘备最狼狈、最困难的时候,糜芳都没有离开过,富贵了反而要背叛,这不是很奇怪吗?如果不是被关羽欺负狠了,他能轻易投降吕蒙吗?

所以,北伐注定很难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关羽的性格,性格决定其处世态度,而态度决定其成败。

一场注定很难成功的战争,擅自被实施了,那么失败的责任由谁承担,还用考虑吗?

当然是关羽。

或许有人会说,就算是关羽擅自进行的北伐,但是一定会告知刘备、诸葛亮,而前文中已经说过,刘备和诸葛亮都很了解关羽的性格,他们为什么不阻止关羽北伐呢?

这么算的话,刘备和诸葛亮是不是也要担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必须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能阻止得了吗?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刘备五月拿下汉中,六月拿下房陵、西城、上庸三郡,七月称王,而关羽也就在刘备称王的同时就开始出兵北伐,时间太过仓促,事实已经形成,而且从成都到荆州,路途遥远,就算刘备、诸葛亮知道关羽出兵的消息,再发信阻止,等信送到关羽手中时,关羽差不多已经拿下于禁三军了,这时候的关羽可能罢手吗?

再一是关羽的性格,关羽太过骄横,和刘备的关系太近,就连诸葛亮也不敢拂逆,只能恭维奉承,而刘备对关羽又非常好,甚至好过一般的亲人很多,否则关羽也不可能敢看不起糜芳,从事后刘备的处理态度上来看,他没有责怪关羽一丝一毫,而是怪刘封、孟达不援助关羽,怪孙权背后下黑手,以致于杀刘封,逼反孟达,对孙吴发动夷陵之战,从这一点上来看,就知道刘备和关羽的情分了。

在这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下,刘备和诸葛亮能对关羽北伐做出强有力的阻止吗?

综上所述,襄樊之战的失败,荆州的丢失,关羽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后世的王夫之说:“吴、蜀之好不终,关羽以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羽守江陵,数与鲁肃生疑贰,于是而诸葛之志不宣,而肃亦苦矣。肃以欢好抚羽,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

这才是明鉴是非的公论啊。

所以关羽之死,一分天意,一分战祸,八分咎由自取!

收服天下心:刘备(追溯三国最草根,最义气,最仁慈,最豁达的枭雄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御风楼主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收服天下心:刘备(追溯三国最草根,最义气,最仁慈,最豁达的枭雄之路)第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