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得荆望蜀
第一节不让孙权过去
周瑜谋划取汉中而下益州的计划因为其病逝而流产,接下来便轮到曹操了。
曹操虽然知道要想拿下益州颇费工夫,但是时不我待,他已经很老了,再不加快步伐,就再没有机会实现一统大业了。
所以,在周瑜死后的几个月内,曹操便制定好了平关中、收汉中、下益州的整体战略方针,并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命司隶佼尉钟繇征讨张鲁,时人皆知曹操欲灭张鲁,须先平关中,因此消息一出,关中十部军阀俱反,马超、韩遂合众十万,屯兵潼关。
七月,曹操到潼关,至十二月彻底平定关中。
曹操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拿下关中,有了进取汉中、益州的可能,孙权、刘备终于也急了。
先是孙权,孙权这次没有再走当时周瑜的路线,因为那条路线可行性太小,孙权这次打算南下,从刘备的军防区通过,溯江西上。
想从刘备的防区过去,必须得经过刘备的同意,所以孙权就给刘备写信了:“老刘啊,邪教教主张鲁窃据汉中,为曹贼耳目,又觊觎益州,刘璋懦弱,不能守土,若曹操拿下益州,荆州就危险了。所以老刘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们得抢先曹操一步攻下益州,再打下汉中,将东西连成一片,一统吴楚蜀,从此便不惧曹贼了!”
刘备收到信以后,心情很复杂。
为什么复杂呢?
原因很简单,刘备想独吞益州,不想让孙权插手。
前文中说过,刘备势力不及曹操、孙权,若独自攻打益州,又怕曹操、孙权袭击己后,因此虽然挨得近,却迟迟不敢动手。
这时候孙权提出来一起去打益州了,刘备当然不愿意,因为他知道和孙权联手打下益州很有可能,但是打下来之后,就得跟孙权平分地盘,更何况,孙权一直说荆州是他借给刘备的,等益州打下来了,孙权肯定会让刘备挪窝,这两个结果都不是刘备想要的结果。
所以,刘备一定不会同意孙权的这个主张。
既然不同意,就拒绝啊。
但是刘备不能直接拒绝。
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刘孙联盟,表面上好得穿一条裤子,盟友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要想不做,得有强有力的理由吧?
刘备就是为这个拒绝的理由而头疼,而心情复杂。
他召集属下议论对策,有人建议说,这个可以答应孙权,咱们和孙权一道去打益州,等打下益州之后,孙权是不可能隔着咱们去统治益州的,所以到最后,益州还是咱们的。
刘备想了想,感觉这想法不对,孙权不会蠢到那种地步,和自己一起打益州,然后白送给自己。
荆州主簿殷观也感觉这想法是错的,他说:“咱们的地理位置在刘璋、孙权势力范围中间,若是和孙权一起进取益州,倘若不能克蜀,被刘璋打出来,退兵时再被孙权袭击,那就进退不得,被人包饺子了。”
刘备点头道:“这个想法是对的,凡事均须做最坏的打算。孙权一直想完全据有荆州,所以极有可能会趁我攻蜀时,袭我后方,所以不能答应和孙权一道攻蜀,这是与虎谋皮。”
殷观献计道:“现在可以这么做,赞成孙权伐蜀,但咱们不去,理由就是咱们刚刚占据荆州之地,民心不稳,不敢兴兵远去,恐被曹操偷袭,孙权对这个理由一定无法反驳。而没了咱们的协助,孙权肯定不敢跨过咱们的势力范围去攻蜀。”
刘备听见这话,点头道:“这个理由很好!”
于是刘备就给孙权回信,说:“老孙啊,张鲁那个人一向自私自利、虚伪狡诈,恐怕未必真心做曹操的耳目,刘璋虽然窝囊,但蜀地险塞,易守难攻,刘璋足能自守。咱们若是联军攻蜀,须奔波万里,劳民伤财啊。我刚刚当上荆州牧,还没坐稳位置,不敢轻易挪窝啊。至于曹操,刚刚在赤壁战败,哪有心情再来打咱们,所以你放一万个心,别担忧了,咱们只要和睦相处,曹操就不敢打,咱们要是去打益州,大本营空虚,反而给曹操可乘之机了。”
孙权收到刘备回信之后,愤愤不平,你刘备说三道四不就是不想跟我一块打仗嘛,好,你不想跟我一起,我自己玩!
于是,孙权让弟弟孙瑜率军驻夏口,准备过江陵而西上,独力取益州。
孙权这也是昏聩了,江陵周边有刘备重兵防守,不但刘备自己在公安,诸葛亮在南郡,关羽还在江陵,张飞也在秭归,长江沿岸数百里的军控防线,你孙权能过去吗?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刘备真放你过去,你孙权敢真的过去吗?难道刘备不会抄你后路,断你归途?你就不怕自己的军队过去回不来吗?
但孙权可能就是倔脾气,他就是赌气似的,非要过去。
那刘备怎么办?
刘备还能怎么办,小孙耍脾气了,咱不得劝劝?于是刘备苦口婆心地劝孙权:“仲谋啊,不是我不支持你打益州,那益州牧刘璋实在是不能打啊,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我亲戚啊,我就算再混账,也不能放你过去打我亲戚吧。所以看我老刘的面子,还是别去了。”
这话当然劝不动孙权,什么狗屁亲戚,按照你刘备的逻辑,刘表是你大哥,刘璋是你兄弟,天下姓刘的都是你亲戚了!
所以,孙权还是坚持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