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周瑜之死
虽然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大佬个个都说不想当皇帝,但谁都知道,他们三家的终极目标都是统一全国,益州迟早都要盛到碗里来。
之前是无暇顾及,到了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往后,益州这块大肥肉,也终于被曹、刘、孙三家光明正大地摆到桌子上进行吃法讨论。
这时候的曹、刘、孙三家,势力范围是曹强孙次刘最弱。
曹操占据整个中原之地,又兼有北方,西控关中,南扼荆扬,势力之强,天下无出其右。
而孙权占领扬州大部(天下十三州的扬州,范围相当于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一小部)、荆州一小部分,又在这一年吞并了交州,势力愈强。
刘备则只占据荆州的大部分地区。
按照这种情况来说,最迫切需要扩展地盘的就是刘备。
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刘备的势力范围距离益州也最近,因为他们两家是紧紧挨着的,伸手就能打过去。
曹操想要打益州,则必须取道汉中,掌控益州北入锁钥,才能进图蜀地。但汉中并不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是张教主张鲁的,所以曹操想打益州,必须得干掉张鲁。而张鲁与曹操也不是挨着的,他们之间还隔着关中,所以想干掉张鲁,必须取道关中。但关中也不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关中那块至少有马超、韩遂、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等十余部割据军阀,正所谓“路是爷爷开,树是爷爷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曹操想拿下益州并不容易,他不但要先解决关中的马超、韩遂等十余部军阀,还要解决汉中的张鲁,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操的路任重道远啊。
孙权这边,跟益州也不挨边,要想拿下益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曹操那里过,北上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西取汉中而入益州;一是从刘备那里过,南走荆襄,溯江西上而取益州。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曹操和刘备还都想吃下益州呢,会允许你孙权假道灭虢吗?
所以,从上述态势分析,刘备拿下益州的心情最迫切,而取他的地理位置也最优越,出兵攻蜀也最方便。俗话说先下手为强,看来刘备得抢先曹操、孙权动手了。
但事实却刚好相反,刘备既不是第一个动手的,也不是第二个动手的,他恰恰是第三个动手的。
那么第一个动手的人是谁?
是孙权,准确来说,是孙权那边的周瑜。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从南郡到京口见孙权,对孙权说:“老大,该打益州了。”
孙权问道:“怎么打?”
周瑜道:“现在,曹操为相,朝野未服,随时都有可能后院起火,所以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主公接连攻杀。趁此机会,主公不如派我和奋威将军孙瑜,北取汉中,继而谋蜀。一旦拿下益州,就留孙瑜固守,并结援马超,威震西北、西南,使曹操寝食难安。到那时候,我再回来,与主公据襄阳以图江北,天下可定!”
这里,周瑜提到的攻取益州的方法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条路,从曹操的势力范围内穿插过去,先灭张鲁,再灭刘璋。
但这一条路根本是走不通的,且不说周瑜能不能从曹操的势力范围内穿插过去,也不说周瑜能不能打下张鲁,单说周瑜的这一战略思想就有问题,他的行军路线太过冒险,也太过理想主义了。即便是他能从曹操的势力范围内穿插到西北,也打下了张鲁,难道他就不怕攻刘璋不下时,被曹操袭其后路,断其归途,从而被曹操、刘璋前后夹击,包了饺子吗?
这种孤军深入的左倾冒险主义,实在是不甚高明,号称儒将的周郎能想出这种方法,实在是让人有些意外,但是更意外的是孙权居然答应了!
孙权拍拍周瑜的肩膀,说:“公瑾好计!快回去准备准备出发吧!”
于是周瑜就回到南郡江陵准备行装,准备大干一场。
但上天却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周瑜刚刚走到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岳阳楼附近,当时为刘备、孙权的势力范围交界处),就身染暴病,一命呜呼!
这场取道汉中,攻伐蜀地的战事还未开始,就消弭了。
孙权、鲁肃等人听说周瑜的死讯,各个痛哭流涕,套用一句形容诸葛亮的诗,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但,这对于周瑜来说,或许还是一场幸事,如果他真的进行了这场战事,结局凶多吉少,盛名中断也未可知。
周瑜临死还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里大致说了四件事,一是恨自己死得早,二是恨曹操还不死,三是指定鲁肃为自己的接班人,第四件事就是说刘备。
周瑜是至死都放心不下刘备,他提醒孙权道:“刘备是英雄,放他在身边,就好像是养虎,迟早要噬己!”
说到底,周瑜还是劝孙权要早对刘备下手,但是他的接班人鲁肃,却依然贯彻自己的主张,他坚持不能与刘备为敌,而要继续和刘备结盟,共拒曹操。
孙权呢,是各自听取一半,他既不跟刘备彻底翻脸,又慢慢把自己的手伸到刘备的锅里捞肉吃。
他以鲁肃为奋武校尉,统领周瑜部众,让程普先领南郡太守,继而又领江夏太守,不但如此,孙权还兵取长沙,分长沙郡北部的下隽、罗县及汉昌等地,另设汉昌郡,以控制湘江以东之地。
对此,刘备当然是恼怒异常,南郡和江夏也就罢了,长沙郡是我老刘自己打下来的,你也敢分!
但刘备没办法,当初说好了整个荆州都是从孙权那里借来的,现在人家要了,怎么办?难道翻脸?就算是真翻脸,以现在的实力打孙权也够呛,万一打败了,再被老曹夹击,可就全完了。
所以刘备只好忍气吞声,好在刘备经常忍,这不算什么,分了就分了吧,我等着,有我牛气的一天,等到那一天,咱们再好好算账!
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刘备心中就已经埋下了对孙权怨恨的种子。
此后,这颗种子又被各种各样的刘孙摩擦所浇灌,慢慢长大,等到关羽被杀、荆州全失那一天,这颗种子终于长成开花,并结出了一枚重磅炸弹,那就是夷陵之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其实,周瑜的死,对刘备来说,算是一件特别大的喜事,喜从何来?
第一重喜当然是孙权那边挂了一个重量级人物,而且这个重量级人物还是仇刘派的代表,他死了,刘备怎么能不喜?
第二重喜就是刘备这边平添了一个重量级人物,这个重量级人物是谁?
凤雏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