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昨日军统(662)

高兴之下,顾祝同对“统委会”的工作发表了长篇“指示”,他说:

“上海市区在本战区管辖之内,又是在江苏省省区之内,上海有租界地可利用,只要租界不失,戏是好唱的。江苏省仅仅在江北尚保有一小块不毛之地,江南山地无多,现保留在国军之手的地带,又有×××的盘踞渗透,被它闹得三边(指苏南、皖南、浙西连接地带)不安。正在准备大动手术来割掉这颗疔疮,此事我已与雨农详为筹谋过,今日且不多谈。你今后代表雨农驻上海,以后多与长官部通情报,凡能搜集到的日汪情报,希望系统的寄我一份,如有紧急情报,则从约定的密电中告知。”

说到这里,顾祝同特别强调:

“现任松江专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平祖仁,是我向江苏省府指派的,代表长官部与统委会联系。另外委派王文甫为少将军事专员,到沪的任务是收集日汪和新四军方面的情报,希望多多予以协助,而且交代是雨农推荐的,与你(文强)是黄埔四期的同学关系。”

最后,顾说:“本部高参室主任卢旭中将,是我的老友,足智多谋,希望见面多多谈谈今后的联系配合工作。”

——各战区都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因此,“高参室”主任卢旭其实就是顾祝同手下的特务头子,对于此人,文强早有所闻,且印象极坏,他说:

“卢旭是顾祝同身边的阴谋家,在长官部的顾祝同亲信辈中,称卢为‘卢毒’,是个自以为跑红而不得好评的人。”

没想到的是,等文回到忠义救国军驻上饶办事处,“卢毒”已经在这儿等他了。

见到文,卢“套磁”说:“是奉长官命来看老哥,在广德有周伟龙代总指挥通消息,在上饶有郭履洲总队长通消息,今将在上海又有文兄通消息,真是消息灵通通四海,不愁奸逆不倒台……”

说着,卢“哈哈大笑”。

——论岁数,卢旭生于1893年,比文强大出“一轮”还拐弯,且卢还是顾祝同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对于文这样一个后辈、下级出以如此的谦恭,显得极为虚伪做作,因此文见状反而产生了防范心理,“有话而不欲多谈”。

接着卢又说:“东南肘腋之祸非日非汪,而是×××之不能听命,正如×××在西北、华北不能听命一样。墨公(顾祝同字墨三)旰食宵衣,日以为虑。”

卢越说越起劲:“日汪尚可拉通关系化敌为友,×××则绝无拉通为友的可能,江西十年××的经验是如此,委座、墨公悬为座右,亦谆谆以教部属和门生,文兄看法如何?”

文听了,敷衍说:“高论言之有理,长官割疔开刀之策,想系卢公所献,(本人)份属军人小卒,一切听命而行。此次去沪任务,重在对日汪收集情报及进行瓦解之策动活动,尔后希望多从这方面赐教。”

文回忆说:“文强寥寥数语,满想结束谈话,不料卢认为文的答复有点官样文章,微有不悦之色。他最后与文强约好密电本乃告辞而去。第二天文到高参室去回拜,卢不在室,乃留下一纸条,告以候到沪以后从电报中聆教。”

在从温州到上海的海船上,文强一行几乎出了大事,他回忆说:

“经东亚旅社老板介绍,决定乘意大利商轮,乔装商人打扮,将多本密电码本拆散,藏在一对芦花枕头里,以为可万无一失地前往上海了。不料登轮开航出海,刚到温州洋面时,忽然出现一艘日本炮舰,拦截检查。结果,将船长(意大利人)扣押,电台没收.连同商轮也被押送到镇海,停泊海中,不许靠岸。如此羁押一月,日日都有日军官兵登轮搜查,船上淡水已断,商轮上满载出口的生牛皮,被暑气蒸发恶臭,且长了黑壳虫,满船爬行飞舞,与文强随行的副官、译电员等,在惊恐万状中均惶惶不安。”

文说:“文强本欲将两只藏有密本的枕头抛入海中免祸,既恐到沪无密本可用,又恐枕头为日寇所得,反而弄巧成拙,几费筹思,乃下决心与枕头共存亡,并将枕头从译电员手里取作为自用之物。为日军任翻译的华籍人员,多少还有些同情于无辜旅客,从他们口中知道,商轮并非意大利的,轮船上悬挂的意籍旗帜是假的,船长也是白俄冒充的,轮船是中国商人的。不料由于有白俄作船长,日本人反怀疑与赤俄有关,因此予以扣押抄查。”

文强说:“旅客们明瞭了被扣的原因后,才敢推举代表向日方交涉,向日人和翻译送礼行贿不知说了多少好话,才将这只被扣的商轮连同旅客货物转押到舟山群岛,改乘日轮,将旅客们送到上海。文强一行饱受虚惊,一个多月的失踪,引起了多少人们的猜疑。”

几经磨难,文强终于抵达上海,此时,“统委会”已经“开张”很久了,吴绍澍回忆说:

“吴、蒋到沪以后,就分别邀同已经在沪的吴绍澍、徐采丞、万墨林等传达了这个统一委员会的组织经过,并先后谈了上述的若干情况。当及指定万墨林为总交通,派冯有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主任)、陆鸿勋(中统徐恩曾的同学,徐的驻沪代表)、龚仰之(吴开先的表兄)为专员,分别代吴出外联络;派吉明斋等为秘书(译电及电台交通等),又派吴冰海姊妹为干事,分别担任总务、会计。”

此外,吴开先还派原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一个门卫沈守良做“看门杂务”。

经过研究,吴开先等提出了“统委会”的三项主要任务:第一项,“要稳定上海局势,首先稳定上海工商界”;第二项,“团结一切力量,展开一次广泛的反汪运动,打击汪伪组织的出现,以正中外视听”;第三项,“加强拥护领袖的宣传”。

“计较”已毕,由徐采丞出面,假“杜月笙的三姨太姚玉兰家的十八层楼”为蒋、吴“冼尘”,吴绍澍说:

“当时应邀参加的有世界书局经理、出版界及大学联谊会负责人之一的陆高谊,有交通大学校长、教育界联谊会负责人之一的黎照寰,有曁南大学校长何炳松,有公共租界华董、会针师奚玉书,有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姚惠泉,有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张季先。我和万墨林、冯有真等也参加。”

首先由徐采丞“致辞”,大意说:“自从汪精卫、周佛海等到了上海以后,情况比较复杂,抗日团体在租界内已难公开活动,而且其中有人已经变节了。中央为了重视上海的工作,成立了一个统一指导机构,由杜先生负责。”

接着,徐为大家介绍了吴开先、蒋伯诚和吴绍澍,并说:“现在重庆有大员在上海了,我们随时可以联系,有困难也可以解决,大家可以团结在一起,一致反汪抗日。”

这时,吴开先接过来说:“请老大哥先谈谈!”

“老大哥”即指蒋伯诚,于是蒋说:

“上海是国际观瞻所系,抗日工作随时可以影响国际舆情,也就会影响国际支援。委员长特别请杜先生来领导,还要我们到上海来和大家共同工作。只要是抗日的,都应该在统帅的统一指挥下从事一切工作。有困难,我们尽量解决。如果上海呆不住了,可以到重庆去,我们可以打电报联系。”

最后,蒋婉转但很严肃地告诫说:“希望各位转达有关团体及个人,一勿听信谣言,二勿分散抗日力量。今后一定团结得更好,协力同心,反汪抗日。”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