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昨日军统(661)

吴绍澍回忆说:“于是由陈立夫、吴开先征求了吴铁城、朱家骅的意见,提出了统一委员会成员的初步名单。除吴开先外,还有流亡在重庆的上海市长而在当时任财政部次长的俞鸿钧、军统头子戴笠、历充蒋介石军事代表的蒋伯诚(因娇妾在沪而请命去沪,落个公私两便)。名单上还有上海大资产阶级的保镖杜月笙、流亡在重庆的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从cc分化出来成为朱系(朱家骅)份子的三青团骨干吴绍澍。我当时正在上海筹组三青团。以上七人组成为七人委员会,但最后决定又剔去俞、王二人,成为五人委员会,以杜月笙为主任委员。”

——此时,杜月笙已经离开上海、困守香港多时了,大有“虎落平阳”之感。吴绍澍说:

“杜月笙到了香港,接受蒋介石、许世英已为他安排好的‘赈济委员会’的常务委员,成立香港办事处,主持港澳难民救济事宜。可是这个办事处的机构不大,编制又小,大有粥少僧多之感。到港杜门中人难为安置,兴味索然。同时人地两疏,在港不如在沪,经杜几次投机场中尝试失败之后,更感强龙难斗地头蛇,海派远非港帮对手。杜公馆虽尚有熟人走动,其作用与情况迥非昔比。‘神鬼无灵香火衰’,正是当时杜月笙内心的写照,因而他也有些牢骚。”

吴开先曾是杜月笙的“学生子”,当然最了解他,此时吴灵机一动,打上了昔日“老头子”的主意。吴绍澍说:

“吴开先掌握了这个情况,所以他看到第一张名单的时候,深恐俞鸿钧将被指定为主任委员,他就不能随心所欲。吴即以沦陷区地下组织与公开组织性质不同,人数宜少不宜多为理由,提出俞、王二人不能离开重庆,毋须参加的意见;同时吴自知当时国民党上海党部在工商界中的作用比不上杜公馆,他的个人信用更远不如杜月笙,就是对国民党内各派系间的关系也不如杜兜得转。五人委员会中,戴笠是杜的拜把兄弟,蒋伯诚是杜的玩场知己,吴绍澍曾经是恒社(杜门学生组织)社员,而吴开先自己是杜退还门生帖子的出头弟子,其亲切在一般朋友或师徒关系之上。因此吴开先认杜为最好的利用对象。”

吴绍澍说:“这个不公开的临时性组织,似官非官的头衔,既不为内部派系所争夺,经吴奔走于港渝之间,二陈首先认为得计,又得戴笠支持,杜月笙的主任委员也就顺利产生。”

就这样,杜月笙当上了“统委会”的头头,当然是挂名的,主要是利用他在上海的社会基础,同时杜也得了虚名(黑社会头子一般都很重视虚名),大家都很满意。

事实上,由杜月笙来扮演这个角色,也确实非常合适,吴绍澍说:“cc与复兴社、中统与军统,彼此一贯视同水火,需要―个非国民党大亨的大资产阶级代表调和于这些派系之间,统一而驾乎几个派系之上而能相安—时,确非偶然。”

然而,作为国民党的党务指导机构,“统委会”居然由一个清帮头子总其成,不免有点滑稽。不过,对于帮会组织的高度依赖,正是民国政治运作的一大特点,并不奇怪。

1939年夏,吴开先离开重庆,到香港会见了杜月笙和蒋伯诚,向杜传达了蒋介石的指示:“上海的阵地是不能失的,以后请月笙先生多偏劳了。”

吴绍澍说:“几天中,杜、蒋、吴三人还谈了几次关于今后上海的布置。杜就交代了他在上海的主要关系:徐采丞是他的代表,对外联系问徐;万墨林是他的总管,内部联系问万。”

吴还解释说:“对外联系是指与上海抗敌后援会的各界领导人、各党派的上海负责人、租界殖民当局以及各国(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沪外交使节人员的联系。对内联系是指与军统特工、各游杂部队驻沪人员、杜门中人以及租界探警等的联系(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在‘杜公馆’按月领有津贴或补助)。杜当即派人去沪布置,通知徐、万二人。”

此外,杜还派了他的私人秘书郭兰馨及原上海市府秘书王绍斋二人为秘书,作为“统委会”留港工作人员。这样,“统委会”就算成立了,吴开先、蒋伯诚随即起身赶赴上海“上任”。

再说文强,基本上与此同时,他接到戴笠的电令,大意说:

“为布置东南统一行动,公推(杜)月笙为上海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一如苏浙行动委员会推举其为主任委员的运用相同;吴开先代表上海市党部、吴绍澍代表上海市三青团、杜月笙代表上海市工商各界、蒋伯诚代表与军委会之联系,本人(戴笠自称)代表军统,已在港成立。经校长(指蒋介石)指定的五人委员会,实际上能到沪者只有吴、吴、蒋三人,请兄代表本人驻沪出席统委会议。”

戴还指示说:“对两吴可若即若离,对月笙驻沪代表徐采丞可多多接近。本局任务另有规定再告,望于接电后,遴调可靠人员为助,克日前往上海报到。……”

戴笠电报中的“两吴”即指吴开先和吴绍澍;“可若即若离”的意思,基本上相当于“甭把他俩当回事”。对于这一点,文强是戴笠的老部下了,当然明白他的意思。问题是这份电报说得也太简约了,许多深层次的情况,文一无所知,难于把握。他回忆说:

“文强接电后,仅仅知道五人委员会的一些情况,究竟军统对内对外不知将作何规定?于是又去电请示。三天后复电到来,指示要‘文强取道上饶赴第三战区长官部晋谒顾祝同长官请示机宜’。”

同时,电报中具体指示说:“文强为对内对外代表军统的联络负责人,在统委会之下,成立对付日汪进行收集情报和策动反正的机构,任命文强主持这一策反机构的少(中)将主任委员,委员名单及工作计划另拟呈核。经费可向统委会具领,不足之数,由局拨发。策委会工作开展后,注意甲、乙两种情况之上报是要。”

按电文中的意思,文强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代表戴笠常驻“统委会”;二是在“统委会”下建立“策反委员会”并开展工作。

文强解释说:“军统局的所谓‘甲、乙两种清况之上报’,是指的对待战区长官部、统委会等上级机关,只能以公开的一套上报,而有关内部组织人事,以及极关重要的机密情报等,则只专报戴笠,也就是报蒋介石了。”

文接到指示后,即将忠救军政训处长职务交给秘书罗静芳暂代,于6月中旬离开广德赴第三战区去见顾祝同。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刚刚由皖南屯溪移到赣东上饶,前文说,沈醉在第三战区便衣混城队当教官的时候,曾接待文强来访,就是这一次。

见到顾祝同,顾对文说:“雨农已自渝来电,知道你要来。上海策反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既是在战区管辖范围之内,也是统委会的中心任务,与本战区情报部门有密切联系配合的必要。”

顾祝同曾当过黄埔教官,在所谓黄埔系的“八大金刚”中,是仅次于何应钦、陈诚的人物,因此文强对顾十分尊重。文回忆说:

“文强对顾以‘老师’尊称,并表明一切听从指挥,按戴笠来电的指示,死死守住表里两套的原则,装作对顾唯唯听命的样子,顾自然是很高兴的。”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