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66刘彻父子二人成为两条不同“路线”的代表(2)

===

但父子之间就不一定了。知子莫若父,一般没有问题;但儿子知父得真正长大了才行,甚至得到父亲去世之后、什么也来不及说了才能真正知父。刘据虽然已经儿孙满堂,但也还是没听明白,反倒以为皇帝老爹是鼓励自己,反而“每谏征伐四夷”,每逢朝廷向外派兵就提反对意见。

父子之间一般不容易认识到对方对自己有了意见;一旦意识到了,会很痛苦。

刘彻没办法了,只好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老子吃苦受罪、让你将来坐享清福,你还不高兴吗?皇帝老爹对太子儿子意见比较大了。

之后,卫青很快去世,父子之间没有了沟通渠道,事情就只有沿着既有趋势发展: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

这一段话在刘彻父子关系变化中也很重要,所概括的是相当长时期的一个过程。刘彻奉行他的一套,一如既往;刘据坚持他的一套,也一如既往,却是经常改变、否定老爹已经决定的人和事。结果是,老百姓很高兴,相关大臣不高兴,皇帝却很高兴。皇后因此劝太子小心,皇帝听说了,反而鼓励太子而批评皇后。这就有问题了,俗话所谓说话说反话,恐或是意见很大又难以沟通的表现。

随后的问题日趋严重了:“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这是在朝臣中形成了两条“路线”、两种“观点”,刘彻父子成为了双方代表。天家父子政治地位悬殊,太子的境遇就很不利。这还是在君主政治早期,如果到后期,太子如此明显和皇帝持不同政见,那就不可能继续待在东宫了。而这次“路线”斗争后来走到巫蛊之祸、父子大战的地步,原因也在其中。

切勿认为这是老皇帝以权谋手段对待太子而弄巧成拙。刘彻毛病很多,但绝非鸡肠狗肚宫斗小人。整个事件中,这一点最值得琢磨—所有参与者中可能只有卫皇后注意到了刘彻的言不由衷,至于刘据、包括刘彻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于如何处理君主集权专制之下的父子君臣关系茫然无知。

他们父子虽说已经是第二对君主集权专制之下的父子君臣,但第一对秦始皇嬴政扶苏父子并没有留下什么成功经验。扶苏和嬴政也政见不同,因为不同意坑儒惹得嬴政大怒,不由分说就打发到北边监军。但嬴政并未因此就否定扶苏的继承人地位,临终还是写信让扶苏回来主持葬礼、继承皇位。嬴政没有料到他的处理已经形成了父子君臣的裂隙,更没有料到居然有人比他还猛,敢于利用这个裂隙假传诏书;扶苏也没有料到有人敢于利用他们父子君臣的裂隙假传诏书,更没有料到有人敢于假传诏书取他性命。于是,赵高成功假传诏书,扶苏被迫自杀。对于秦皇朝的二世而亡,此事无疑有很大影响。但刘彻刘据父子似乎没有注意这个教训。

作为君主集权专制之下的君臣父子,他们走在一条完全生疏又充满荆棘的路上。双方都没有意识到集权专制体制对传统人性、传统人伦的严重扭曲,没有意识到集权专制体制对他们而言就是不能论父子、只能论君臣,也没有意识到传统人性、传统人伦对集权专制体制的顽强抵御。客观冷静分析《汉书》相关篇章,总的印象是:作为父子,他们都努力维护父子感情;作为君臣,他们又都努力履行君臣职责;冷静的时候,他们努力维护父子感情;事到临头,又不免被君臣职责无情推动;至于如何防止有人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同意见,双方都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不知不觉间,这一对天家父子成为了严重对立的两条“路线”、两种“观点”、两个政治集团的代表,最终居然又酿成了一场旷古绝世、空前绝后的天家父子大战。

167天家父子大战的原因之一:有人敢于肆无忌惮利用天家父子矛盾

===

后世天家父子政见不同的有很多,但酿成父子大战的极为少见,打到刘彻父子这种程度的可谓两千年间绝无仅有。(本小节引文出自《汉书》的刘彻、刘据、江充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刘彻、刘据父子之间酿成大战,原因有四,有人敢于肆无忌惮利用天家父子矛盾是第一条。其中代表人物是江充。

江充,赵国人,一表人才。此为刘彻用人一大特征,大都仪表堂堂,形象猥琐的一般不会被他看中。

江充的妹妹嫁给赵国太子刘丹,因而成为赵王刘彭祖—景帝刘启之子、刘彻之兄—的座上客。后与刘丹发生矛盾。刘丹仗势欺人,将其父兄处死。他便只身奔赴长安诣阙上书。后来说到江充,大多以此作为他野心的起点。其实,和众多拼死告御状的热血男女没有什么区别,都有益社会公平,都值得尊敬。

西汉功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1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振古如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汉功臣第1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