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军统100人口述史》(743)

电报之三:

“伪中储钞,价值日高,推行渐广,长此根基益固,后患可虑。希即查明代该伪行兑换钞票之钱庄,予以破坏,造成恐慌,失其信用。(关镇兄纪明叩清寒申经渝)”

上文中,“关镇”是陈恭澍的另一个化名,“寒申”代表十四日申时。

这份电报仍然由桂涤非以“达”的化名“初拟”,但字迹漫漶,难于辨认。

陈恭澍的批示为:“暂缓通令已拟。清哿巳请示策霑九、廿”

陈恭澍批示的意思是——暂时不要下发桂涤非“初拟”的意见,他已经于二十日巳时给重庆发去电报,有所请示。

陈为何暂缓执行戴笠的指示,编者的“点评”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储钞因基金丰厚,价值日高,乃自然之现象,非暴力所能动摇,戴某竟一再企图破坏,甚至迁怒代兑之钱庄,彼独不忆今春因轰炸中储沪分行,而招致中中交农四行巨大之生命财产损失耶!”

从“点评”中所说的“今春因轰炸中储沪分行……”等语判断,这些图片及文字,都是沪一区出事的当时,就曾经在报纸上刊载过的,而不是单行本出版时后加的。

在全书的末尾,刊登了“作者简介”及陈恭澍的照片等个人资料。最“妙”的,莫过于一份陈恭澍亲笔书写的“招降书”:

“暗杀行为并不能拯救中国,因为这是天下最惨酷的事,也是人间最可憎的事。我们应该彻底觉悟,决不能以可贵的身躯,做戴某个人的牺牲品。我们要毅然脱出羁绊,坚定信念,努力和平建国运动,这才是救国的正当途径。陈恭澍”

这份“招降书”也是影印刊登,对照前文陈恭澍在内部文件中的批示,可断定系陈亲笔无疑。

军统干部,落水的多了,但像陈恭澍这样又登报纸、又出书,大张旗鼓地落水的,还真是独一份,特别是这份“招降书”,可太要命了——有了这个东西,陈某的落水,就是铁案——任何时候,戴笠都可以枪毙他。至于最后陈恭澍不但没死,反而高龄善终,那只能说他运气太好。

不过,正因为陈恭澍没死,才更麻烦,因为他得想办法去解释,这没办法,既然他选择了写回忆录,《蓝衣社内幕》这件事必须面对,尽管这是个说不清的事。

我们来看看陈恭澍怎么能够把这件事给说“圆”了。

陈回忆说:“自从被拘禁在‘七十六号’高洋房后面的那间夹壁小屋后,经常有一份《国民新闻》可看。这份报纸是日刊,系由李士群所主办,也等于是‘七十六号’的机关报。每天一清早,服勤务的工友祁根发打洗脸水来的时候,他一定把报纸带来,其间也中断过一次,那就是三十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发生后的两三天。”

陈恭澍说:“有一天,在《国民新闻》的另一版上,忽然又出现了一篇连载,书名是《蓝衣社内幕》,作者竟是我的名字陈××。”

陈回忆说:“一霎时,血往上冲,连脖颈子都胀红了,这个刺激,可真不小。一阵刺激过后,虽然明晓得他们是在有计划的、分步骤的断绝我的归路而藉名假托,可是又将奈何?与他们争执吗?还是不予理会?”

陈说:“我对于‘七十六号’用我的名字出版《蓝衣社内幕》这件事,几十年来,总是耿耿于怀,所以很想找个机会,表白一番。可是迨至最近,顿然醒悟过来了;那就是如果单纯的为个人作辩解,似乎已无此必要,不如话不离题,用以说明反间活动中的种种手段,或许更具意义。”

接着陈恭澍提了两个问题,并自问自答。

其一:“为什么他们(伪‘特工总部’)要出版这本书?”

陈恭澍说:“主要的是为了公开证实:我泄露了工作机密,谁都知道,‘泄露机密’乃是一行大罪,因而迫使我‘有路归不得’。其次,还可以起一点点宣传号召作用。再就是不致于赔掉印刷费。”

其二:“因何用《蓝衣社内幕》作为书名?”

陈恭澍说:“在那个时候,‘蓝衣社’三个字响亮的很,且含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大家都知道‘蓝衣社’威力无边,堪使蛮横的日本兵和卖国求荣的汉奸退避三舍、闻名丧胆。可是对于‘蓝衣社’的内情,却又不甚了了。所以用《蓝衣社内幕》作为书名,的确是一记大好的噱头。”

说到这里,陈正好借机撇清自己:“话再说回来,如果由我主动写这本书,我绝不会以《蓝衣社内幕》当作书名,因为我知道压根儿就没有‘蓝衣社’这么个组织,而实际上,‘蓝衣社’这个名称,是日本人自作聪明,再加上以讹传讹叫出来的。”

陈恭澍说:“我们在沦陷区工作,每逢一件行动破坏案件执行过后,日本军方以及宪兵伪警,总是宣称系‘蓝衣社’份子所为:我们也只有暗中好笑,在心理上则以为,反正我们不是‘蓝衣社’,随你们叫什么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一提到‘蓝衣社’,所指的好像就是针对我们而言了。”

陈说:“再举个实例说,凡是沦陷区中的抗日活动,不管是由那个单位所领导,各地的日本宪兵队一律都说是‘蓝衣社’干的。于此又可见‘蓝衣社’是如何具有威力了。假若‘蓝衣社’三个字出现出一般政治评论中,那就不单单指的是特务工作了。总而言之,一个假想中的名称,居然煊赫到成龙成凤,那也算是‘异数’了。

说到这里,陈恭澍颇为自得地说:“不管从任何角度出发,当年为‘蓝衣社’打响知名度的,可以说与我所指挥的抗日行动必大有关连。换句话说,这也是众多同志们的血肉浇铸出来的。”

陈恭澍评价说:“这本书虽然以‘内幕’作标榜,在我来看,离着‘底层’还相隔甚远。可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尤其是蛰居上海租界许久,已经窒息得透不过气的人们,倒也觉得稀奇少见了。”

陈说:“书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几件‘行动案’的经过;与其说是‘经过’,不如说是‘梗概’则比较恰当。其中有一部份是发生在平津,一部份发生在京沪,这都是抗战以前——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的事。”

说到这里,陈再次撇清自己:“单就这一点来说,在那个年代,我们同志间谁也不敢谈论这些机密案件,所以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知道那么多。更明白的说,这本书里所写的,有一部份我知情,另有一部份我并不知情。试想,根本不知情的事,我怎么能写得出来?”

陈恭澍说:“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本《蓝衣社内幕》的最后几页,是认定戴雨农先生为‘蓝衣社’的首脑,对他有所月旦。”

陈说:“这本《蓝衣社内幕》的全部内容,也就仅于此了。不过,‘七十六号’为了断绝我的归路,既‘泄露工作机密’、又‘诋毁工作领导人’,两大禁忌,集于一身,我想这也足够了。”

说到这里,陈恭澍要谈到最关键的问题了:“这本书到底是怎么‘编造’的呢?”

陈继续说:“虽然不见得人人有此一问,可是因为书上用的是我的名字,所以我特别对此关心。假设这本书真是我写的话,如今事过境迁,我也无妨爽气的承认下来,大可以说是当时博取他们的信任而出此下策。不过,事实上,这本书的确不是我的手笔,为了明白真象,就不得不探究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7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7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