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刘璋这边就开始选派使者,鉴于法正有经验,所以他当之无愧地再次成为迎刘大使。

不但是法正,孟达也被张松推到台前,孟达这个人,也算是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人物,他一人身系关羽、刘封两者之死,后文会详述,此处暂且略去不提。

当时,张松建议刘璋让法正为正使,孟达为副使,两人各率两千军士去迎接刘备入蜀。

张松的这个提议就有些露骨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张松有勾搭刘备的嫌疑。

但鉴于刘巴和黄权的下场,所以出面劝阻的人不多。

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还有。

还真有不怕死的。

这个不怕死的就是王累。

王累,益州广汉(治今四川金堂)人,刘璋部下从事。

这个王累是个刚烈的汉子,他坚决不同意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刘璋也不想搭理他,反正是现在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想改变。

王累见刘璋油盐不进,就开始以死威胁,王累说:“主公你要是一意孤行,我就死在州门那里!”

刘璋大怒道:“你爱死哪儿死哪儿去!”

王累说到做到,还真的把自己倒挂在州门之上了。

等刘璋派法正、孟达出使荆州时,王累便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自刎而死。

不得不说,这王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血性汉子,也是一个真正的忠贞之士!

但血性汉子王累的死,却唤不回刘璋自寻死路的决心。

每每读史时,笔者都会感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听不见去忠言,也看不透是非,前人走下的错路,后人还义无反顾地踏上去,前仆后继地往从山巅跳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然后才追悔莫及。

黄权、刘巴、王累三个人,以断送前途或断送性命的代价去劝阻刘璋,刘璋却仍旧选择相信张松。

这其中的缘由已经不是历史能说得清楚了。

不管如何,法正和孟达已经带着四千军士行走在奔赴荆州的路上,而益州离刘备也越来越近了。

可以说,刘备最终能轻易得到益州,张松厥功甚伟!

想当初,张松去见曹操时,曹操盛气凌人,目中无人,以貌取人,折辱张松,结果白白丧失了入主益州的大好机会,间接帮助刘备成就了帝王之业。

后人对此评论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所以,骄傲永远是害人的东西,要不得。

现在经常有人说国人太谦虚,谦虚多了不好,应该去掉这个所谓的传统美德,这是个陋习,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发展了。

但在笔者看来,还是谦虚一点好,毕竟谦虚再多,死不了人,而骄傲多了,就真的会挂。

比如说关羽。

法正和孟达来到荆州,刘备便开始西进益州,留守大本营的关羽也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巅峰之路。

只可惜,走上巅峰的关羽,一失足,便坠入了万丈深渊,不但是他自己,还连带整个蜀汉政权。

当然,这是后话,慢慢再叙。

现在且看刘备的入川之路。

第二节刘备入蜀

前文已经说过,相较于曹操和孙权,刘备更迫切得到益州,但是他却不敢最先动手。

等到法正、孟达亲自来请他入川时,刘备依然怀着谨慎的态度,不敢贸然动身。

数十年的戎马倥偬岁月,给刘备留下太多太多的教训了,这些教训大多都是九死一生的经历,以年过半百的岁数,面对陌生的益州,即使再多十倍的小心谨慎也不算为过。

但刘备能等,法正却不想再等了,他怀才不遇很多年了,再憋屈下去,是会得心理疾病的。

所以法正开始以各种隐晦的手段来引诱刘备,比如说他给刘备详细地介绍刘璋及刘璋手下重要臣僚的优缺点,比如说他给刘备详细地描述蜀中道路狭阔、府库盈虚、人马众寡、关隘要害……

甚至法正还带来了一份地图,图中尽画益州山川处所,只要好好研究一下这幅地图,蜀中虚实便能尽数了然于胸。

在法正看来,张松和自己把事情做到这份上,按理说,刘备就该有所动作了。

但事实让法正有些失算,刘备比他想象中的更能忍,他还是无动于衷,整日里和法正殷勤宴饮,只谈俗事,不论天下。

正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法正不愿意再耗下去了,干脆对刘备挑明来意:“以将军之英才,趁刘璋之懦弱,举兵于外,而张松响应于内,必可一举而得益州!若得益州,则可借蜀地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就王霸之业,易如反掌!现在我来,就是为了帮您做成此事,您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刘备看看法正,心想你终于说出来了。

收服天下心:刘备(追溯三国最草根,最义气,最仁慈,最豁达的枭雄之路)》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御风楼主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收服天下心:刘备(追溯三国最草根,最义气,最仁慈,最豁达的枭雄之路)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